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上海公安文化强警的新思路

2015-01-29 16:42韩勇
中国法治文化 2015年12期
关键词:公安队伍公安建设

文/韩勇

新时期上海公安文化强警的新思路

文/韩勇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广义上来讲,文化既是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传承,更是一种理念、一种精神、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安文化,是革命传统文化、优秀民族文化和公安行业文化相交融的产物。加强新时期公安文化建设,不仅是活跃警营文化生活、调节民警身心、打造公安队伍良好形象、增强公安队伍归属感的平台与途径,更是进一步提升公安队伍忠诚度、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内在动力与支撑。

一、新时期公安文化建设的特殊重要性

美国全球战略问题研究学者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是一个国家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主要来源于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公安文化是公安机关执法实践活动中特有的文化影响力,是一种无形的、能感受到的但却以非物质形式呈现的软实力。当前,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愈演愈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妄图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的手段和方式更加隐蔽,我们要认清和严防文化入侵,加强公安民警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建设,提高处理各类事件的政治灵敏度;另一方面国内改革开放已步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各方矛盾冲突会更加激烈,需要公安民警成为维护正义的坚强后盾,正确处理和化解各类矛盾,确保社会稳定。此外,在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的大潮中,文化冲突、价值观冲突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冲突正越来越多地代替在经济、军事领域等诸多方面的竞争。公安队伍正面临这种前所未有的来自意识形态的严峻挑战,因此,加强新时期公安文化建设具有特殊的现实作用和深远意义。

(一)公安文化建设是面对意识形态挑战的砥柱。在意识形态领域,国外有人提出“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等观点,西方国家利用大众化文化传媒和互联网极力向后发展国家输出他们的文化价值观。对此,我们要从战略高度,十分警惕和识别这些文化渗透本质和危害,自觉维护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公安文化,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人民警察,在长期的公安工作中形成的具有公安职业特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文化。它不仅有明确的价值取向,而且还起着引领方向、规范行为、支撑信念的强大能动作用。这种能动作用,就是将公安精神与人力资源转化为有效的战斗能力。这种战斗力在公安民警自身体现为一种凝聚力和鼓舞力,对违法犯罪分子体现为一种威慑力和打击力,对人民群众则体现为一种感染力和影响力。面对西方文化在全球化浪潮中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冲击的挑战,公安机关必须将公安文化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繁荣发展之中,引导民警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抵制西方价值观的冲击;引导民警坚守忠诚警魂,抵制西方各种文化形式的渗透和腐蚀;引导民警树立以苦为乐、无私奉献的苦乐观和幸福观,以抵制形形色色的意识形态负面传播的影响。

(二)公安文化建设是迎战公共安全威胁的利器。首先,世界反恐斗争形势严峻,国内极端主义民族分裂分子制造的恶性恐怖案事件时有发生,不仅严重影响了社会治安稳定,而且影响到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平稳发展。一定程度上,恐慌的社会心态会导致公共安全的信任危机,因此,公安机关反恐任务日益艰巨。在呼唤公安队伍提高精湛警务技能的同时,更要呼唤公安队伍在政治上的坚定、思想上的坚守和承诺。其次,经济发展转型和改革进入攻坚期带来的人民内部矛盾日益凸显。上海这座特大型国际化大都市,处于我国改革开放前沿,其政治、经济地位和责任,以及所面临的复杂的治安形势要求公安队伍不仅要是执法的“强者”,而且还应该是“智者”。严格执法、文明执法、理性执法、智慧执法,不断考验公安队伍整体素质,而队伍素质的培育和提高,则依靠的是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文化素养、特殊气质的培育和锤炼。最后,公共安全的概念不断被扩大和延伸,执法规范化、透明化的社会管理要求,亟须公安民警实现政治职能和服务群众职能的最大化,公安机关的责任、权力和职能需要不断与时俱进、完善自我、转型发展,否则将无法胜任职责,这也需要以公安文化的力量来不断教育、塑造民警,以实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目标。

(三)公安文化建设是民警实践职业规划的推手。职业规划,是指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系统计划的过程,包括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包括喜好原则、擅长原则、价值原则,其终极目标是通过职业生涯成功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社会的发展进步,正推动着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描绘出美好蓝图。公安民警尤其是青年民警自然对职业生涯有着自己的设计和规划。据统计,在上海公安队伍中,35岁以下的青年民警已达1.7万名,占队伍总人数三成以上。在日益繁重、危险和艰难的任务面前,广大民警,特别是青年民警不仅需要理想、信念、技能的培育,更需要组织对其个人价值的体现、职业生涯成功期待的引导。而文化具有走心的功能。在不断进行教育训练的同时,必须注重文化育警、以文化人,使得广大民警更加热爱工作、热爱生活,执守公安事业的尊严和荣誉,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书写属于自己的美好警察人生,并在此过程中把这种爱传递给他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在举国上下共圆“中国梦”的浓厚氛围中,将公安民警个人的职业梦融入中国梦,将个人的奋斗目标与价值追求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宏大愿景,实践“铸就平安梦,出彩警察梦”的完美人生。

二、上海公安实施文化强警战略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上海各级公安机关紧紧围绕公安中心工作,在组织实施政治思想教育强头脑、警务教育培训增技能、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树形象工程的同时,充分发挥文化育警、律警、励警、塑警、强警的功能作用,不断探索实践与现代警务机制相匹配的,与公安队伍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建设相适应的公安文化建设新路子。结合区域特点、工作实情、队伍实际和民警需求,制订下发了《上海公安文化建设发展“十二五”规划》,以公安文化凝聚团队精神、提升队伍素质、激发创造活力、塑造亲民形象、推进公安工作,出色地完成了世博会、亚信峰会等一系列重大安保任务,确保了上海治安的持续良好稳定。

(一)文化育警、强警的理念在实践中逐步深化。牢固树立“文化育警、文化强警”的理念是开展公安文化建设的先导。一是不断完善组织架构。20世纪90年代,上海市公安局领全国之先成立了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此后,市局各单位、各分县局相继成立了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市局文化艺术委员会与市局前卫体协合署办公,下设文化体育办公室,承担两委日常事务性工作职责,主要负责有关文化建设工作的贯彻落实和全局文化活动的组织实施。二是明确工作原则。“贴近中心工作、贴近基层实际、贴近民警生活”是公安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文化建设紧紧围绕党委的中心工作、以育警、惠警、强警为目标,以基层单位、民警的需求为出发点,加强顶层设计,组织开展各类有地域特征、公安特色、警种特点的文体活动。三是强化工作职责。市局各单位、各分县局,明确由政治处、工会、团委作为基层文化工作职能部门,承担本单位体育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工作。通过认真履职,策划、组织各类警营文化体育活动,使“以文化人、文化育警”的理念在实践中得以不断深化。

(二)公安文化建设呈现百花齐放的可喜局面。在公安部《进一步推动公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方案》的指引下,在全国公安文联的有力指导下,上海公安文化建设发展势头良好。一是团队建设基础扎实。市局层面上,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旗下成立了文学、摄影、书画、收藏、集邮(筹)等文化分会;市局前卫体协旗下成立了羽毛球、乒乓球、网球、骑跑等体育分会,以及篮球、足球、游泳、射击、轮滑、龙舟等运动队。基层单位普遍成立了摄影、文学、书画、收藏、合唱,以及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文体团队,有的还成立了管乐、民乐、舞蹈等特色团队。二是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同步实施。市局层面上,建立了公安博物馆、公安书刊社、图书馆、现代警务机制展示厅等文化机构和设施。基层单位普遍建立了警史室、荣誉室、阅览室、警营文化廊(墙)、健身房等。通过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而异地开展文化建设,有效推进了“一警一爱好”、“一所(队)一特色”的文化目标的实施工作。三是广大民警参与文体活动热情高涨。各级公安机关在民警中广泛组织发动,树立“人人是人才、人人可成才”的人才观,倡导人人有爱好、人人有团组、人人有活动,有效激发其主体意识和参与热情。一批具有特殊才能的公安民警脱颖而出,在全国、公安部、上海市举办的各类文体展示、比赛等活动中,上海公安都获得了较好的成绩。四是公安文化建设格局基本形成。市局每年组织一至两次全局性的单项群众性体育活动,每两年组织一次“金盾文化工程”和“卫士之光”作品推选,每四年组织一次全局文艺汇演,每五年举办一届警体运动会。以此来搭建平台,推动公安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

(三)上海公安文化特色品牌逐步确立。随着公安文化精品创作力度的不断加大,由我局创作、打造的一批高质量、高水平,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优秀作品在全国和上海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市局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制作的播放时间长达22年的大型系列广播剧《刑警803》荣获“金盾文化工程奖”,在上海以及华东地区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广播品牌栏目;与上海电视台合作的名牌法制栏目《东方110》的收视率经久不衰;上海公安艺术团合唱团先后在上海及全国多次比赛中屡获奖项,管乐团在连续几届中国非职业管乐比赛中夺得社会组金奖;市局还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创作,小品《心中的微光》和《三道菜》、相声《安德鲁》,在全国公安系统中一炮打响,通过文艺的形式讲述了上海公安的特色工作和典型做法;市局加强与专业文化团队的合作,以优秀社区民警的事迹为创作源,与公安部宣传局和金盾影视中心合作拍摄了电视剧《中国刑警803》、与上海礼傲文化公司合作创作拍摄了系列剧《外滩警事》、与上海市人民滑稽剧团合作排演了滑稽戏《今天他休息》等一批有社会影响的公安文艺作品,展现了新时期上海公安忠诚为民、恪尽职守、智慧警务、奋发有为的良好精神风貌,对内在民警中强化了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的同时,对外在群众中赢得了较好的口碑。

(四)公安文化建设工作成效逐步显现。公安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成为公安业务和队伍建设的强大影响力、推动力和促进力。首先,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提升。通过各类文化建设和活动,在文化力量的感召下,铸就了上海公安队伍忠诚、顽强、坚韧的公安精神,激发出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局上下忠诚奉献、砥砺前行、不辱使命、全力以赴,出色地完成了世博会、亚信峰会等一系列高级别、高难度的重大安全保卫工作。其次,队伍管理取得了“两升一降”的可喜成绩。各级公安机关始终把文化建设作为队伍正规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形成了队伍管理的长效工作机制。近年来,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升,公安机关政风行风的测评指数不断提升,民警的违法违纪率逐年下降。文化育警、塑警、律警、励警、强警的功能作用在队伍管理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最后,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日益加强。以文化为纽带,结合“公民警校”、“110爱民实践”、“打防严保”、“防范诈骗”、“交通安全日”、“禁毒宣传”等活动载体,面向社会开展文化宣传活动,增进群众对公安文化的认同感,多层面、多角度地加强警民沟通,推动了新型警民互动关系的巩固和加强,实现了更广泛的警民携手共创平安的合作。

三、当前上海公安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综上所述,上海公安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与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实践认识、形式内容、人才培育、保障机制等方面。究其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是思想上存在“浮躁”思维,片面理解公安文化建设的目的和要求。有的人思想上存在“公安工作都干不完,哪有时间搞这些”、“文化建设是软任务,抓不抓紧无所谓”等想法,有的人将公安文化建设等同于组织几次“吹拉弹唱、足篮排比赛”,甚至还有的人认为搞文化活动是不务正业。这些思想是没有真正理解公安文化在公安工作、队伍建设中“硬实力的先导,软实力的核心”的重要功能作用,以致“浮夸”、做表面文章,或者应付了事。

二是文化艺术创新意识不强,制约了公安文化建设进一步发展繁荣。当前,公安文化建设方兴未艾,但是,“一流的业绩,缺乏一流表达”的瓶颈现象依然存在,这也是今后一段时期公安文化建设的破解重点。从客观上来看,公安自身文艺创作队伍实力不强,或者说能站在一定政治思想高度、能把握文艺创作规律、能综合运用艺术形式、能敢于创新突破的文化人才不多。但是,从主观上来看,我们在文化建设上的顶端设计、创新思维能力仍然不强,用心思、花精力、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顶尖人才的措施不够,造成“用时方觉人才少”的捉襟见肘现象。没有一流的人才就无法解决“一流表达”的问题。

三是文化建设缺乏协调平衡,以致“提高和普及”的关系有顾此失彼现象。公安文化基础建设主要有两个方面,即市局层面的特色团队、特色品牌建设和区县分局层面,乃至基层科所队层面群众性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实践证明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注重了能增光添彩的特色团队、特色品牌建设,而忽视或者不够重视基层文化建设的组织推进。我们不否认特色团队、特色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为特色团队、特色品牌创建,不仅能为公安文化争得荣誉,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但是,从公安文化建设发展目标和长远规划来看,基层文化建设是特色团队、特色品牌创建的坚实基础,是文化育警、文化强警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没有群众性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公安文化建设的基础是不牢固的,也是不可持续的。

四、公安文化强警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

公安文化是指由处于一定社会文明环境中的警察群体,在警务工作和执法实践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共同创造、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警察特色的物质、精神成果。其内在表现是人民警察的“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核心价值观,外在表现为警察的形象、警察职业精神、警察战斗能力、社会影响力。因此,我们在大力开展公安文化建设的今天,必须十分明确文化育警、文化强警战略目标组织实施。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笔者提出四点对策和建议。

(一)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来组织推进公安文化建设。在研究进一步推进公安文化建设繁荣发展时,一定会遇到文化建设作用深层次的认识问题,也就是高度的文化自觉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首先,需要一种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新时期的公安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切实锻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的公安队伍,需要公安文化的浸润和引领。其次,需要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当今,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飞速发展,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安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建设也正在积极推进,公安文化建设理应自觉融入改革大潮之中。时代呼唤我们必须进一步明确目标、转型发展、创新理念,做好文化育警、文化强警这篇大文章。最后,需要一种奋发有为的责任感。公安文化建设是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文化建设的组织实施职能部门的同志,我们必须要加强理论学习,加强调查研究,加强顶层设计,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基层、贴近民警”的原则,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公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目标转化为内生性动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人民警察特色的公安文化建设发展之路。

(二)以明确的文化强警目标来组织推进公安文化建设。公安文化绝不是游离于公安工作、队伍建设之外的,它的存在和发展毋庸置疑是与人民公安整体进步发展息息相关的。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公安文化建设对于建设一支坚韧不拔、坚强有为、坚不可摧的公安队伍的重要性。一是进一步明确文化建设目标。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应分终极目标和阶段性组织实施目标两方面,育警是过程,强警是目的。围绕这个工作目标,分层、分类、分步组织实施。最终检验文化建设成果的标准应该“两升一降”,即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地区社会治安的满意度不断提升,队伍违法违纪率不断下降。二是进一步明确职责任务。公安文化建设是一项从上至下的系统工程,由于地域不同、范围不同、对象不同,因此,对各层级文化建设职责任务的要求也应是不同的。省市公安厅局的主要职责是加强理论引导、顶层设计、推进协调;县区局和各警种公安机关主要职能是结合地区、警种特点,规划和组织好各项文化活动开展,将文化建设融入人民警察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建设中。三是进一步完善保障机制。文化建设是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在确立目标的同时,应不断完善各项保障机制,使其得以可持续健康发展。所谓保障机制,主要是考核评估机制、人才培养机制、奖罚激励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只有用高效的运作机制和有效的制度作保证,才能扎实推进公安文化建设繁荣发展。

(三)以占领人才建设高地为抓手来推进公安文化建设。公安文化建设无论是顶端设计、组织实施,还是特色团队、特色品牌创建,乃至基层文体活动的开展,都需要一大批优秀的文化人才的参与和劳动。一是要注重发掘公安文化人才。发掘和培育已有的文化人才是公安文化建设的重要条件。要进一步确立人才观和惜才意识,要眼睛向下,在倡导“一警一爱好”的同时,发现一批文化尖子、骨干,鼓励他们开展创作实践活动、解决他们创作中的困难、引导他们向更高更专更精的方向发展,使得人才不断聚集、不断成长、脱颖而出。二是要大力培养公安文化人才。要使公安文化人才辈出,除了鼓励公安人才自身勤奋钻研、不懈努力以外,重要的是如何有意识、有措施地培育和培养人才。这些年,上海公安比较注意人才培养,一方面建立各种文化、体育协会、艺术团队、俱乐部、沙龙,让人才有归属感;另一方面借助公安部、上海市,以及市局举行的各类文体比赛平台,有意识地将人才组织起来,集中一段时间开展创作活动,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在创作中成长、在实践中检验、在评选中提高,不仅发挥了优秀人才聚集效应,而且创作出了一批高质量的文化文艺作品。三是要进一步加强警社合作。公安文化建设是整个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我们既要立足自力,也要大胆借助外力,在创建特色团队、特色品牌中,要进一步加强警社合作,不仅使公安文化融入国家文化、城市文化中,而且让社会各界人士走进公安、了解公安、帮助公安文化建设更好更快地发展。近年来,上海公安原创的一批精品文艺作品和名牌文化项目,无不有社会专家学者的倾情指导。上海公安文学创作协会顾问、著名作家叶辛同志深情地说:“公安英雄辈出、事迹可歌可泣,是文学创作的一片沃土,我们理应为她鼓与呼。”

(四)以规范化的要求来组织推进公安文化建设。公安机关是代表国家依法行使治安行政管理和刑事执法的武装性质力量。因此,公安文化必须有其鲜明的特征和特点。美国著名管理学教授斯蒂芬·P.罗宾斯在《组织行为学》中这样定义:“组织文化指组织成员共有的一套意义共享的体系,它使组织独具特色,以区别于其他组织。”笔者以为,既然公安文化建设是以育警、强警为目的,那么,必须进一步规范组织行为。一是进一步规范文化设施要求。省、市、区公安机关应该建立公安博物馆、图书馆以及警体训练场(馆);区县公安机关和有条件的警种单位,可因地制宜建立警史馆、图书馆、警体训练基地;所队单位,一般应有荣誉室、阅览室、警体活动室。二是进一步规范公安文化标识。主要是警种标识、团队标识、所队口号。鲜明、确切、有内含的公安文化标识,不仅展示公安文化的外在形象,而且体现出公安队伍的内在精神。三是进一步规范公安礼仪规制。既然公安机关是武装性质的执法力量,那么,我们就应该有一定的礼仪规制,如入警宣誓仪式、警衔授衔仪式、职务任命仪式、授奖仪式、光荣退休仪式,重大保卫工作的动员誓师仪式、授战旗仪式、荣誉称号命名仪式,英雄牺牲告别仪式、英烈祭祀仪式等。通过这些庄重的礼仪规制,进一步增强广大民警的归属感、荣誉感和神圣使命感。

(本文作者系上海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

猜你喜欢
公安队伍公安建设
博物馆:上海公安史图片展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分级管理初探
监控系统在高速公路公安卡口中的应用
论我市公安队伍思想建设状况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