县级民政“十三五”规划如何编制

2015-01-29 23:54:13孔庆亚
中国民政 2015年16期
关键词:民政十三五救助

孔庆亚

(作者系江苏省东海县民政局长)

编制“十三五”规划要三思而行,要客观评估“十二五”成果,知道已经做了什么;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有的放矢解决问题;要以人为本,弄清楚服务群体有哪些,他们的需求是什么。在胸有成竹的基础上,县一级民政部门规划的总体构想,应继续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凸显现代示范要素,提高民生保障能力,做到“四知”——

评估成果,知基础。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十二五”期间,东海县民政基本建成比较完备的民生保障体系、养老敬老示范体系、基层自治拓展体系、双拥成果品牌体系、民政专项事务规范体系。

期间,城乡低收入困难家庭生活保障2亿多元,城乡医疗救助7千多万元,特困丧户殡葬减免3百多万元,发放因灾生活补助资金1千5百万元,创建全国防灾减灾示范社区2个,慈善爱心捐款救助1千多万元,殡葬减免特困丧户等政策落实工作实现了落地生根;建成楼宇式公办敬老机构21家,民营养老机构4家,发放80周岁以上高龄补贴近亿元,下发抚恤补助金1.5亿元,建成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座,普惠民生保障工作台阶式发展;全县村级社区服务用房达400平方米以上的206家;建成国家3A级婚姻登记管理机构,建成国家三级救助管理站,建成生态型殡仪馆1座、经营性公墓1座,民生基础工作更加扎实;为驻军办有影响的实事50多件,退伍安置实行按照档案积分选岗位,定岗定编安置退役士官200多人,重点安置对象100%就业。军地融合成果不断放大;福彩销售实现3千万元到8千万元递进。地名管理、自身队伍建设特色突出。民政在服务全县统筹发展、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发挥了骨干作用。

正视问题,知不足。看不到存在的问题,就会出现盲目乐观,评估以偏概全、定位错位。因此,制定五年规划要坚持问题导向。“十二五”末民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办公条件与发展不匹配,服务民生基础设施不平衡,尤其是城乡社区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有的乡镇民政办公软硬件设施不能适应现代化民政要求;(2)民政职责外延扩大,工作任务繁重,特别是乡镇基层工作人员太少,兼职多、事务多,忙不过来现象普遍存在;(3)民政牵头任务多,涉及民政以外的其他部门配合的难度较大;(4)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压力大,如何严格执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加快推进村级民主政治建设,解决村民委员会不再是乡镇政府派出机构问题;(5)政府职能如何转变,赋予“政社互动”“三社联动”更加切实内涵,更好地加强社区队伍建设、平台建设,加大财力投入等工作机制不够完善;(6)农村社区建设与城市化发展进程不够匹配,社区工作队伍社工化、社工力量组织化、社会组织服务规范化的辐射面不宽;(7)民间组织发展管理难度大。社会组织发展结构性失衡,存在数量少、实力小、资金缺乏、涉外组织类和科技研究类占比较低等问题;(8)社会福利机构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托老所为例,基本是“依托型”, 依托敬老院、老年公寓、社区居委会、文化站,没有独立的为老服务场所;(9)县级财政民政资金配套压力大。医疗救助省补资金少,地方财政压力大等问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在规划制定时认真考虑。

明确思想,知纲要。思路决定出路,纲举目张。“十三五”规划的总纲应围绕: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全面推进现代民政示范县建设,深化民政事业改革,强化法治民政,保稳定、惠民生、促和谐,提高民生保障能力。实现民政对象权益兜底保障,无空白、无断档、有长效;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人民做主,更加自愿、更加公平,彰显透明;基层社会治理多元发力,民主协商、权责一致,社区建设和谐升级;双拥优抚齐头并进,常抓常新,基层活跃,特色突出;救灾和慈善事业领域开阔,途径多样,对接及时,能量放大;构筑“服务民生基础设施支撑平衡、服务民政对象模式集中、服务质量阶梯式提高”的民政新格局。

突出关键,知重点。突出重心,抓住“牛鼻子”,把规划编制重心放在服务群体的迫切需求上。

老年群体 顺应“白发浪潮”需求与期待,加强养老服务业,提升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实现“六化”养老,即规划布局科学化、项目建设生态化、机构功能配置人性化、服务模式宾馆化、收费标准惠民化、延伸服务社会化。围绕“六化”做到“五个好”,即居家养老基础好,全县居家养老服务站点要实现以村为单位的基本覆盖;医养结合好,失能老人有照料,全县多数养老机构实现医养结合;信息系统好,基本实现老年居家呼叫系统和应急救援服务示范点城乡覆盖;政策落实好,按时发放尊老金,确保社会力量举办或经营的养老机构床位数和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比重;商业保险保障好,老年人意外伤害组合保险覆盖全面。

低收入和特困群体 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存权和人格尊严,完善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救助制度,实现低保边缘全保护。普惠低保户,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建立社会认可的动态管理平台;倾力“救急难”,编织兜底网,建成临时救助、专项救助、延伸救助、社会救助工作机制,让救助阳光照亮每个困难角落,确保低保边缘无空白;情系受灾人,为群众安全护航,构筑防灾减灾安全防线,建立县、乡镇(街道)社区、村联动机制,形成统筹协调、教育宣传、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场所建设、物资储备、及时解救快速反应机制;关爱流浪者,建立监测、预防、报告、转介、处置“五位一体”的保护体系,形成政府主导、机构求助、社会联动流浪救助新格局,“发现一个救助一个”;温暖孤独孩,面向孤儿、重度残疾儿童、重大疾病儿童、监护人无法履行监护职责、低保(低保边缘)儿童、流浪未成年人、留守儿童等孤独孩子,实现救助温暖、教育温暖、医疗温暖、司法温暖、社会爱心温暖共同发力。着力构建政策救助为龙头,慈善事业发展为延伸、福彩公益金增量为实力的救助格局。

光荣群体 让最可爱的人成为最有用的人。用“强国先强军”的思想拥戴军人,拓宽军地融合新路,在军地互动、互助、互促、互办实事方面有新的作为;落实“退伍光荣”行动,关怀退役军人,在热情接转、重点安置、技能提升、提供平台等方面搞好服务,助力退役士兵在“第二战场”立新功;军休干部政策落实到位,光荣院老人晚年幸福。爱护优抚对象,实施精细化管理,建立优抚经费自然增长机制,维护优抚对象合法权利,搭建优抚管理平台,推进工作水平提高。

结婚新人群体 让结婚新人百分之百满意,提升国家三A级婚姻管理机构能力,打造学习先行型、服务优质型、管理创新型婚姻等级管理机构,让幸福从民政出发,使民政婚姻登记窗口成为新人认可、赞誉窗口。

丧属群体 让逝者有尊严、活人得安慰。加大殡改力度,促进移风易俗、丧事简办,倡导文明、生态、绿色殡葬。推进祭扫环保化、低碳化、节能化;建立乡镇公益性公墓,解决丧葬用地难,治理乱埋乱葬,使公益性公墓建设与城市化进程合拍;以红色记忆传递正能量,用国家名义,带着英烈的荣光前行。创建国家级烈士纪念保护设施,实现乡镇级烈士陵园提档升级,以烈士纪念为契机,让历史照亮明天,激发全民爱国热情。

村(居)自治群体 围绕村民,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化,将村民自治理念、方式和机制贯穿于农村社区建设全过程,以行政村为单位开展社区建设,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全县村级社区服务用房400平方米以上的要达到全覆盖,以“三留守”为代表的农村“空心化”矛盾有效化解;围绕城市居民,按照中等城市规模,建设现代社区,构筑行政机制、市场机制、志愿机制有机衔接的服务体系。推进多元自治,体现民主协商,大力推进“三社联动”“政社互动”,形成政府调控同社会协调共联、“互联社区”网络功能先进,形成政府、社区、居民多元参与治理格局;围绕社会组织,大力培育发展,积极促进减负增效。在政策创制、优化发展环境、合作交流、分类管理等方面推出新举措,创建等级获得A级以上比率要大幅度提高。围绕志愿者队伍,按照“人人都是志愿者”的思维,决策上,重视高层推动;组织上,扩幅发展;素质工程上,不断提高,力争实现“一社区一特色、一周一奉献、一月一亮点、一人影响一大群人”。

全涉及群体 即行政区划涉及的党政军民,尤其是撤县设市,关系到待遇提高、计划单列、地方税收比例提高方方面面,民政局要义不容辞根据县委县政府要求,提供规划的决策依据,收集硬件材料,完善软件材料,一旦事成后,全方位开展机构和职能变更指导。

民政自身建设群体 高端引领,整体推进,打造民政高层次人才队伍,是干好民政工作的第一要素。要建设一支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党员干部队伍,制定规划,明确进取方向,步履有痕地推进局党组中心组学习、中层干部培训、机关和单位一把手领导艺术与廉政教育、岗位技术干部专题培训、特殊行业骨干外派跟班学习、民政新手岗前培训。把乡镇民政办的软硬件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建立全系统考核杠杆,大胆提拔实干型、创新型、思考型人才,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干大事浓厚氛围。

猜你喜欢
民政十三五救助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中国民政(2022年5期)2023-01-08 04:31:01
冬奥会中的“民政身影”
中国民政(2022年3期)2022-08-31 09:31:18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水上消防(2021年4期)2021-11-05 08:51:44
水下救助抢险
救助寻亲,民政做了什么
中国民政(2019年12期)2020-01-02 09:12:02
水下救助抢险
引民政之“水” 浇卫生之“田”
中国卫生(2014年10期)2014-11-12 13:10:18
临时救助 “善政”还需“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