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工学在标志设计中应用探讨

2015-01-29 01:01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430000
大众文艺 2015年20期
关键词:工学感性标志

程 超 (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430000)

一、感性工学的概述

感性工学是运用工程技术方法手段来研究探讨人们对物体的感性规律,并运用这一规律来开展设计的学科,它是一种重要的现代设计理论,根据感性规律来设计产品,依据人的喜好来制造产品。

“感性工学”英文表达为“KanseiEngineering”,Kansei是日本语“感性”的音译。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感性工学”概念的人是日本马自达汽车集团社长山本健一,山本健一1986年在美国密西根大学演讲时提出的。那时消费者选择购买产品不完全依据产品的理性功能,也注重产品的外观形态、色彩搭配、材料处理等感性需求,所以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设计界致力于开拓设计新领域,把难以量化的感性因素,运用工学技术手段进行量化,形成一套感性工程模型,设计研发新一代产品。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产业界全面运用感性工学技术和理念,将感性工学技术应用于汽车、服装、家电产品、女性护理用品、劳保用品、体育用品、装饰品等领域,其中,纤维产业的应用与学术研究处于领先地位。

感性工学将人们对物体产生的感性需求及模糊不明的意象作为设计的视觉要素。感性工学的感性是人们对物所产生的心理上的感受,有感知、感觉和印象等意思。感性工学的感性是动态的,通过现代工程技术对人的基本感知过程进行测定、量化和分析,从而掌握其动态的感性规律。从人的心理学角度来说,感性工学是探讨研究人的感官对物体产生感觉及其心理反应,把消费者的感性意象在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表达,设计出来的产品能准确体现消费者和设计者的主观感受。

二、感性工学在标志设计中的艺术价值

人主要是靠人的视觉器官来获取信息,标志设计是用视觉语言对不同的感官产生不同的感性体验,实现标志设计与人的感官的感性交流,形象直观地传达信息。在标志设计中,视觉经验是感性工学的基础,标志的视觉交流水平与视觉经验是成正关系,感性工学的运用可以将人的视觉潜能最大限度地释放,人的感觉甚至可以超越时空约束,被得到进一步地引导与完善。

1.感性工学的感性是直接感觉。感性工学的感性是感性工学的初级表现形式,它新鲜真实、直接具体,具有极强的视觉转移功能,由一种感觉直接引起另一种感觉,可以通过图形、色彩、肌理等视觉要素来产生传递出其它感觉,标志中的图形是高山流水,就会诱发人们由视觉向听觉转移,人们看到标志就好似能听到潺潺流水之声;图形中的线条肌理如果发生变化,平滑的直线变成尖锐的曲线,就会诱发人们由视觉向触觉转移,感觉有刺疼感;标志中的不同色彩可以表现自然界的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也可以表现人们的老、中、少、幼等年龄阶段,也可以表达食物或人生的酸、甜、苦、辣等各种味觉,这就是感性工学在标志设计中的艺术魅力。

2.感性工学感性是感觉集成。感性工学的感性是将多样感觉进行转移拓展,提升感觉的广度和力度,使设计获得更为理想的设计效果,体现出综合性、系统性和多样性,它是一种感性工学的高级表现形式。感性工学理论是对人们的视觉、触觉、味觉等第一感觉集成于其中,设计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思维活力,发挥艺术想象,体现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如杭州西湖龙井的包装设计,杭州西湖龙井茶是中国名茶,它的包装设计采用的色彩是绿色,绿色象征着茶叶的原生态、无污染,品质优、品位高,人们一看到这种色就诱发味觉,产生购买欲。内包装有一条黄丝带,启示西湖龙井的高贵和优雅。从包装材质还可以看出更多的感觉信息,彰显出西湖龙井茶叶的历史文化和品牌魅力,增添了包装设计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三、感性工学理论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1.以形感人。在标志设计中应用感性工学理论首先就要做到以形感人。图形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利用视觉交流来传达信息,图形的视觉交流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逾越语言障碍而超越国界,在国际间进行交流沟通,图形的视觉交流可以不受图形面积大小限制和图形形式约束,无论是标志还是招贴,无论曲直红绿都可以实行无障碍交流。图形可以直接具体,也可以间接抽象,可以“以小见大”,也可以“似是而非”,艺术形象可以千差万别,各具形态。但图形必须精炼巧妙,使标志形象既有丰富内涵又有艺术价值,视觉冲击力强,做到“以形传神”“以形感人”。如周鹏设计工作室的标志,汉字“周”字用隶书体形式,古朴自然,暗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周”字中的“口”用英文“D”,中西元素合璧,展示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整个标志造型古朴典雅,视觉传达明快,印象深刻。公共标志是向社会大众提供非语言性的公共信息的标志,所以标志必须形状简洁、通俗易懂,引起公众注意。如交通禁停标志,是红色圆圈加一道红色横杠,这一标志形状简洁明了、颜色醒目耀眼,能直接刺激人们的视觉器官,与繁杂的文字说明相比,信息传达作用非常明显,成为现代社会公认的交通符号。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的标志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和谐自然、静态平衡的感觉,进而给人们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亲近可信的感受,这些标志设计满足人们对资金管理需求的安全感,取得人们对银行的信赖。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图形象一个充满活力向前奔跑的运动员,使人们产生本届奥运会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奥运会的视觉感觉。会徽图形像一枚印章,人们可以联想到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印章周边肌理变化使人产生真实的触摸感,印章的红色印泥使人产生嗅觉感,中华传统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北京奥运会会徽设计暗合了感性工学的设计理念,是以形感人的经典作品。

2.色声夺人。在标志设计中应用感性工学理论要注重色彩运用,做到色声夺人。色彩是重要的视觉语言,能传递信息、表达意蕴,是最具吸引力的视觉元素。色彩的物理性表达会引导人们的生理、心理变化,衍生出一系列的新感觉。不同性质的色彩对人的视觉和消费心理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所以色彩处置极为重要,决定着商品的价值。如果运用感性工学设计原理科学合理处置色彩,可以提高色彩的视觉冲击力,提升设计的经济价值和审美价值。色彩具有联想性,每一种色彩都有象征意义,当视觉接触到某种色彩信号,大脑神经便会即时产生丰富的联想,设计师利用色彩这一特性来开展设计,表现产品特质。色彩具有装饰性,每一个色彩及其组合都有其美感,设计师选用色彩开展设计时,就要运用感性工学原理,结合产品特质,提高产品色彩形象。米色是中性色,暗示着实用、保守,让人产生无聊和平淡的感觉,如果作为图形的背景色,设计就会让人产生朴实无华的感觉。黑色一般人认为是悲哀、严肃、沉重和压抑的颜色,对艺术家来说,黑色也是最有魅力也最为神秘的色彩。在摄影棚、画廊或表现神秘感地方都喜欢用黑色。红色是最热烈的颜色,象征着热情和激情,如中国著名凉茶“加多宝”就选用红色为设计的主色调,在视觉上产生极强的冲击力。红色表达多重意义,加多宝凉茶是以中药配方制成的凉茶,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药中药配方对身体健康有益,是绿色、健康的饮料。红色也象征吉祥喜庆,在心理上就给人们的好感,味觉欲望打开。红色也象征力量和速度,极大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引发人们对这一民族品牌的热捧,对产品的形象和销售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预示着企业未来红红火火。“加多宝”的红色设计凝聚了设汁者的设计智慧。

3.意境融合。古往今来,无数艺术家在艺术生涯中都在一直追求意境美,将意境美视作艺术作品和艺术人生的最高追求标准。在标志设计中追求意境融合是运用感性工学设计理念的最高标准。意境创造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设计师的主观性和设计情感,如人们对图形和色彩的审美追求,只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审美机能趋向一致,形式美和内涵美才会融合产生意境美。在运用感性工学设计理念开展标志设计时,设计师要发挥艺术创造性,有意识地进行审美创造,对意境表达有明确定位,运用形式美法则不断修改完善标志的图形、色彩和肌理等,力求标志的形象表现达到意境融合的境界。如2008年北京申奥标志就体现了意境融合,设计师大胆借鉴和利用民间美术吉祥图案“盘长结”的结构,巧妙地融合中国盘长结、太极拳、人物等多种形象,给人一种似与不似的感觉,体现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意蕴。结合奥运五环,体现民族性与国际性交融的视觉感受。2008年奥运会标志,印章图形与汉字“京”字中国独有,“京”字外形恰似一个奔跑中的运动员,体现浓郁而独特的中国文化内涵。1967年的蒙特利尔世博会标志也体现了意境融合,标志用树叉代表人的双手,八对等大小的双手围绕成一个整圆,分布均匀,图形寓意人类共同拥有一个地球。1970年大阪世博会的标志也体现了意境融合,标志图形如同一个盛开的樱花,五个缺角的圆寓意为五大洲,图形中间一个小圆象征着世界五大洲共聚日本,整个图形寓意为人类的进步与和谐。

总之,随着感性工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它将逐渐成为现代众多设计领域的重要设计语言。在标志设计中,设计师运用感性工学理论,给现代设计注入新鲜血液,以深厚的传统文化为根基,与现代的中国社会和世界文化相结合,不断寻求创新创造,使标志设计风格更加多元、内涵更加深刻、形象更加完美,使标志更具有生命感知力和艺术感染力。

[1]翟颉徐人平.解读标志设计的构成秩序[A].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2]陈新生.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3]陈国祥,管悻生,邓怡莘.感性工学——将感性予以理性化的手法[J].工业设计(中国台湾),2001,29(1).

猜你喜欢
工学感性标志
盐工学人
——宋辉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多功能标志杆的使用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感性概念
首都的标志是只熊
2017-2018学年华东师范大学授予理学、工学博士学位人员名单
为什么奥林匹克以五环为标志?
论国际商贸类专业课程工学交替实践之模式
感性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