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珍(浙江师范大学321000)
我读《教育漫话》
李 珍(浙江师范大学321000)
《教育漫话》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力的教育著作。洛克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呈现。于我个人而言,它是一本“说明书”,它给予我实践层面的细腻指导。于整个中国教育而言,它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反观我们的教育中存在着怎样的问题。
教育漫话一个关注点两个联想
我是一个不容易静下心来读“理论”的人,但我深知教育理论知识对一个即将要投身教育事业的人的重要性。所以,我曾强迫自己翻看那一本本厚厚的理论著作。然而,这种强迫行为往往是“不得善终”。尽管所有著作都是专家学者呕心沥血之作,它们逻辑性强,有深度,有广度,也许是我水平有限的缘故,于这类书中,我的所得所获甚少。
《教育漫话》于我而言是极大的惊喜。它不是纯粹的理论著作,实质上它是由大量书信整理编成。洛克在流亡荷兰之时,应亲戚克拉克的请求,帮助其教育他的嗣子,因此有了这长达数年的书信。书信内容得到了阅读者的一致赞赏,于是被要求整理出版,为更多人所知。洛克将其深刻的教育理念以极为通俗、朴素的笔触呈现在我们面前。正因为它是被用于教育现实中存在的对象的,其内容细致,意见中肯,可鉴性强。在《教育漫话》中,洛克将自己由长年家教经验得来的教育理念分为三个部分:体育、德育、智育。并且,他明确地表达了德育与体育相较智育而言更为重要的观点。
这部著作给了我很多启发。下面,我主要从一个关注点和两个联想来谈谈我的感悟。
首先,我关注到洛克对“习惯”的强调。在健康教育这一块,大概因为他曾认真钻研医学,他很有底气地从生活的各个方面(游泳、衣着、饮食、睡眠、排便、用药等)强调习惯养成是家长教育小孩的关键。值得一提的是,他没有先入为主地摆出自己的观点和理念,相反地,他将自己的理念融入到他细致的“意见”中。例如,他认为不可对孩子娇生惯养,不管是夏天还是冬天,小孩都不宜穿得太暖。为了使这一说法让人信服,他举了因为习惯而不惧严寒和酷热的两个事例。的确,正如书中提到的,我们的脸部同是身体的一部分,却能比其他部分更能抗寒,这也是“习惯”的力量。同样的,在德育方面也关乎“习惯养成”。在这里,洛克还强调了家长作为“榜样”带给孩子的各种行为习惯。例如,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他们自己在泉水的源头播撒了毒药,日后亲自喝到苦水,却又感到大惑不解。大人的一言一行是对孩子最为直接的示范,而孩子们的习惯一旦养成,之后就很难更改。”
洛克重视孩童早期习惯的养成,这一点是很值得我们思考、学习的。孩子生来是一块“白板”,除去基因遗传的因素,更多地,这块相对的“白板”是具有很大的教育空间的。孩童的可塑性强,在这一阶段家长与教师如果能够帮助其养成良好的习惯,将是对孩子的一生有利的。正如书中对孩童思维的一个比喻:犹如江河的源头,水性异常柔弱,一点点人力便可以影响河流的流向,乃至使河流的方向根本改变。可见,“习惯养成”的教育对孩子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另外,洛克对体育、德育、智育这三方面的表述分别引发了我对中国传统教育现状的两个联想。
第一个联想:洛克的“体育、德育”VS中国的应试教育。洛克引用了这样一句话:“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凡是二者都具备之人就不必再有其他奢望了。”洛克也认为体育与德育是最为基本和重要的两个教育方面。同时,他明确指出,相较之德育,智育处在一个较次要的地位。他认为,一个有德行的人比一个没有德行而空有学问的人更可贵。而我们的应试教育恰恰走了一条与洛克截然相反的道路。在中国学生的口中有这样一句“至理名言”: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应试教育中的分数就是一切,而“体育”在大家脑中却有这样一个坏印象:那是差生的专长。“德育”更是中国师生无暇光顾的,被理所当然地冷落在了一角。然而,退一万步来说,即便应试教育是正确可取的,在体育、德育欠缺的情况下,学生真的能学好吗?真的能考高分吗?我们可以看到,奋战书海的学生中,身心俱疲者不占少数,极端者亦时而有之。他们或是身体过度劳累,或是精神负荷过重,最终极端地选择轻生。这何尝不是对体育、德育欠缺的一种警示。
第二个联想:洛克的“智育”VS读死书,死读书。我们的应试教育勉强可以归为“智育”,然而我们的“智育”与洛克强调的智育又大有不同。洛克所指的智育不以书本知识的习得为目的,他更注重的是一种思维力的形成和能力的养成,书本的知识应该是服务于实际的。我们所谓的“智育”,更多的是让学生更能适应考试,而知识是否脱离生活实际,学生是否形成了源源不断的思维力和执行力,这些都不是我们最大的关注点。也正是因为这样,“高分低能”现象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事实上,应试教育下的教学方法是令人窒息的:“填鸭式”的教学法使我们的课堂常常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学生本该是学习的主体,却产生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错误心理。洛克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对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激发。在这一点上,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却与之相去甚远。
人无完人,书无完书。洛克的教育理念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些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但其体现的教育先进性无疑是值得后人敬仰的。我想,他的先进的教育理念不管是对我们整个教育系统,还是对我们作为个体的教学者,都有极大的借鉴意义。我们应该感谢其著作,感谢洛克!
(责编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