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丽萍
杨淑云、王清菊夫妇,既志趣相投,又情意笃定。于淡泊中坚守一份心灵的纯净,在相依相守里享受岁月的静美。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是给他们的生活作得最好的注脚。不大的房子里充满了花香、墨香与书香。夫妻恩爱十几年如一日,令人羡慕。
丈夫杨淑云,山西长子人;妻子王清菊,山西新绛人。都是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共同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在大学苦读的时候,思想的心湖里就飞起了一只理性的天鹅。
山西运城高专毕业后,同时分配到晋煤集团。开始了他们墨海比翼,画坛共勉的幸福生活。
所谓幸福的生活,不是豪宅名车,而是相濡以沫。两个人白手起家,在最清贫、最困难的时候也不吵不闹,更不放弃对方。在人生最寒冷的季节里,也不各自埋怨,而是彼此扶持,相互照亮。用心灵的烛光取暖,以笔墨的力量笑迎每一轮朝阳。
清菊身体不好,工作、绘画,加上照顾孩子,操持家务,有时候吃不消。但她对命运没有抱怨,只想着什么时候可以走出困顿。杨淑云是个责任感很强的人,他爱妻子,爱孩子,他愿意用身体挡住风雨,让阳光照进爱的小屋。看孩子成长,盼妻子康复。
为了贴补家用,也为了让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被眼前的困顿拖散,1998年开始,他们夫妻办起了“书耘书画培训班”。杨淑云讲书法,讲绘画,妻子王清菊作为助教,也讲课,也辅导,也休养。慢慢的手头不再拮据,身体也逐渐好转。他们夫妇,又全身心投入到书法绘画的创作和教学当中。
如果说,最开始办培训班是为了缓解家用,那么,后来一批一批的学员从这里走向各大学院,就是一份意外的惊喜了。这惊喜,是对他们汗水付出的回馈,也是对她们高水平教学的肯定和认可。
清菊说:“给人一碗水,咱要有一桶水。我身体好多了,你再去进修吧。”这样,一个继续代课,照看孩子,一个继续求学,不断深造,不断提高。
2000年杨淑云在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研修班进修;2003年在山西师大美术学院进修;2009年在江苏科技大学工商行政管理培训班进修;2012年12月在清华美院全国美术理论研究与书画创作高级研修班进修;2013年10月,参加全国岩彩唐秀玲敦煌高研班学习……
学海无涯,杨淑云怕妻子落下,总是把学到的讲给妻子听,把感悟到的和妻子分享。两个人一个在家,一个在外,但同时进步,同时提高。
杨淑云师从二王,喜欢王羲之的笔法精致,结构多变;喜欢王献之的气势宏伟,雄秀惊人;后又喜欢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的书法。他说:“我喜欢启功先生的风骨,他的字里行间有一种清隽儒雅,有一种自然洒脱。”清菊知道,丈夫更喜欢是启功先生字里的外柔内刚。
清菊师法宋画,后又广求名师。她后又跟随中国画院李晓明先生学习。她喜欢画画,既有家学渊源,也有幼年早慧。她的祖父是个举人,父亲也在县文化馆工作。打记事起,就对爱绘画的父亲有一种崇拜与敬仰,也许就是这种情愫的牵挂与熏陶,小时候的她就对美术有着一种特殊的喜爱。淑云说:“她家小时候的墙上、地上,甚至雪白的布单上,都有她稚嫩的画迹。”
他们夫妇,既相互欣赏,又彼此理解。从不与人争执,更不与人计较。按他们的话:入了绘事,淡了是非。
“因受煤炭市场疲软的影响,1995年至2005年间,淑云在家停薪留职十年,这十年,很艰难,但也很幸福。艰难,是因为生计。幸福,是因为爱。”清菊说到这些,眼里总是湿润的。她知道丈夫付出很多。而丈夫更是觉得对不住她,她该有更好的生活。
如今,再艰难也都过去了。双胞胎儿子已经都考上了重点高中,而他们夫妻都在宏圣公司工会工作,就在同一间办公室里。上班双双一起,下班一个可以继续加班,而另一个赶紧回家给孩子们做饭。然后,准备好笔墨纸砚。晚饭后,孩子们上自习,他俩就又开始各自泼墨,勾勒点染。或荷塘映月,或赤壁泛舟。相互提意见,指不足。爱意浓浓,深情款款。这样的山水知己,笔墨至交,五百年还是一千年的轮回,才可以遇到?
1996年,他们的作品在杭州国际全国工艺美术精品展览中展出,2000年他们的作品在日本大阪参加第二十六届国际艺术博览会;2006年二人同时荣获山西省民间文化遗产杰出传承人称号;2012年他们夫妇应邀赴宝岛台湾参加两岸清华百年校庆艺术交流活动;2013年夫妻双双荣获晋城市首届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夫妻二人的“泥皮画”技艺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同时评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2014年王清菊的美术作品荣获中国文联主办的“我们的中国梦”全国煤矿职工书法美术摄影精品展“美术十佳”乌金艺术奖;杨淑云、王清菊分别荣获中国文联主办的“我们的中国梦”全国产业(行业)文联书法精品展50强最佳作品奖、优秀作品奖;王清菊的艺术成绩现已推荐参加山西省职工艺术家活动的评选,杨淑云报送的“晋煤宏圣书耘传统工艺(手艺)大师创新工作室”资料正在迎接山西省总工会最终评审验收中……
夫妻两个人的获奖证书,去掉硬封,仅内瓤就有一大抽屉。他们说,证书只是一个时期的肯定,不代表将来。他们夫妇也并不是要成名成家,只要相守,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就足够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