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内校园青春电影的模式化叙事策略

2015-01-29 01:01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435002
大众文艺 2015年20期
关键词:灰姑娘叙述者青春

高 亮 (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 435002)

一、引言

近几年来,校园青春题材类电影火爆大银幕,在票房上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导演们利用主流观众的怀旧情结,想方设法将青春期的爱情故事移植到上个世纪80、90年代,勾起主流观众对青春的集体回忆。

校园青春题材类电影创造了一个个票房神话,但高票房的背后,千篇一律的故事叙事模式、单一的电影艺术手法也为大众所诟病。笔者认为,国内校园青春电影在创作过程中,在叙事策略上有模式化之嫌。

二、文本分析

(一)叙述视角

结构主义文学批评认为有三种文视角。第一种是叙述者大于人物(从后面观 察、无焦点观察),它表现为人物在叙述者全知全能的掌握中。第二种视角是叙述者等于人物(同时观察、内部聚焦 )。叙述者局限于自己的所见所闻,没有能力叙述他自己所没有经历过的事件、没有接触过的人物。第三种视角是叙述者 小于人物(从外部观察、外部聚焦)1。

校园青春题材的电影的叙述视角在第一种视角和第二种视角中经常交叉。导演由他所掌控的摄影机以“旁观者”的身份向观众转述外在性的所见所闻,阐述各个人物悲欢离合的命运。全能的叙事者经常又会流水无痕般地转入某个人物的内心世界, 即从前文提到的第一种视角转到第二种视角。在电影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叙事者对人物的命运发展无所不知,以旁观者的视角讲述各个人物的命运起伏。而对于每个人物的内心刻画,如女一号郑薇对陈孝正由厌到爱,最后转变为恨的情感等等,都是通过内部聚焦完成的 。

(二)叙述时间:现实和过去之间来回穿越

青春校园电影在叙事时间上划分了两个大序列,即由学校生活构建的青春故事与由毕业之后组成的后青春故事,在过去和现实间来回穿插。

青春故事和后青春故事都由故事的主人公自己讲述,而讲述故事的男女主人公都已经踏入了社会,并且对过去校园生活十分怀念。

影片的通常以一段主人公现在生活的场景作为开端,往往是因为一件事而引发对过去的回忆,从而在过去的校园生活与现实世界中来回穿越。《同桌的你》中的男主人公林一在美国生活得并不是很如意,意外接到一封初恋女友的婚礼请柬,赶到国内参加初恋女友的婚礼,林一在回忆过去两人从初中、高中、大学的恋爱记忆后,见到初恋女友,两人在现实中互诉衷肠,最后见证初恋女友成为别人的新娘。无独有偶,《匆匆那年》也是采用的穿越式的叙事模式。男主人公陈寻接到高中同学的婚礼邀请,在现实中回忆起过去的学生生活。可以说,在叙述时间上,穿越式的处理成为了青春校园电影的惯用模式。

(三)叙述模式:青春爱情的故事化表达

1.灰姑娘另类的爱情模式

“灰姑娘”故事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故事形态,往往见诸各类文学文本与影像系统。在青春校园电影中,导演也相仿设法的将“灰姑娘”移植到影片中。影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男女主人公陈孝正和郑薇,他们的爱情故事即是一个彰显拯救与被拯救系的“灰姑娘”故事,只是导演重构了一个“角色倒置”的另类灰姑娘——“灰小子”故事。影片中,郑薇开朗的性格,靓丽的外表与穷小子陈孝正形成开朗对比,而女追男则上演了一段另类的灰姑娘故事。《匆匆那年》中,女主人公方茴善良,瘦弱,内向,与男主人公陈寻高大,帅气,阳光的一面也形成了对比,在影片中,女主人公是需要人保护的“灰姑娘”。

2.三角恋故事的苦情演绎

三角恋情也是青春校园电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在男女主人公身后,都会有一个默默注视的“小三”。当各自的“男神”“女神”过得不幸福时,“小三”总是义无返顾地站出来。《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一直苦追郑微的许开阳,为陈孝正放弃出国机会的曾毓,组成了“二男一女”“二女一男”的三角恋爱关系。电影《匆匆那年》中,林一的好兄弟乔燃也在默默关心并喜欢着女主人公方茴,林一上大学时喜欢上大学同学沈晓棠,将三角恋的故事的演绎到极致。

3.校园爱情的无疾而终

无独有偶,在青春校园电影中,在导演的镜头中,爱情只能存在校园里,现实的残酷扼杀了爱情的美好。校园爱情已失败而终,留下的是对青春的回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林孝正为了出国的机会放弃了郑微,《同桌的你》中,林一去了美国,在美国工作结婚,忘记了还在国内的周小栀,《匆匆那年》中,陈寻喜欢上了大学同学沈晓棠,方茴去了法国。

主角的爱情均已失败而告终,而在错过之后,当即将走向婚姻的殿堂时,男女主人公却依然对当年的那段情念念不忘,《同桌的你》中的周小栀,嫁了一个自己不爱的人,在结婚当天还在幻想着初恋男友林一能在婚礼上带她走,将恋情苦情演绎。

三、叙事策略模式化的原因分析

(一)主流观众的怀旧情怀

与国外观众相比,中国观影人群更加年轻,电影市场显然也在冲着“票房潜在”人群倾斜。有数据显示,现在电影观众已经是80后、90后成为主力,而女性对票房的贡献比例已经超出50%2。

80、90后大多已经走向社会,具备一定的消费能力。青春校园电影能勾起主流消费人群对过去学生生活的回忆,导演在校园青春电影中添加了爱情、物质等多重因素,迎合了主流观众的怀旧情怀。

(二)青春校园电影的商业价值

2014年上映的校园青春题材电影,除了《匆匆那年》的大火,今年还有4.56亿的《同桌的你》、5.2亿的《小时代3》以及6.5亿的《后会无期》,高收入的票房这都说明主流观众对青春电影的强烈需求。

青春校园电影制作成本相对较低,相比于其它题材的电影,各方面的要求相对较低,导演在影片中加入了暴力、色情等因素,受到投资商和广告商的青睐。

四、结语

青春片并不是一个新类型,早年间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已然成为青春片的经典之作。贾樟柯的“青春三部曲”《小武》《站台》《任逍遥》,王小帅的《十七岁的单车》等电影也都口碑不俗。

毋庸置疑,“青春”二字承载着每个生命个体的成长体验与生存经验,在青春成长电影中得到表达和呈现的各种青春经验都拖着现实社会的长长影子,成长的创伤性体验反映了现代性或后现代性社会的各种深层隐痛3。

青春电影来源于青年群体的生活,又高于普通生活,如何在扎堆的青春校园题材中寻找内在的情感动力,创造出新的艺术特质,应该是电影制作者关注的问题。

注释:

1.王艳萍.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后现代叙事策略[J].电影文学,2014(15).

2.肖杨. 我拿青春赌票房[N]. 北京青年报,2014-7-16(B07).

3.王彬.颠倒的青春镜像——青春成长电影的文化主题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11:314—315.

猜你喜欢
灰姑娘叙述者青春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帮灰姑娘数红豆
那篮叫灰姑娘的插花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青春献礼
倒霉的灰姑娘
以比尔为叙述者讲述《早秋》
青春不打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