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全球观下的中国梦

2015-01-29 23:35车海刚
中国发展观察 2015年3期

车海刚

卷首语

新全球观下的中国梦

车海刚

“中国表现得像一株含羞草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这句话出自四年前英国《金融时报》亚洲版主编戴维·皮林的一篇文章。作者的大意是,随着中国的崛起和自信心增强,中国不再像以前那样隐藏锋芒。

类似的声音近年来并不鲜见,但这种观察未必全然准确。应该说,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融入全球化进程,经济实力大增的中国较之以往的“小学生”形象,的确拥有了更多自信,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更加主动、活跃的参与姿态。然而,这种变化是以建设性、负责任为基本特征和核心取向的。中国反复申明,无意于挑战和推翻现存的国际秩序,只想要一个和平稳定、相互尊重的国际环境,在此前提下对某些不合理的规则进行完善和改良。

这不是空洞的口头宣示,而是有切实的行动作支撑。中国正在推进的“一带一路”计划以及与此相关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安排,便是上述理念的集中诠释和呈现。

今年“两会”结束后的半个月内,中国最高规格的两大国际级论坛——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和博鳌亚洲论坛相继举行年会。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张高丽等分别出现在这两个论坛上,向世界传递出若干重要信息。

综观中国领导人的讲话,开放、包容、合作、共赢,是几个频见的关键词。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说,“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和地区形势,我们要把握好世界大势,跟上时代潮流,共同营造对亚洲、对世界都更为有利的地区秩序,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李克强在会见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外方代表时说,“中国人民的意志是要实现现代化,这需要一个和平国际环境,即使中国强大了,也绝不会去搞称霸行为。”

在两大论坛上,“一带一路”、“亚投行”备受瞩目。3月28日,也就是习近平在博鳌论坛发表演讲的同一天,国务院授权三部委发布了“一带一路”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而亚投行接收意向创始成员国申请的最后窗口期,刚好与两大论坛的举行时间重合,自然在论坛上掀起一股舆论高潮。3月的后十几天,不断有重要国家和地区申请加入亚投行的消息传来。截至31日,已有48个国家和地区申请加入这一由中国倡导的多边金融机构。

“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提出了“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坚持开放合作、坚持和谐包容、坚持市场运作、坚持互利共赢”的共建原则,确立了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的合作重点,表示将积极利用现有双多边合作机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区域合作蓬勃发展。

关于亚投行,中国高级官员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首度就其宗旨和理念做出系统阐述,强调:中国在亚投行的第一大股东地位不是特权,而是责任和担当。中国不会以老大自居,而是平等待人,以协商的方式进行决策。亚投行是对其他多边金融机构的补充,而非替代;是对现有国际金融秩序的完善,而非颠覆。

可以看出,中国所努力寻求和践行的,是做现行国际经济秩序及规则的修缮者和推进者,而不是破坏者或“革命者”。这样的选择符合中国的利益,也符合世界及区域内各方的利益。若从文化层面而言,它则植根于中国以天下主义、和合哲学、王道政治、义利兼顾等为特质的思想传统之中,同时又融合了我们对当代世界发展大势的最新思考和把握。或许可以说,一个力图实现中国的国家战略与国际责任相统一、中国的国家利益与各相关方利益相契合的新“全球观”已逐渐成形。

回到本文开头时提到的那篇文章,它所对应的背景是,西方学界热衷于谈论中国何时超越美国成为地球上的“老大”,以及由此将给国际格局和地缘政治带来何种变化。有人说,这样的预测“成了西方经济分析师类似赛马赌注般的嗜好”。这不仅反映出西方社会对于中国崛起的焦灼不安,也在一定程度上同西方对中国文化的隔膜和不了解有关。

历史学家伊恩·莫里斯曾经预言:“当我们步入21世纪中叶时,权力和财富将跨越太平洋,从美国转移到中国。”现在看来,这个预言似乎正在变成现实,世界经济版图在重构中。不过,另一位更著名的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注意到了中国文化中的和平主义和世界主义基因,并寄望它在21世纪成为引领全人类的精神财富。

事实上,在利益交织、荣损与共的全球化时代,合作必然成为国际关系的主调,大国、强国必须更加谨慎地使用自己的“权力”。近代史上列强用武力输出资本甚至输出意识形态的做法早已不合时宜,“大国者下流”(语出老子,即大国要以谦下赢得信任)这样的东方智慧愈显珍贵。

当然,今天的世界,国与国之间不可避免地还会有竞争。但这种竞争应当更多地体现为“软实力”的竞争。从这个角度看,作为一个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社会、文化方面都远未完成现代化转型的国家,中国自身仍面临着诸多巨大的挑战。因此,在中国的新“全球观”之中,居于首要位置的价值取向还是开放——不仅是经贸、市场等领域的开放,更重要的是心态、视野的开放,特别是要善于吸纳世界各国包括西方国家近现代以来的先进文化与制度成果。所谓“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要义正在于此。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在本质上是相容的,在路径上是相通的。中国人懂得,唯有汇入人类共同文明的浩瀚海洋,才能开创一个足以照亮未来的新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