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生活 摄取素材 开展活动

2015-01-28 12:47孙桂琴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家乡习作

孙桂琴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体现了“生活本源”的教学理念,也就是说,教学必须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源。教者要充分运用农村优势,注意开掘学生写作素材的活水之源,把学生的眼光从身边引向社会,从中扩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以正确积极的态度观察与认识生活。这样,既满足学生渴望了解社会和增长生活知识的愿望,又为习作提供新鲜丰富的素材。

一、观察生活,摄取素材

1.走进自然,欣赏风光

农村的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诗如画的大自然就是他们成长的摇篮。教者带领学生走向大自然,听鸟的欢快鸣叫,看林间红花绿草;带领学生走向繁花似锦的田野,呼吸清鲜气息,享受拂面清风。春天,碧绿的草地、飞翔的小鸟、五颜六色的鲜花,让学生心旷神怡;夏天,茂密的树木、鸣唱的飞蝉、河边的水仗,让学生神采飞扬;秋天,成熟的瓜果、金色的稻浪、南飞的大雁,让学生赏心悦目;冬天,倒垂的冰柱、无边的白雪、吐芳的腊梅,让学生兴高采烈。同学们在纵情玩耍中,欣赏着大自然的无限美景,感受着大自然的无穷恩赐,激发起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此时,如让学生把看到的美景和心中的感受表达出来,学生必然会跃跃欲试,将快乐和美感娓娓叙来,绝对不会为无材料可写而愁眉苦脸了。

2.了解民风,承载记忆

最质朴、最淳厚的农村风俗习惯也是写作素材之一。正月十三上灯节,孩子们拉着、提着各种各样的灯纷纷走上街头,观赏舞龙灯,参与猜谜语;五月初五,包粽子,胸前挂着大鹅蛋;杀猪过年、贴春联、收压岁钱、家庭大团圆、邻里之间相互拜年体现出的美满、和谐;平日里的互相走家串户体现出的淳朴、友善;红白喜事的自动帮忙体现出的团结、和睦……教师都可以指导学生以各种方式(日记、卡片、音像等)记录下来,成为生活中美好的回忆。

3.寻访历史,熏陶心灵

在农村,几乎千家万户都曾经历辛酸的往日,了解并记录祖辈的过去,让人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农村开河、修路、平地、造桥,都留下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尤其我们宜陵镇还有着特有的悠久历史、灿烂的文化和英雄事迹,如投子寺、慈云寺等庙宇的由来、变迁等沧桑历史,宜陵籍人、三百年扬州评话史上的一代宗师王少堂的艺术生涯、宜陵镇宗林村人潘家前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壮烈牺牲的感人事迹。学生通过走访,收集整理资料,丰富了学生的情感,熏陶了学生的心灵,增强了家乡自豪感,同时也为习作提供了极好的素材。

二、体验生活,开拓素材

1.开发校园文化资源,争当主人

经过多年的努力,农村的校园文化建设有所改观,学生活跃在平坦的操场、塑胶跑道上,身姿矫健;沉浸在图书室里琳琅满目的书海中,专心致志;流连于先进的多媒体教室,灵活操作;徜徉在花儿飘香、树木成荫的校园里,尽情观赏着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长廊。积极参与扬州市报业集团进校园活动、我校每年举办的“跳蚤市场”活动、我校文学社团及各班小记者的采风活动、校园小义工活动等。努力开发农村校园文化资源,丰富了学生的作文素材,提高了生活能力,提高了审美能力。

2.善于抓住机会,服务家乡

新《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作文的总目标中指出:“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叶圣陶《文章例话》)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写生活中需要的作文,创造机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如:农村留守孩子比较多,在家庭可以给外出打工的父母写信,抒发他们内心的孤独寂寞之感、急切盼归之情;向援助过自己的叔叔阿姨写信,表达对他们真诚的感恩之心;在村街,可以让学生为“农家乐”写宣传广告,为“特色农副产品”撰写说明书;指导农民写简单应用文等,把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新农村建设之中。

三、开展活动,丰富素材

精心指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师生间、同学间、家长与学生、学生与家乡人之间加强沟通与表达,更全面地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扩大眼界,培养高尚的情感,增强学生表达的欲望,让习作成为自觉的行为。尤其充分利用各个节日,开展每月主题活动:三月份开展“雷锋就在我身边”活动,走进校园、走上街头争做一名小义公,三八妇女节给妈妈送上自己亲手制作的贺卡,回家为奶奶、婆婆倒一杯水、捶捶背、洗一回脚,表达一份感恩之情;四月份开展“缅怀革命先烈”活动,组织学生到锦西祭扫革命烈士谈锦西的英雄事迹,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并开展“扫墓”征文活动,颁发奖状及展示获奖作品;五月份畅谈伟大的母爱,开展“母亲节”征文活动;六月份开展“快乐童年”主题阅读活动;九月份重阳节走进敬老院,为孤寡老人送温暖;十月份走进扬州第三制药厂,了解家乡面貌的巨大改变,感受家乡人的无穷智慧和才干。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进一步丰富农村孩子写作的素材,彻底解决“无米之炊”的困苦,为学生写出情真意切的美文准备先决的条件。

屠格涅夫说:“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永恒的源泉。”在习作教学中,我将努力开发农村生活资源,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中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享受生活、创造生活,积累生活素材,写生活化的习作,写出农村特色,使学生作文的过程成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过程,促使农村小学生的个性化得到充分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心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家乡习作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