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政策制定相关因素分析

2015-01-28 08:02玲等储节旺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科技人员政策科技

李 玲等 安 冉 储节旺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安徽合肥 230601)

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政策制定相关因素分析

李 玲等 安 冉 储节旺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安徽合肥 230601)

国内外学者在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方面都进行过深入研究,且近几年来呈现上涨的趋势。文章采用文献调查法对通过研究相关文献了解到目前有关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研究和发展、影响因素、鼓励政策措施进行分析。在了解有关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现状的基础上,对影响其发展的原因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各地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分析出制定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政策的关键,旨在为各省市针对自身不足有效出台政策办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启示。

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影响因素;政策措施;激励机制

2009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鼓励创业的政策,大力清理规范与行政审批相关的中介服务等举措,进一步支持创业创新,体现了国家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专业技术人员在职或离岗创业创新的新思路与新发展。

1 国内研究文献概述

近10年来,国内发表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研究论文101篇,2006年仅3篇,2014年达25篇,增长了8倍,如图1所示。其中,涉及管理和政策的有52篇,占总论文数的51.5%;涉及环境和影响因素的有16篇,占总论文数的15.8%。

(1)对创新创业现状的研究

2005年,胡化凯、谢治国、张玉华通过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安徽省的高校教师及科研人员的创新创业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科技人员和科技管理人员对鼓励创新创业政策的看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1]。2012年,朱巍、程艳、张柳对武汉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活动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进一步促进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2]。分析科技人员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碰到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将在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时更有针对性。

(2)对创新创业影响因素的研究

2013年,在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机制方面,潘宇峰以浙江省为例进行了探讨,尤其提出了要注重对科技人员的物质奖励、精神奖励和竞争激励[3]。潘宇峰从政府的职能定位、管理体制、鼓励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但缺乏总体视角,没有对科技人员自身因素进行分析。2014年,申国柱、周桂武、谢季平对昆明市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影响科技人员发挥潜能的主要因素,主要有市场风险大,科技成果转化困难,政策实施力度不够,激励机制不健全等[4]。

(3)对创新创业政策环境的研究

2010年,武汉市软科学基金课题组对武汉市科技人员创业政策环境进行了剖析,提出了要从思想上、政策上、管理上等全方位对科技人才创业环境进行改善[5]。文章侧重分析创业政策环境对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影响,但仅从环境分析,缺乏一定的代表性。同年,在高校科研管理改革方面,李健指出,高校的科技资源与社会经济需要存在一定的脱节,长此以往会造成高校科研管理体制限于僵化,不能充分激发庞大的科技资源活力[6]。同年,于滨以四川宜宾为例,探讨其在科技创新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其中包括3个方面:科技总体投入不强;科技资源相对匮乏;管理体制机制不适应形势变化要求。针对这些问题,他提出“深化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对策与措施[7]。于滨以四川宜宾为例分析了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的建议,但缺乏普遍适用性。

在为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方面,钟志华在“两会”上提出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现行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不足,国家目前已出台了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政策,但仅适用于企业,个人从事研究开发无法享受政策支持;二是现有激励政策落实力度有待加强,以股权和分红政策为例,存在科技成果如何界定、如何评估等一些问题[8]。

2 有关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影响因素的分析

目前,国外关于抑制或者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因素的研究较多,进而推出许多有价值的结论。同时,国内学者也对创新创业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研究。

(1)动机因素。例如:Víana Barcelo R A利用科学管理部门数据库中的数据揭示科技人员知识转移活动研究(咨询和技术营销)的对象是互补的,介绍了哥伦比亚科技人员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动机的经验证据以及他们在大学和公司之间关系的框架内将知识传授给生产部门的可行性[9]。

(2)激励因素。Ferrary M就研发人员的激励问题提出,成就需要是最重要的激励因素,排在之后的分别是货币需要和非货币需要[10]。促进创新创业的因素为具有激励性的目标,分别为生产资源、解决问题、迎接专业性的挑战、获取个人所得、个人的满足感和学术威望,最后是解决社会问题;抑制因素主要为时间限制、缺乏动力、缺乏创新环境、害怕UITT(University-Industry Technology Transfer)[11]与高校的规章相违背[12]。

(3)同行因素。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也会受同行的影响,尤其是业界权威人士的行为。同行的影响是通过社会比较的机制来实现的。Tartari曾提出同行间通过交流、比较,因为具有相似的心理状态,会互相影响创新创业[13]。

(4)制度因素。例如:Benneworth P批评了美国的相关制度,强调需要为大学和产业之间建立多个通道,只有足够多地连接大学与企业的通道,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进而创造出更多效益,而制度的确立对于通道的建立至关重要[14]。政策制度的制定者和科技人员要保持密切的联系,以获取相互的诉求[15]。

(5)经济因素。申国柱、周桂武、谢季平以昆明市为例,结合昆明市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状况及现如今的科技发展状况等方面,对社会科研化投入体制、政府机制、管理部门职能强弱以及科研人员自身能力等诸多环境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指出市场风险、成果转化、融资等因素对科研人员潜能发挥方面的影响[4]。

3 有关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

目前,已有部分省份就创新创业进行相关障碍、对策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国务院和各地方制定了相关政策措施,对于政府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1)国务院印发改革意见

从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科研人员创办企业”,到各地积极出台政策支持科技人员创新创业,表明对国有资产流失的评判标准和观念也正在发生变化。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要求探索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创业、离岗创业有关政策。《意见》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必须着力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创业和就业结合起来,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意见》提出,对于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的,经原单位同意,可在3年内保留人事关系,与原单位其他在岗人员同等享有参加职称评聘、岗位等级晋升和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权利。原单位应当根据专业技术人员创业的实际情况,与其签订或变更聘用合同,明确权利义务。《意见》提出了4个方面的政策,包括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积极推进创业带动就业、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强就业创业服务和职业培训等。

(2)南京地区“科技九条”

南京推出《深化南京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设打造中国人才与创业创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2012),这就是日后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的“科技九条”。该政策规定,允许和鼓励在南京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事业、企业单位科技人员(包括担任行政领导职务的科技人员)离岗创业,3年内保留其原有身份和职称,档案工资正常晋升,规定职务发明成果收益按至少60%、最多95%的比例划归参与研发的科技人员及其团队拥有。离岗创业给科技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无后顾之忧,可一心埋头于创新创业。

(3)河北、山西省为科技人员“松绑”

河北、山西相继出台了鼓励科技人员创业的政策,为科技人员创业“松绑”。河北省出台的《关于支持鼓励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的实施办法》提出,科技人员可采取以资金、非职务科技成果、有效专利入股、参股创办科技型企业并分红,也可采取兼职兼薪方式服务科技型企业,其成果在企业中享有的股权收益,科技人员最高可享有80%。由此可见,河北出台的政策强调科技人员的收益。

山西省欲通过科技创新来加快本省经济结构的转变,并发布了《山西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2013),共分为7个部分,全面阐述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指标、主要任务、具体举措等内容,提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开放合作,创新驱动,绿色低碳,生态宜居”的建设原则。山西省政策中同样提到保障科技人员发挥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是科技创新的根本,可离岗留职或在职创新创业。

(4)北京发布“京校十条”

北京市发布的《加快推进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协同创新若干意见(试行)》(2014)(简称“京校十条”)还提出,创办的企业可按照科技人员现金出资额度的20%申请政府股权投资配套支持,可在高等学校新设科技成果转化岗位。据了解,在“京校十条”颁布后的第3天,北京农学院就配套出台了《北京农学院专业技术人员和学生在大学科技园创办科技企业的若干规定(试行)》,不仅鼓励该校教师通过独资、联营、合资等多种方式在大学科技园内申请创办企业和相关研发机构,而且给予教师在职称评定、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北京地区政策倾向于高校专业技术人员,不仅鼓励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成果,并且可得到职称和岗位上的支持,为在校职工提供广阔平台。

(5)四川出台“事业与利益并重”

四川发布的《领办创办科技型企业可保留身份》(2014)以如何最大限度调动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为重点,简诉政府施行的鼓励科技人员领办科技型企业、完善制定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收益分配、推进科技创新奖励制度改革及探索建立不同类型科技活动特点的评价体系等4项提高科技人员科研积极性的具体方法,强调相关部门的协调作用。为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用好用活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四川省内江市专门制定了《内江市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专项改革方案》(2014),明确相关管理、奖励政策,有利于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四川省推出的事业导向利益驱动的新机制,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体制的障碍,凝聚了人才资源。

(6)安徽试行《实施细则》

近年来,安徽省相继出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意见》《安徽省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实施细则(试行)》,旨在鼓励高校、科研院所设立科技创业岗,让科技人员专职从事科技创业、成果转化等活动,同时,将安徽省加快转变为创新型省份。但从已有政策的落实成效来看,还存在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安徽作为教育大省之一,拥有众多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为该省孕育了大量的科技人员。近年来通过制定和实施《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政策实施办法》等政策,力图发挥合肥作为“科教城”的现有科技资源优势,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现关键技术、核心领域、战略产业的突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但当前对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政策引导不到位,各方面鼓励不足,造成人才流失,从而制约了当地科技创新及科技创新转化能力的提高。

2014年出台的《安徽省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实施细则(试行)》提出,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兼职在本省从事科技创业、成果转化等活动,由此产生的收入归个人所有。

安徽将合肥作为核心圈,利用高校及科研机构集中的优势,推动市场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力的提高,并认识到当下科技人才的缺失和流失,以出台保障科技人员应当利益的政策来解决问题,直指不足之处。

综上所述,国务院改革意见和各地方政策,都有一相同之处,即力争保护科技人才资源,创造无顾虑的客观条件,在职位、收益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减少人才流失。可见,科技人才在各地区创新创业方面的重要地位。各地政策也各有特色,根据各省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出台办法,解决实际问题。

4 结语

近年来,科技人员在创新创业方面取得了诸多成就,例如:四川省攀枝花学院韦会平博士创办攀枝花木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出“攀西三宝”系列保健产品,带动当地发展玛咖种植,给当地农民带来了900多万元的收益,企业实现年产值约1000万元,利润达到200万元。可见,科技人员在推进城市发展新跨越方面所做的积极贡献。但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些科技资源,发挥好这些科技人员的作用,仍是政府多年来十分关心和一直着力解决的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可为政府制定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政策提供参考,并确保相关政策能够有序执行。

[1]胡化凯, 谢治国, 张玉华. 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政策调查分析[J]. 科技与经济, 2005, 18(2):32-37.

[2]朱巍, 程艳, 张柳. 科技人员创新创业障碍和对策研究——以武汉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例[C]// 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2012.

[3]潘宇峰. 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机制探讨——基于浙江的现状和政策建议[J]. 丽水学院学报, 2013, 35(3):63-67.

[4]申国柱, 周桂武, 谢季平. 昆明市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科技信息, 2014 (6):250-252.

[5]武汉市软科学基金课题组, 王观松, 谢标. 改善武汉市科技人员创业政策环境研究[J]. 长江论坛, 2010 (6):18-22.

[6]李健. 论科技创新创业视野下的高校科研管理改革[J]. 价值工程, 2010, 29(8):213-214.

[7]于滨.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宜宾创新驱动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 技术与市场, 2014(11):1-4.

[8]薛亚培. 国家为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提出建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钟志华关于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提案[J].商用汽车新闻, 2014 (10):6.

[9]Viana Barcelo R A, Navarro España J L, Pinto Prieto H M. A Review of the Motivations of Academic Researchers in Colombia to Generate and Transfer Knowledge to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Using a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J]. Estud Gerenc, 2012, 28(124):125-139.

[10]Ferrary M. Strategic Spin-off: A New Incentive Contract Formanaging R&D Researchers[J]. The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 2008,33(6):600-618.

[11]Closs L, Ferreira G, Brasil V, et al. What Motivates Brazilian Academic Researchers to Transfer Technology? [J].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 innovation, 2013, 8(4): 79-90.

[12]Somsuk N. University-Industry Technology Transfer Programme's Success Analysis: Using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based Model[C]//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IEEM), 2010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EEE, 2010:901 – 905.

[13]Tartari Valentina, Perkmann Markus, Salter Ammon. In Good Company: The Influence of Peers on Industry Engagement by Academic Scientists[J]. Research Policy, 2014,43(7):1189-1203.

[14]Benneworth P, Dawley S. Managing the University Third Strand Innovation Process? Developing Innovation Support Services in Regionally Engaged Universities[J]. Knowledge, Technology & Policy,2005, 18(3):74-94.

[15]Gibbons P, Zammit C, Youngentob K, et al. Some Practical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Engagement between Researchers and Policy‐makers in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J]. Ecological Management &Restoration, 2008, 9(3): 182-186.

Analysis on the Related Factor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ersonnel'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olicy Making

Li Ling, An Ran, Chu Jiewang
(School of Management, 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601)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have conducted in-depth research in encouraging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to do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in recent years showing a rising trend. This article uses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to understand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relevan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ersonne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fluencing factors, to encourage policy measures to analyze.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relevant technology personnel present situation on the basis of innovative undertaking and affecting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reasons of its development, and combining with the relevant policies and measures introduced around the analysis of the key to encourag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ersonnel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policy, aimed for the provinces and cities for its own shortcomings, effective policy measures to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and enlighten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rsonne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fluence factor, policy measures, incentive mechanisms

G316

A

10.3772/j.issn.1674-1544.2015.06.004

k=23本文以《CNKI中国知网学术期刊

总库》作为数据源,以“科技人员”为主题并含“创新创业”为关键词进行近10年间期刊论文检索,对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进行分析。

李玲*(1996-),女,安徽大学本科生,研究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安冉(1996-),女,安徽大学本科生,研究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储节旺(1969-),男,安徽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大学图书馆馆长,《大学图书情报学刊》主编,研究方向:知识管理。

安徽省软科学项目“安徽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实证研究”(1502052018);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安徽省合肥市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和评价系统开发”(AH201310357095)。

2015年6月18日。

猜你喜欢
科技人员政策科技
政策
政策
声 明
助企政策
简 讯
政策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北京科技人才拥有指数全国最高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