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卫生科技体制改革 创新驱动健康服务业发展

2015-01-29 10:28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专职副主席
中国科技产业 2015年5期
关键词:科技体制服务业卫生

◎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专职副主席 何 维

深化卫生科技体制改革 创新驱动健康服务业发展

◎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专职副主席 何 维

目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难得机遇。因此,应把握优先发展方向,破除体制障碍,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形成“两张皮”的突出矛盾,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源动力。为此建议:

一、选择医疗卫生和健康服务业作为民生发展与经济转型的重要科技战略突破口

卫生健康是发达国家科技发展重点,《美国创新战略(2011)》和《全球趋势2030》预测新型医疗技术将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卫生健康是国际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要竞技场,是我国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的战略制高点,是民生发展的战略保障线。因此,选择医疗卫生和健康服务业作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创新驱动发展的重点突破口,意义重大。

我国医改初获成效,生物医学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水平与欧美先进水平的距离短且差距趋小,新药创制和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能力与水平明显提升,生物医药制造业规模与质量显著提升,医疗服务、养老、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业发展需求巨大。因此,医疗卫生和健康服务业是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的领域。

二、以卫生科技体制改革为试点,探索建立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运行策略与实施路径

一是要高标定位。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应是某些领域的世界科技中心。为此,应提出中国成为世界医学科技中心的目标定位。2020年实现某些重点目标,2050年基本实现整体目标,以此来配置资源与规划。在创新链的源头创新、转化提速提质和提升应用规模效益三大关口上做好顶层设计。二是采取沉心静气补原创短板、全要素推动转化和全球化应用三项策略。科学与技术要二元治理,政府、市场、社会要三轮发力,建立健全创新创业两种人才培养机制,建立知识生产和技术生产相互联系的两大体系。三是医学基础研究要面宽点多扁平化,遵循知识产生规律,发挥科学家首创精神和科研机构、大学及学术组织自治作用。技术发展的相关研究要以需求为导向、激励发明,加强金融风险投资支持,完善市场转化机制。产品和技术应用要用好医药特许行业准入和政府购买服务及税收优惠等调控手段。

三、积极推进若干重点改革

一是算总账、提比例。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组建多部门构成的卫生健康科技组织协调机制,统筹生物医药研究财政资金,其在国家总体研发的比例应提升到20%,将其中的15%用于基础研究。二是通过税收减免抵扣政策,支持企业、公益性组织、个人创办公益性科研机构与科研基金,开展原创科研。三是创新人才要广泛培养,长期检验,重点选拔。国家自然基金委要扩大面上自由探索项目比例,在杰青基金基础上增设杰出人才基金,面上项目育人才,人才项目拔人才。四是增设医疗器械研发和慢病控制科技重大专项。五是形成国家任务型科研机构与高校学科型人才培养双翼结构,配足资源,问责考核。加大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体制改革力度,建立国家重大任务导向性医学技术研发基地,形成开放、流动、竞争态势,承担指令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任务,予以基地与人才专项特殊支持。高校以创新人才培养为主,参与重点创新研究。六是营造适合创业人才成长环境,发挥创新产品拉内需、创外需的重要作用。政府通过提供信用担保基金引导风投业支持中小型医药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建立生物医药创新企业二板、三板上市绿色通道和医药科技创新产品进入医保目录的快捷通道。让中小型创新企业成为调结构转方式的主力军,让自主创新产品成为深化医改惠民生的有力支撑,并为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政策支持,尤其是随“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走向世界。

我们坚信,问题导向的深化改革一定会破除体制机制藩蓠,目标导向的力量集成一定会办成利国利民的大事。只要加快卫生科技体制改革,就一定会开创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局面,让科技放飞中华民族智慧的健康梦想!

猜你喜欢
科技体制服务业卫生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以人才创新为主导推动科技体制创新
卫生歌
讲卫生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