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团无锡市委员会
统筹各级各类资源 形成区域团建合力
文/ 团无锡市委员会
开展区域化团建工作以来,团无锡市委按照团江苏省委“五联五化”要求,一手抓各类工作力量的拓展整合,一手抓各级各类资源的统筹使用,形成区域团建合力,努力形成网格化管理、阵地化服务、社会化运作、功能化发展工作格局。
1.凝聚体制外社团力量。
2009年以来,我们积极探索依托地方门户网站和人气论坛切入网络青年社团团建的工作方法,先后在13家网站、论坛中建团,进而凝聚网络社团2000余家,其中923家建立了团支部,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无锡青年社团联盟。去年四季度,启动实施“千社团结对千社区”行动,推动青年社团走入社区,助力区域团建。三个多月时间,开展进社区活动已逾400场次,参与青年社会组织达到521个,服务青年超2万人次。
2.盘活体制内存量资源。我们在机关、事业单位中大力实施“三进三助力”工程(即品牌、资源、骨干进基层,助力团建创新、优化发展、配强队伍),活动要求条线团组织和团干部到基层块面“双报到”,广泛开展结对共建工作,并加入区域青年共建委员会。同时,联合市委新经济社会组织工委开展“公益伙伴计划”,每年在全市遴选重点非公企业对接开展100项街道、社区公益服务项目,这些项目由企业出资、党委指导、团委承办,取得了良好成效。
1.运用服务倒逼纽带。团无锡市委在全省率先发起“走基层、听心声、转作风、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去年,全市1.3万名团干部走访青年16万余名,根据青年意见建议形成10大类工作项目,为青年解决微心愿7万余件。以前开展工作,是 “自行出题、自己答卷、自我评判”,面对青年五花八门的心愿和需求,各条线、各块面的团干部都深感资源稀缺、能力匮乏。依托区域化团建,条块结合、区域联动成为自发追求,“青年出题、亲友助阵、共同答卷”成为普遍选择。
2.运用需求牵引纽带。我们立足青年需求,设计开展“缘来是你”、“蓝领学堂”、“职场微体验”、“青春下午茶”等工作项目,举办由各级各类团组织参与的项目对接会,推动条线和块面团组织着眼共同满足青年需求而“结缘”、“结亲”。块面团干部利用深耕当地的优势,为条线青年交朋友、学方言、子女教育、参加公益等提供便利,条线团干部开放自身资源让区域内青年共享,使街道团干部有底气提供“服务菜单”,筑起“阵地网络”,画起“资源地图”。
1.在街道层面重点聚焦随城市功能区而形成的青年集聚网格。
在区域化团建推进过程中,我们把着重点放在社会功能众多、业态类型丰富的中心商务区、城市综合体、历史文化街区等区域,并以此为依托,重点加强对青年休闲消费时段的团建影响和覆盖,推出“青年休闲集聚地”团建项目,建立青年集聚地团建示范店、示范区,以轮值化活动开展、联网化预约报名、网点化工作展示为目标,在各大休闲集聚地统一组织系列活动。我们不拘泥于街道区划,在一些跨区域的城市功能区成立团建大联盟,通过联办培训、沙龙、交友活动等,提升了共青团在重点区域的工作活力。
2.在社区层面依托新媒体、新机制,逐步探索社区网格化团建。在社区,我们积极依托党建网格、综治网格等探索网格化团建。为选准、选好网格长,我们依托QQ群、微信群等社交媒体在青年业主中的影响力,通过情感联系和工作融入,发展了一批以“群主”为主体的社区编外团干部队伍。同时,我们重点关注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大量拆迁安置小区,推开“团工作小组”双重覆盖模式,在安置小区划分网格设立工作小组,各社区、村的团干部打破地域归属配备到工作小组中,覆盖安置小区团员青年13万余名。
1.市县两级的工作统筹为开展区域化团建提供了第一道推动力,解决了公转问题。我们发起的“三进三助力”、公益伙伴计划、双千结对等工作,通过制度化推动,形成立足条块融合、体制内外融合的工作平台和内容设计,推动了各级各类团组织迅速形成工作品牌和工作力量上的合作共赢。
2.服务型团组织建设是区域化团建的目标与持久动力,解决了自转问题。没有区域化资源供给、区域化工作联动作为前置条件,服务型团组织建设很难取得实效,而服务型团组织建设也反过来倒逼了区域化团建的深化。
3.源源不断地化工作对象为工作力量是开展区域化团建的基本支撑,解决了增殖循环问题。
我们在围绕服务对象开展工作的基础上,都力求再递进一步,推动力量的转化,把服务对象的力量调动为工作资源,通过持续不断地滚动挖掘骨干,为基层团工作提供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