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中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讨论

2015-01-28 12:16:37孙莹珂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5年2期
关键词:环境影响制度资源

孙莹珂

(新疆兵团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环评中心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2)

湿地保护中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讨论

孙莹珂

(新疆兵团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环评中心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2)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湿地研究的不断深入,湿地资源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为大家熟知。在湿地保护中涉及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该内容是现代环境法的基础,也是实现环境保护的重要理论依据。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湿地保护中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很多问题,制约了湿地资源的发展。本文将以湿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为研究点,对如何完善现有的环境评价制度进行系统的分析。

湿地保护;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对现有的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结合实际存在的问题,对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评价,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计划和执行措施。当前湿地污染严重和资源过度浪费是湿地保护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生活污水及油气资源排放和应用不合理进对湿地造成严重的污染。针对湿地污染的情况,要探讨运用环境影响制度如何对湿地资源予以保护,以该制度为基础,对如何完善湿地环境评价制度进行分析。

1 湿地保护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必要的湿地资源监测体系

湿地资源和其他自然资源有本质上的差别,需要结合湿地资源的特点,对其进行合理化分析。但是在现有的制度体系中缺乏必要的湿地资源监督体系,在湿地保护区设有专门人员对其尽心检测,但是具体的监测项目没有体现出湿地资源的特色,导致湿地监测体系和其他自然资源监测体系一致。现有的技术监测大纲中对湿地资源规定的内容较少,多是森林、草原及农田生态系统等,无法满足湿地保护要求[1]。

1.2 湿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缺乏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是完善评价制度的基础,但是当前公众很难接触到相关渠道,无法真正参与到其中,导致参与制度流于形式。湿地资源是专业性比较强的资源,很多公众对该资源的特点了解的少,在参与过程中无法对其提出在科学合理的解释。如果公众的参与能力无法提升,湿地资源将会在大众的视野中淡化,其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也无法在实践中得到落实。

1.3 湿地保护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实行效果差

现有的环境评价制度经过多个阶段的发展,逐渐形成完善的制度管理体系,但是其在实践中的实施效果不容乐观。部分建设项目在实施之前没有经过环境评估,排出的废弃及杂物不符合排放标准,对程序化管理制度构成严重的威胁。实施效果差和评价制度有一定的联系,在对湿地资源进行保护过程中,忽视了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导致实施效果不明显,使得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完全成为走过场的制度。

2 如何完善现有湿地保护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针对当前湿地保护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需要将其作为工作重点,根据实践要求扩大环境影响评价的适用范围,实现对评价制度客观公正的评价。

2.1 明确湿地环境影响评价方式

湿地保护作为一项专业性工作,需要根据实践要求,明确湿地保护影响评价的方式,不仅仅是从法律层面对其进行规范化处理,同时需要采用科学合理湿地资源开发环境影响方式,掌握影响评价制度的因素,将湿地资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评价方式进行综合性考虑,对可能出现的内部生态功能进行预测。由于不同资源的环境评价制度和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从水文因素、生物因素等方面入手,明确评价方式,并将其灵活应用到实践中[2]。

2.2 建立完善的现场监察制度

现有的建设项目已经逐渐应用于社会建设中,但是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实施效果不容乐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完善现场监督制度。通过环境保护相关执行机关对建设项目环境评价进行监督管理,减少约束条件的不利影响,为评价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监察工作多以程序化问题为主,相关工作人员要明确影响评价制度的因素,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增加工作责任感,在监督监察过程中丰富管理手段,对工程概况有全面的了解,排除不利因素的影响,对保护环境起到积极的指导性作用。

2.3 构建可持续发展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评价制度是在现有的制度体系上生成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评价管理制度。工作人员要对湿地资源的环境承载能力进行详细的分析,为评价方式的制定提供理论性依据[3]。由于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方向呈现一定的差异性,需要考虑到其在生态结构中的影响因素,对旅游行为的开展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如果湿地资源的承受范围比较广,需要根据实践要求制定完善的执行计划,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了保证湿地资源不受到破坏,要提前做好保护措施,对湿地资源进行社会经济评价及效益分析。

3 结语

针对湿地保护中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根据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从多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尽量完善现有的管理工作,将其作为管理重点,考虑到自然资源的特殊属性,根据性质差异,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进而达到完善制度体系的目的。

[1]付强,李章宇,蒋爱丽.湿地水土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研究[J].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10):90-93.

[2]毛文永,王丽芳,卿晓丽.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论[J].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2(10):80-83.

[3]李艳芳,王晓梅.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研究(第一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9):290-294.

猜你喜欢
环境影响制度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三线一单”与环境影响评价衔接研析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资源再生(2017年3期)2017-06-01 12:20:59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中国卫生(2016年7期)2016-11-13 01:06:26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18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中国卫生(2016年9期)2016-11-12 13:2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