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015-01-28 12:16:37朱文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5年2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人类资源

朱文

(杭州中诺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朱文

(杭州中诺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进入20世纪以来,人类在改造自然方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使得社会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迅猛发展,给社会带来了空前的繁荣,但是这种掠夺式的改造自然却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极大地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以我们很有必要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这是我们目前面临的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文章通过分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和内涵,总结出二者之间的关系,并针对环境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实质;关系;政策建议

环境是社会生产劳动的对象,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或阻碍社会的发展,所以我们人类社会要想发展,就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中地进行。由于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使得发展中的社会与环境的关系就日益密切。总而言之,我们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

1 环境保护的实质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了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通过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旨在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比于以前人类所掌握的技术,现在的技术手段无疑是最先进的,但是,正是由于这种空前的技术力量,使得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酝酿着环境危机,所以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从我国目前环境的实际情况来看,保护环境已经成了迫不及待的首要任务。在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即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肯定大自然存在的价值,把人与自然划分为一个不可或缺的整体,把人与自然的和谐稳定当作追求的目标,才能够进一步发展经济,同时,也保证着人类文明得以延续。

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旨在提高人们生活的质量与环境承载力的背景下,既要满足当代人生活的需要,又不能损害下一代生存和发展的利益,以最小的消耗生产出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换句话说,只有把这个密不可分的系统即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统筹协调发展,才能既达到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海洋、淡水、大气和森林等资源和环境,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在拥有丰富资源和良好环境的前提下,进一步促进可持续发展。

从作用上看,可持续发展不但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要,而且同样要满足我们的子孙后代发展的需要;从时间上看,可持续发展是有利于生态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持续发展的发展模式,消除了短时期内的发展,以牺牲当前的利益换取将来稳定发展的疑虑;从范畴上看,它以全面的问题代替片面的问题,除了个别区域存在的威胁人类生存的问题,还有众多区域的,甚至是全球的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从内容上看,可持续发展不是简单具体地指某个方面,而是综合的全方面地统一协调发展,是把各个方面即环境、社会、资源等于统一体的整体运行状态。因此,相对于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说,可持续发展都是两者共同追求的最理想的境界。

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3.1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联系紧密

环境保护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连,二者不可或缺。首先,可持续发展实现的前提条件是保护环境,只有自然环境被真正有效地保护,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才能够进一步实现可续发展。环境保护是保证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的基本保障,因为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已经不是简单的满足于物质上的需求,而是把创造更适合人类的居住环境作为更高一层的目标而努力实现。再次,可持续发展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标准,因为根据可持续发展基本含义的经济、生态、社会可持续性的理念,可以保证环境保护顺利的进行,改善全球不断恶化的环境现状。

3.2 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通过改变自然资源的物质形态,来满足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这是我们人类的权利,但这种权利必须以保护大自然的正常秩序为底线;同时又必须尊重自然事实,维持自然规律的稳定性,因为这是我们人类的义务。反过来也可以看作环境权利和义务是相对的,在别人看来,这是一种权利,但对自己来说,这就是一种义务;环境权利和义务也是互相依存的。可持续发展认为,在保护环境方面,我们享有环境权利的同时也有必要履行环境义务。

人对自然的权利和义务的范围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目前的现实情况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一现状,在满足人对自然资源更高需求的同时,更多地帮助自然恢复其正常状态,来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来达到可持续发展。

3.3 意识的重要

人们有必要摒弃对自然的传统态度——即从不惜牺牲环境代价来发展经济的观点出发,急功近利的为我所用,只要是人类是需要的,就可以无所顾忌的开发使用,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可持续发展本着和谐性、共同发展的原则还要求普遍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起一种全新的生态文明观念——即把人类仅仅当作自然大家庭中的一个普通成员,用生态可持续的观点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质量,从而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互惠共生、和谐相处的新观念。除此之外,还要使环境保护教育的观点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4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4.1 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分析

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虽然增长了几十倍,但出现的环境问题逐渐扩展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已经不再是区域性、小范围的环境污染,而是成为了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

这是因为一方面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破坏以及城市化进程中过多的转移垃圾而引起的环境污染;另一方面,一些国家由于工农业的发展需要,盲目地过度开发环境资源,使得自然的供给能力已经远远跟不上索取的速度,很难再维持可持续发展,甚至已经出现了全球环境不断恶化的方向。

4.2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4.2.1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调整人口年龄结构和地区分布,通过经济手段和政策鼓励控制生育。通过普及教育来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以实现人口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2.2 环境保护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在工业生产中,要积极引进新技术和新设备,开发新能源,以资源的合理利用为核心,还要进行技术创新,以集约型生产模式代替粗放式生产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消耗资源,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4.2.3 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强化生态知识普及和教育,培养人们向往自然、回归自然朴素的审美意识。要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思想,让企业清洁生产,让消费者绿色消费。

5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全民应该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让每一个人为祖国的可持续发展事业而努力,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1]张博伦.论《环境保护法》对解决环保问题的不足[J];法制与社会,2011,102-156.

[2]许祥左.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处理好十大关系[C].节能环保和谐发展———2012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2010,4-8.

[3]陈国阶.生态市建设的若干理论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3-7.

[4]何全先.论环境问题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商业研究,2011(3):4-6.

[5]张会堂,李宪利.关于对解决环境问题的研究与探讨[C].节能环保和谐发展——2013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2013,12-16.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人类资源
环境保护
品牌研究(2022年29期)2022-10-15 08:01:00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好孩子画报(2020年5期)2020-06-27 14:08:05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资源回收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资源再生(2017年3期)2017-06-01 12:20:59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福建轻纺(2015年3期)2015-11-07 02:5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