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改革启动的时候肯定要靠教师,但是它最终的成功必须靠顺应学生的天性。远离学生天性,你就会和教育规律对着干,你就会遇到若干阻力,而最终注定会失败。
李希贵校长在北京十一学校进行的育人模式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如他自己所说,“看到了希望的亮光”。近日,李希贵校长在一篇文章中回顾自己过去二十多年里在不同地方不同学校进行的多次教育改革实践,总结出一点:教育改革只有顺应学生的天性才能成功。
衡中重视高考成绩,这是中国教育的现实,但现实不代表未来。衡中要拥有更好的未来,必须思考在目前的办学基础上,怎样推进改革。
近日又有媒体发起关于河北衡水中学的讨论。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升学教育模式固然不是好的教育模式,但是衡中模式是现实评价制度、地方政府教育战略、社会名校情结的综合产物,改革不是衡中一校的事,必须从各个环节共同努力;围绕衡中的讨论,应深入揭示评价制度的问题、政府教育战略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教育价值的导向。
今天的孩子只有糖,没有钙,也谈不上盐,很缺失。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认为,家长应当给孩子一些压力、一些挫折、一些经历。她还建议家长每天放下手头的工作,陪孩子运动一会儿,既能帮助孩子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也能促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