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吴仁宝的华西村

2015-01-28 11:41赵泽琨
祖国 2015年1期
关键词:华西村华西

赵泽琨

这是中国长江边上最普通不过的江南小村,却因为一个人让这个村庄越来越不普通了。这个村就是华西村,这个人就是吴仁宝。吴仁宝去年驾鹤西去,而今接替这个人的是吴仁宝的小儿子吴协恩。

坐在我面前的就是这个新掌门人吴协恩。他年近五十,浓眉大眼,高大魁梧,皮肤黝黑,头发稀疏。他说话不急不慢,温文尔雅,声音不大不小。苏南人应有的小心谨慎、精明能干的特点在他身上体现了。他说他像妈妈,淳朴富态,开口先带笑脸,而其他几位哥哥姐姐则像老书记,白而瘦小,说起话来风趣幽默,时常还带些俏皮。我与他的对话自然是从现在的华西村开始的。

华西村在中国早已家喻户晓,号称华夏第一村。第一村自然有第一的道理和实力。这里不仅仅是因为家家住别墅,户户有存款,更重要的是华西至今还是集体经济,走的是共同富裕的路子。华西村没有穷人,也没有懒人。华西村每月定时开会,集体学习。改革开放以来,吴仁宝带着华西人办工业,靠钢铁、靠纺织让村民过上了好日子,创造了奇迹。村里年产值上了五百亿,户均收入过百万。华西人对国家有贡献,集体有积累。到过华西的大大小小领导们一拨又一拨,都为华西的成功点赞说好。于是,有人肯定地说,华西村是中国农村实现小康的典型,华西的路子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道路。

但是,对华西村还有不同的议论。主要说法有:一是华西靠工业兴村不能成为中国农村现代化的典型;二是华西集体经济不能代表先进的体制;三是华西家长式管理方式约束了华西人的自由;四是华西就只有钱、土豪。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对待社会上林林总总的质疑和议论,华西人泰然处之,不受左右,你说你的,我干我的。但也不回避争论。有机会时吴仁宝也会操着他浓重的江阴土话,带着普通话翻译回答争议。他的话总是像他的步伐一样急,弄得翻译语速也很快。比如,吴仁宝说,我们华西发展速度不快不慢;我们华西人不穷不富;我们华西建设不土不洋;我们华西……拥有家产万贯,每天只吃三顿饭;纵有广厦万间,每晚只睡小床一间。没有最佳的发展模式,只有最适合的模式。鞋子是不是合适,穿鞋的人最有发言权。走自己的路就是华西之路。有人问,华西为何盖328米高的酒店?他幽默地说,因为北京最高的楼就是328米,我要和中央保持一致。这就是吴仁宝,我了解吴仁宝,他矮小的身子里其实内心十分强大。他的话连同华西的标志性建筑华西金塔、华西微缩天安门城楼和长城,还有后来花费30亿元修建的328米高74层五星黄金酒店,酒店内3亿元打造的金牛及吴仁宝一起定格为华西村了。

进了华西村,就是华西人。这是当年吴仁宝的人才观。就是这一举措,适应了当时的华西,全国各地一大批打工者落户华西,成为华西建设者。现任华西村党委副书记、宣传部长孙海燕就是其中一个代表。我认识他时,他还是吴仁宝的秘书兼村里的宣传干事,小伙子热情奔放,聪明伶俐,为人爽快,小脸白白胖胖,圆圆呼呼,到哪里都拎着个小肚子。他干活不马虎,配合到华西采访的记者十分周到,饭桌上酒也不含糊,往往是不到位不罢手。记得那一次我到华西,节目录制很成功,大家高兴,他邀请我们夜聚,大家在村食堂很放松,三杯两盏后,他走出饭局,声称没事,非得让接他来的妹夫下车,要自己开刚买的新车回家。上车刚打着火,就撞上了停在路边妹夫的车,弄得第二天新车就进了修理厂。还有一次我与几个同行到华西,华西搞活动,客朋满座,住房紧张,他干脆安排我等几个弟兄住在他家别墅里,而他却忙得一夜未归,大家开玩笑说,老婆孩子归哥几个了。开始,我还以为这家伙是华西人,小日子过得不错,人也如此潇洒。后来我们成为朋友,渐渐知道了他的故事。他本是苏北穷地方人,高考意外落榜后郁郁寡欢,一个偶然机会他妈妈看见报纸上介绍华西,建议他到此地打工,他先是到车间,偶尔写板报,他的一手好字,让人发现了,于是抽到村办去,小伙子机灵又会来事,被老书记看上了,渐渐取得信任,当了秘书,从一个打工者蜕变成一个管理者。于是,老婆也来了,汽车也有了,楼房也有了,身材也渐渐浑圆了。通过他,他老家的朋友,同学,亲戚成百人落户华西村了。海燕不飞则已,一飞冲天。海燕春风得意,年轻有为,华西待他不薄,他也视华西为家,为华西不遗余力,就差赴汤蹈火,在所不惜了。这次到华西,见到海燕,差点认不出来了。本来他个头不高,加上减肥三十多斤,脸小了一圈,没有拎着的肚子,精精瘦瘦,他的功夫全废,一口白酒也不能喝。看起来进入小老头行列了。据他夫人说,他每天的生活就是快走一万多步,游泳一小时。唯独对华西的一片痴情没有改变。对别人议论和社会上对华西说东道西依然愤愤不平,不时回击一句,“那都是瞎说的”。面对小吴书记,他彬彬有礼,就像对吴仁宝一样,永远面带微笑,只是多了一些放松。但还是看得出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崇拜,给人感觉他比华西人还华西。海燕人生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让我们从一个角度看到了华西的另一面。

不论人在何方,为华西做事就是华西人。眼观天下,招贤纳士,这是吴协恩上任以来用人的胸怀。在高铁站接到我们的华西宣传部门的年轻人说,华西人走出去了,发展也转向了。近年来,华西大力推进三产服务业,重点投向金融、航运、物流仓储和资本市场,开发航运和文化旅游等,企业迈步中西部,或者办在国外,产品走进国际市场。上海有华西,香港有华西,重庆有华西,湖南有华西,澳洲有华西,非洲有华西。可以说,在世界版图上,华西的脚步跨进了五大洲。一组数字看,传统的钢铁、纺织业比重下降到百分之三十多,三产服务业达百分之六十多。华西当地人口没有增加,土地没有多占,效益增加了,利润上去了,华西人的票子增加了。这些数据说起来枯燥,但反映了一个真实的华西。这是吴协恩交给华西村的礼物。

议论归议论,批评归批评。吴协恩说他历来不怕别人说三道四,他说舆论越炒越热,越热越好,他们在免费宣传你。他说华西人爱党为民,希望不要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华西,不能误读华西人。在华西成长中包容和理解很重要,在包容中华西蛋糕做大了。吴协恩慢条斯理,娓娓道来。可以说没有包容就没有华西。从起步始,华西就用八方人才,目前外地打工者已是本村人口的几十倍,一些打工者因为有贡献成为华西人。他屈指算来,加上前几年兼并华西周围十三个村,现在的华西已有六万多人,可谓大华西了。借船出海,借风扬帆,华西就是让不可能变为可能。他的投资理念与众不同,他说,越是地方官员敢干事的地方越要去投资,不干事的地方千万不能去。他敢把钱投到重庆去,非洲去,落地开花,效益都不错。

饭桌上的吴协恩说话很放松。他吃的很少,基本没动几筷子。谈到此,他说他与他的哥哥们不一样,一口酒不喝,烟戒不了,就这个爱好,也就不戒了。他笑眯眯地弹了烟灰,招呼大家并推荐华西产品,“你们想喝啥酒随便”。华西白酒是五粮液的师傅和配方,葡萄酒是张裕的师傅和配方。你们看看,华西就是借别人之力发力。

华西村人对自己的日子满意和知足。晚饭过后,花灯初放。初冬的江南不算冷,我们沿着华西石狮大道,散步到华西金塔,金塔三层以上是住宿,以下是服务业及餐饮等。一层是商场,商场里大部分都是自己生产的日用消费品。商场已下班,只有两个看店的老员工听说我们从外地来,很是热情,给我们介绍他们的产品,又与我们无拘无束谈华西。一位女店员介绍,吴家老书记勤劳,他很辛苦的,为我们忙了一辈子,自己没有啥享受,临走前他自己还住老土房。我们家为他一个多月睡不好觉。你们问他儿子新书记,好人啊,该拿的钱不拿,就看他整天帮我们干事。她说她已退休,每月拿退休金,她家算儿子小两口和孙子每年收入上百万。家里住着别墅房,有两部车,每年还要到村里的黄金酒店住一个多月。孙子小,儿媳先回家了,她是帮儿媳妇值班的。这些年,华西村人也有在村里呆腻了的,想出去闯天下,但回来的多,留在外面的少。也有不少学生考学出去了,但绝大部分都回村就业了。

华西人如是说,外边的人有质疑。我觉得无论如何评价华西,一个基本事实不可否定,那就是,华西的富裕或者土豪一没有靠挖矿,二没有靠财政,三更没有靠偷靠抢,华西的辉煌背后是华西人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正是因为经济实力的极大积累,才有了别的村庄没有的黄金酒店和不同寻常的景观,才有了别的村庄没有的新的旅游资源,也才有了三百元一日游华西的门票收入……至于发展道路或者模式,中国这么大,不可能一个样,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打法。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假如我们每个村都像华西,中国早就全面小康了;再假如华西退后几十年不发展还受穷,还要系在国家扶持的系带上等靠要,我们又情何以堪?

第二天上午,天阴风大。我们和吴协恩等一起参加央视七套《乡约》相亲节目录制,现场搭在华西村黄金酒店对面的广场。节目是为一位在华西打工的帅小伙子找对象,三位女嘉宾都是华西本村姑娘。节目形态是户外访谈真人秀,男女嘉宾每人一个箱子,箱子里装着每人三个最具个性特征的秘密,现场层层揭秘相互对话,看看谁最匹配。同时,还有亲友、乡贤和情感专家点评出招,最后看看可否与一位女嘉宾确立恋爱关系。主持人是赫赫有名的肖东坡,他把控能力强,主持风格风趣幽默。三位姑娘都很漂亮且有个性,单纯可爱。同时,也可以说是华西的富二代。简单说,第一位出场姑娘白净雅致,性格特点是从不去路边店购物吃饭,愿意为喜欢的对象无限买单。第二位姑娘小巧玲珑,飘飘而来,犹如仙女,性格是好捉弄人、爱撒娇、养动物。第三位姑娘温柔大方,能歌善舞,家务活她全包。姑娘们真实大胆的个性表露,反映了新一代华西人价值观婚恋观的多元取向,引来的是一片议论。有赞成有反对,也有表示理解。节目录制顺利,男女双方碰撞激烈,笑声不断。眼看就到第三环节、也是最重要最后一个环节,男嘉宾在打开自己箱子秘密时,居然写的是他要离开华西去上海发展,顿时,现场突然出奇地静了下来,接着有人发出不解的嘘声,还有人眼神惶恐。能理解,多少人想着做华西人,而他却要离开这个天堂之地,何来如此底气到此造次?并且,华西村的掌门人等一帮村官在此。面对这样的尴尬场面,老道的主持人很机智,他话锋一转拉长了声调说,天哪,这个问题应该有人来说说,让我们听听吴书记是什么态度。此时,录制现场再一次安静下来,大家心态不一。吴协恩很平静,他依然面带微笑走上舞台,接过话筒缓缓地说,很高兴参加节目录制,通过这个节目我看到了华西年轻人的风采,也看到了我们华西今后努力的方向,就是要更好地引导青年人正确的生活观、消费观和价值观。对于这个小伙子要去上海创业,我的态度是用两个字表达:支持。这是一件好事,说明他们年轻人在华西打好了基础,有了创业的信心。华西在上海也有产业,他们要去,我们还可以提供方便,想回来华西欢迎。短短几句话,博得了阵阵掌声,看得出,这掌声是真诚,也是支持。

节目录制结束了,但华西的路还很长。天气预报有雨,录制时就是不下,现在淅淅沥沥地斜落在地面上,濛濛之中给江南增添了一份诗意。当然,我知道,华西面对今天和以后的日子,吴协恩和他的村民们还在路上。

一个国家的历史是这个国家的人民书写的。一个村的历史,同样是这个村的百姓创造的。不过历史的颜色和故事内容不一定重复,也会因为一些人更加精彩。华西就是这样,过去是,现在这个故事还在继续。

(作者系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总编辑)

猜你喜欢
华西村华西
华西秋雨气候特征分析
华西村:昔日的安静祥和今日的进步变革
百年精诚 誉从信来——走进四川大学华西眼视光之一
在华西人与晚清军事技术近代化
华西追踪:“战时状态”不见了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华西追踪:“战时状态”不见了
华西村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