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尔健
(湖南省水上交通安全指挥监控中心 湖南长沙 410005)
湘江航运可持续发展研究
陈尔健
(湖南省水上交通安全指挥监控中心 湖南长沙 410005)
航运虽然被公认为非常环保的运输方式,但随着航运业的高速发展,水运日益繁忙,船舶数量激增,水运建设和运营规模的不断扩大,能耗和排放总量加大,船舶以及相关活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风险也随之加大。因此,在湘江航运的开发建设过程中,注重节能、环保等方面的建设对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湘江;航运;可持续发展
湖南是我国重要的旅游省份,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打造一条绿色的生态湘江,既可以给当地人民创造一个优良的生活环境,也可以给湖南的旅游资源添上浓墨重彩。所以,在湘江航运的发展过程中,如何降低或消除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对船舶污染物的防治将成为建设低碳环保型水运的重要问题[1]。
湖南省的船舶污染防治工作必须从多方面入手。一是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条款的可操作性,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对目前主要污染行为的法律界定。二是控制减少污染物对水的直接排放。可以采取船上安装净化设备或者将在航行中排出的污染物收集在固定的舱内,待上岸后再处理的方式等。三是提升惩处船舶污染的力度。对污染行为严重的对象,一定要采取顶格处罚,绝不姑息。这样才能保证湘江航运的可持续发展。
要实现湘江航运的环保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建立相关机制上苦下工夫。现阶段,航运发达地区已有专门机构正在研究制定节能减排的各种可行性方案、船舶排放气体标准、营运船舶准入燃油消耗限值,建立船舶污染物排放检测体系等。湖南省航运管理部门也应当结合湘江航运的特性,加紧跟进节能机制的研究,建立适用于湘江船舶的节能减排体系和标准,对在湘江航行的船舶开展能耗和排污调查,以其数据为根据建立相关市场准人制度,并为湘江航运企业提供一些能效管理的方案,促进减排目标的实现。
就湖南省目前的状况而言,首先要将年代过于久远、排污严重的船只进行改良或者淘汰。这类船只普遍存在于个体经营户中,多数为国营航运企业更新淘汰的20 t~100 t级小船,运营时间长且设备陈旧,防污方面的设备更是无从说起。因此,必须将这些不符合环保标准的船舶进行改良或者淘汰,通过加快船队的更新速度,淘汰老旧船只,实现结构调整,建立一支现代化、能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船队。其次,从整体上来说,所有航行船舶都必须根据自身的污染物排放情况配备相应的防污设施和器材,尤其是经营危险品、能造成严重污染货物的船舶,更加要进行重点监管,对其防污染的设施要有更严格更高的要求,其结构与设备必须能够防止或者减轻所载货物对水上环境的污染[2]。最后是通过改善管理水平,降低燃油单耗、润滑油单耗和燃油的轻重比例。
把握建设“两型社会”的历史机遇,把“低碳”理念注入到船舶设计中,着重加强绿色环保技术研究,加快船舶燃料、动力的节能减排设计研发工作,争取在这些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是稳固和提升航运低碳环保优势的根本之所在。
4.1 研发低碳环保船舶
真正意义上的“绿色船舶”是能够消耗更少的能源或者更清洁的能源来运输更多的货物,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政府新规范、新标准不断出台,船舶的燃油效率是否符合政府相关部门要求将会被船东们所看重,船舶在设计上是否合理、是否符合规范将是船东订船的标准,而低耗、环保、操作可靠将会是船舶设计的趋势。优秀的环保船舶设计,一方面是符合了国家的准入政策,另一方面可以降低船舶使用过程中的运营成本、环保成本,节省开支。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充分运用绿色设计理念和船舶节能技术,开发出的优秀、高效、环保船舶,将会是内河船型发展的方向,具备“绿色基因”的低碳节能船舶将成为船市主角[3]。
4.2 采取减排新技术
减轻船舶排放废气对空气的污染。如燃烧控制法:采用新技术,促进燃油在气缸中充分燃烧,不仅提高了能效、降低了能耗,还能最大限度的控制NOx的排放量;废气后处理法:将柴油机排放的废气,尤其是NOx,通过化学物品的过滤装置,进行选择性吸附或催化还原,从而得到处理,降低污染物排放浓度;使用优质燃油:SOx也是柴油发动机排放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低品质燃油中的硫含量较多,100%被氧化便成为了SOx。所以,降低SOx排放的最直接措施就是鼓励使用低含硫量的优质燃油[4]。
内河航运虽然相比其他几种交通运输方式更低碳环保,但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对环境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如果要引导湘江航运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航运发展中可能造成的环境破坏风险进行防范,这不仅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强力监管,也需要相关企业、从业人员积极的采取各项措施来降低或消除生产中的污染。只有将以上几个方面的措施充分落实,才能在发展航运的同时保护好湘江流域的生态环境,让湘江航运真正成为畅通、平安、高效的绿色通道。
[1]吴良奇.浅析内河航运的污染及发展对策.中国水运,2008,(10).
[2]朱鲁存.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内河水运体系.交通建设与管理, 2010,(12).
[3]王前进.内河船舶发展的现状及前景分析.世界海运,2010,(10).
[4]李钢,金嘉晨.低碳经济与中国内河航运发展.世界海运,2010,33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