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桥西检察院 杜红全
刑事申诉检察工作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手段,其对强化检察工作的内部监督和制约、规范检察权的行使,维护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刑事申诉检察工作是检察机关直接面向群众,依法为群众排忧解难的一项重要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
由于目前刑事申诉检察工作制度还有待完善,实际工作中也遇到一些问题:一方面一些确有冤情的申诉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个别申诉人钻法律空子,不断缠访缠诉的情况。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的司法解释的规定,由检察机关管辖的刑事申诉包括:(1)案件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人民检察院做出的不起诉决定等已经诉讼终结的刑事处理决定不服,向人民检察院提起的申诉;(2)案件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裁定不服向人民检察院提起的申诉。
对于生效判决、裁定的申诉,现行刑事诉讼法将申诉主体限制在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应该说,这一范围是比较恰当的。但对于侦查申诉与检察决定的申诉,法律没有规定专门的申诉主体,实践中也主要是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进行申诉。由于法律对申诉主体规定不明,在申诉案件中,申诉主体之间在地位上没有主次之分,时间上没有先后之别,其结果可能会导致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数人同时申诉现象的发生,甚至实践中还出现了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生效判决、裁定、决定无异议,而其他近亲属执意申诉的现象。
法律对刑事申诉的理由没有作任何限制,容易产生认识上的误区,就是只要申诉主体对司法机关已经生效的裁判、决定不服,就可以提出申诉,司法机关也应予以必要的审查。换句话说,申诉可以不附理由,即使存在理由,但不管理由正当与否,申诉人都可以提出申诉。这样,就给无理申诉、恶意申诉开了方便之门,在实践中,就成为了当事人无理缠诉的重要原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203条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可见,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均有权管辖刑事申诉,但具体应如何分工,却没有规定。这就意味着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都有权管辖,这就会造成一定的恶果:由于管辖界限不清,往往对申诉案件不是相互依赖,就是互相推诿,谁都有权管但谁都不管,形成申诉者投诉无门,而又申诉不止的恶性循环。
现行刑事申诉制度的这些不足,既不利于引导公民正确行使刑事申诉权,也给司法机关处理刑事申诉案件带来困扰与难题。为更好地履行检察职能,提高刑事申诉办案质量,依法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不受侵犯,切断玩弄法律缠诉缠访人员的无理取闹,结合刑事检察申诉工作实践,对加强当前的刑事申诉检察应从制度改进与工作完善两方面着力加以解决。
针对申诉主体不明的缺陷,笔者认为:申诉主体提起申诉应该具有主次、先后之分,而不能同时申诉。当事人与法定代理人具有当然的申诉权,近亲属享有的申诉权居于次要地位,只有在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无法行使申诉权时,才享有独立的申诉权。
申诉要想成为诉的一种特定形式,必须存在理由。侦查申诉的理由,对于犯罪嫌疑人来说应包括:(1)认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2)认为公安司法机关作出的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等强制措施决定不符合法定条件;(3)对侦查机关作出的其他决定不服,要求重新处理的。对于被害人来说,只有对侦查机关具有诉讼终结性质的决定。不起诉申诉的理由应以人民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所依据的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为设置标准。具体说来,被害人申诉的理由包括:(1)被不起诉人的行为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规定的不追究刑事责任的六种情形;(2)被不起诉人的犯罪情节依照刑法规定需要判处刑罚或者不能免除刑罚的;(3)有充分、确实的证据证明被不起诉人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4)有其他理由认为人民检察院应当起诉的。
为了防止处理申诉案件中的推诿和扯皮,对于生效判决、裁定的申诉,申诉人可以选择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起申诉,一旦选择其一,其它机关不再具有申诉管辖权。
刑事申诉的质量直接影响检察机关的形象和地位,控申干警应提高认识,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新趋势,把当前刑事申诉突出问题放到发展的大背景中准确定位,放到发展的大局中正确认识,增强预见性和前瞻性、全面性和系统性,在接待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形势,帮助群众正确处理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和全局的关系、明确责任意识,提高服务能力,把控申接待与检察专项工作及保稳定、促和谐、促发展相结合,努力实现控申接待工作法律效果、政治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要认真学习贯彻修改后的《人民检察院刑事申诉案件公开审查程序规定》,积极实践公开听证等案件公开审查方式,以公开促公正,增强执法公信力。要根据案件需要,积极开展公开审查活动,及时总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建立有助于息诉罢访的公开审查新机制、新措施。要开展对刑事申诉案件公开审查制度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现场观摩、经验交流,不断推进和规范公开审查工作。
在公开办理刑事申诉案件过程中,对正确的司法结论依法予以维持,能够有效地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维护国家法制权威;公开审查应当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表达诉求,减少当事人不必要的支出和负担,遵循方便申诉人及其他参加人原则。针对刑事申诉案件息诉工作难度较大的特点,公开审查要倡导法、理、情有机统一的执法理念。除了依法办案外,还应当适应执法环境的新变化,在严格公正廉洁执法的同时,坚持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最大限度兼顾各方面利益诉求,最大限度兼顾法、理、情,努力解决申诉人“法度之外,情理之中”的诉求,促使案结、事了、人和。
在新的社会环境与法治环境下,加强控申队伍建设,更好地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我们控申队伍要始终坚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要务,树立了良好的执法机关形象,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在工作中端正工作作风,礼貌待人,热情服务,做到“四个一样”和“三个百分百”,即接待城里人、乡下人一样,干部、群众一样,外地人、本地人一样,领导在与不在一样;来信来访百分之百受理,各类线索百分之百分流,署名举报百分之百答复。
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控申队伍建设还面临着对外宣传力度不大、办案经费不足、势单力薄未形成合力整合资源等问题。今后我们要积极构建“大控申”的工作模式,做好当前以及今后的控申检察工作,控申检察部门必须协调多方参与、支持、配合,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积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深入推进社会矛盾缓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积极构建开展“大控申”的工作模式,推动控申检察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