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 政 (武汉轻工大学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430023)
庄子生平不可考,原因有以下几点:
当时的儒墨为最热门的学说。儒家学而优则仕,墨家组建特务机构,江湖门派,都符合当时社会需要。而庄子的清静无为,天人合一在那个群雄争霸,天下一统成为必然趋势的历史时期,庄子的学说并不能被统治者接受,或者说几乎没有被统治者接受过。战国时期,群雄争霸,一些大国通过变法富强起来,意图席卷天下,吞并八荒。就以现在人类的认识而言,马克思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并且后者的文明与发达程度高于前者,而当时的社会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阶段,庄子要求绝圣弃智,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开社会倒车的,明显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当时各国都在变法以自强,而庄子的学说不能为当时的社会环境服务,所以,庄子的学说并不流行。
庄子可能是康德式的学者,一生除了做学问哪都不去,据庄子自己说,楚王邀请他去楚国辅佐自己,庄子以庙堂里死去的受供奉乌龟与池塘里在污泥里自由自在的乌龟为喻,表示自己习惯了自由自在,拒绝了楚王的好意。当时的资料几乎没有关于庄子的记载,《战国策》没有,《史记》上说庄子当过漆园吏,宋江常说“我本小吏”,两者意思差不多,地位不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过着贫苦生活,并没有什么值得记载的,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到过,二十四史,不过是帝王将相的家史,庄子没有做过帝王将相,自然入不了史册。事实上,在那个战国群雄争霸的年代,各国为了不被吞并,都在发奋自强,商鞅变法,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楚国吴起变法,齐国网罗了一大批知识分子,庄子清静无为,老子恢复井田制度可以说是与历史潮流相左。再加上当时的 生产力不高,庄子的学说对普通人有多大吸引力可想而知。门徒不多,学说不流行,因此没有行状。当时记载庄子的资料不多,庄子生平不为人所知。
庄子中年时期在宋国蒙工作,当漆园吏。但并不表示说庄子就是宋国人。据庄子自己回忆,宋国被灭,一次庄子回到宋国国都,“旧国旧都,望之畅然”,周朝的大夫看见故都“知我者谓我心忧”,宋国被灭,庄子居然很高兴,看来庄子对宋国的感情并不好。而据研究庄子的专家说庄子的思想受楚文化影响,而诸子百家其他的文学作品,如论语,孟子,谈论的都是人生理想,治国之道。庄子的文学作品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与楚辞等文学形式有很大关联。另外,庄子的造诣明显可以看出庄子必然受过良好的教育.据庄子自己说楚威王派使者请庄子去楚国,委以重任。而楚国上层几乎都由贵族出身的人把持,比如与楚怀王谈了三天三夜的屈原出于楚国贵族,屈原日后从政几乎没有任何阻拦,而从魏国到楚国的吴起命运就不一样,变法被楚国贵族乱箭射死,当时的楚国平民很少有进入上层的机会,也可以这样说,在奴隶社会时期,文字的发展及文明的发展是与奴隶主息息相关的,“小人劳力,君子劳心”,“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春秋战国为奴隶社会晚期,实际的统治者就是奴隶主阶级,有的人虽然很穷,但也属于统治阶级,如刘皇叔,这些阶级有特权,比如免除劳役,有时间读书。而本人做过一个统计,在比奴隶社会进步的封建社会,几乎百分之九十几的士大夫出身于地主阶级,而乱世的草根占了剩下的百分之几的相当一部分,对于普通人家,是没有条件学习老子的学问的。而当时的政治也相当复杂,王权和族权矛盾不断。由此可见,庄子极有可能出于楚国贵族,与楚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庄子的思想境界极高,根据心理学的知识,一个人的性格与环境和人生经历有关。根据马克思的理论,一个人只有在保障生存(吃饱,活着)的条件下,才可能进行相关的人类活动。一般平民很难有这样的觉悟,而很多类似于杜甫这样的官二代或者官三代有着这样的心理。安史之乱,杜甫两个儿子饿死,自己朝不保夕,但念念不忘“致君尧舜”,杜甫的祖上有个名人叫杜预,晋朝时率军灭了孙吴,杜甫祖父杜审言,武则天时期御史大夫(监察部长),杜甫很骄傲,“诗是吾家事”,另外,杜甫有时间写诗是由于荫功,免除劳役和兵役,要不然在石壕村被征兵的就是杜甫而不是老妪。对于春秋战国时期一些影响历史的人物都是奴隶主阶级,且不说战国四君子,我们熟悉的孔子的父亲为宋国将军,孟子出身于鲁国贵族孟孙氏,都有接触良好的教育的机会。而庄子才华横溢,想象力天马行空,文章恣意汪洋,文学方面中国历史有几人可以匹敌,如此之好的才华,相应的资源应该很多。我几乎可以断定,庄子出于贵族。
根据某些学者的说法,庄子出身的十年前,楚国吴起变法,楚悼王巩固王权,削弱族权,把某些贵族封地取消,激起贵族愤怒,悼王死,吴起被贵族乱箭射死,但伤及楚王尸身,属于死罪,继任者楚肃王借机发难。这些贵族被杀的有近百家,还有大量外逃避难。楚国王权巩固,族权削弱。我认为这些说法没有史料的支持,毫无根据,是不成立的。但是,我认为庄子的先人是在政治斗争中失败的人。可以参考曹雪芹,吴敬梓,曹雪芹写红楼梦基于家族败落,从社会的上层跌倒社会的下层,目睹了人间的繁华,也看到了世间的丑恶,自然对社会对人生有了更高层次的顿悟,开始对封建社会进行批判。根据马克思的理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时的社会人们无法改变,只能心灰意冷。吴敬梓是一个败家子,将祖上留下的巨额财富挥霍一空,心灰意冷,批判社会。他们都一样,目睹了最好的,也看到了最肮脏的,因此才能达到新的境界,而不像普通人麻木不仁。庄子说过,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估计是对政治斗争的厌恶,后来的楚威王请庄子帮助治国,庄子淡然拒绝。所谓人生百年,不过弹指一挥间。庄子在文学中表现的那种自在,天人合一,或许是一种对现实社会的发泄,庄周梦蝶仅仅是个梦,现实如果得意何必寄托于梦。最后,只得将自己的所感所悟融入文学之中。庄子的心境与曹雪芹何其相似,
庄子最好的朋友是惠施,名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据说藏书有五大车,庄子的学问胜于惠施,想必受到的教育是及其良好的。惠施是魏国相。惠施与庄子不同,惠施俗人,追求名利,据说庄子游历魏国,魏王听说过庄子的名声,惠施害怕庄子夺取自己魏国相的地位,在魏王面前说了庄子的坏话。庄子的学说的推广与其有很大关联,庄子学说如阳春白雪,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凡夫俗子无法产生共鸣,庄子门徒或许有,或许没有,而惠施将庄子的学说广为传播。庄子有一个妻子,先于庄子去世,在妻子去世的时候,庄子击打瓦罐高歌,高兴自己的妻子解脱了,这是一种消极行为,可能生活的太苦了。庄子有极少门徒,汉除的张良遇到的黄石公,有可能就是庄子的徒孙,汉初百废待兴,萧何实行黄老之术,后来萧规曹随,国家休养生息,这可能是老庄在政治舞台最后的疯狂。由于时代的原因,庄子的思想并不能为当时主流所接受。庄子一生生活贫困,简单,日常生活与常人无异,并没有什么影响历史的时间甚至比较重要的事情发生。唯有其思想,散发出灿烂光芒。
庄子先辈出于楚国贵族,可能是在吴起变法时期失势的楚国贵族,也可能不是,这个我们不得而知,还需要考古进一步证实。在春秋战国时期,贵族的教育是相当良好的,庄子幼时受到良好教育,才华横溢,每当我看到庄子的文章,总会与曹雪芹产生一些联想,我几乎可以肯定,庄子和曹雪芹一样,在先辈的耳闻目染下厌倦政治,但也关心政治,于是著书立说,庄子与老子的无政府主义不同,庄子更加追求内心的解脱,他在被什么束缚着。庄子一生生平贫苦,平淡,庄子的日常生活同普通人一样,为了生活而奔波,有时候甚至连生存都无法保障,要到监河侯那里去借粮食,以维持生计。然而,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记载一个普通人每顿饭吃什么是毫无意义的。这不像帝王有起居注,可以解释某些政治事件,比如,唐代的一个皇帝被大臣用饼毒死,具有历史文献意义。庄子在学术中是凯撒,在生活中只是普通人,本文对庄子的一生做了一个大致分析,为了让大家明白,庄子的贡献在于思想与文化方面,而不在于对于中国当时历史的影响,并且庄子也不是一个可以立刻改变历史的人物,庄子不是一个政治家,但他却实实在在地影响了中国人的精神,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核。
[1]司马迁.史记.北方文艺出版社,2007.
[2]谭德红.略论庄子贵族式精神尊严.中国科技信息,2009.
[3]陈如碧.庄子与屈骚意象比较.云梦学刊,2007.
[4]石心桥.庄子与惠子.文化百花园.华夏文化,2008.
[5]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2011.
[7]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商务印书馆,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