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高考生“大曲目”现象的反思

2015-01-28 07:25遵义师范学院563001
大众文艺 2015年13期
关键词:音量气息歌唱

刘 莉 (遵义师范学院 563001)

近年来,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的实施,艺术教育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许多普通高中音乐特长班的开设,为许多的音乐院校输送了大量的艺术人才。但从高考生年龄段的生理与心理以及艺术修养及表现来看,绝大多数考生是很难驾驭高难度的“大曲目”的。这种畸形的现象导致学生进入大学阶段的学习不能顺利的进行。在大学阶段老师的教学就只能花大把的时间来对学生的声音上的毛病进行纠正,导致老师的教学也不能顺利进行。就会造成很多资源浪费。

一、 从“大曲目”现象折射出高考的现状

1.缺乏“弱音”的训练

从近几年的艺术高考来看,许多的考生唱“大曲目”基本上就是“喊”,觉得音量越大越好,大部分教师把教学重点都放在增大音量上,基本不注重“弱音”的练习。这样长时间训练会导致声带收缩能力减弱。高考生的年龄基本处于17—18岁,她们的发声器官发育还没有完全稳定,声音较为娇嫩,绝大部分学生是从高一、高二开始声乐的学习,有的基本没有专业老师的的科学指导,盲目的凭借自己的爱好与兴趣,借助媒体进行盲目的模仿,这样长期下来不知不觉就形成了不良的发声习惯,只觉得声音大就是好的声音,自学的学生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性、盲目性。在高考生的声音概念里,基本没有“弱声”而且大部分老师也把重点放在增强音量的训练上,而忽视对“弱音”的练习。世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金克。米兰若介绍她学习声乐的过程时说:“我的老师从不允许我把声音唱得很大,所以练习时都要用弱声去唱,大声歌唱会损害轻声歌唱的发展,会影响音乐的连贯流动性,最终会毁掉音乐本身。”所以用一定的弱音练习,可以提高声带工作的机能性。“如果我们的弱音唱好了,强音自然也会唱好。”

2.忽视音量 “平稳性”的训练

考生在唱歌的时候,音量忽大忽小,音量很随意,不稳定,不统一,在我们声乐作品中有意识的渐强与渐弱都是在平稳的范围之列,音量是否平稳时检测我们气息稳定的标准。当然我们在处理声乐作品时,“音量平稳”只是相对的,在我们处理段落的高潮部分或情绪低落部分音量是会随着音乐的表现而变化的,但不是学生们所表现的那种忽大忽小的音量。当学生们在唱“大曲目”时,所表现的音量上的变化和要求也是不统一的。

二、“大曲目”现象的主要原因

1.社会的应试教育,学习风气

近几年来的艺术高考中,唱“大歌”已经成为了普遍的现象。高考声乐里编撰的许多打基础的艺术歌曲,学生们都不愿意唱,觉得不好听。基本都是自己找一些“大曲目”来唱,也有许多的艺考指导老师认为选“大曲目”会提高竞争能力,都选择不符合自身水平的声乐作品唱。以唱“大歌”为荣。大家都这么认为的,那么在高考时,基本是听不到中档型的艺术曲了。学生们都选择了歌剧、创作歌曲、咏叹调等。

2.急功近利、只顾眼前

许多的艺考指导老师一心向钱看,受“功利”思想的影响,只讲求应试,长期给艺考生只唱那么一、二首“大曲目”。不注重基础的技能训练。不管考生是否能达到学习声乐的条件,只要学生交学费,就乱收学生。有些老师无心教学,也不力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不注重学生的气息、咬字、吐字等基本的发声练习。在学生学习声乐的初级阶段未能形成科学的声音概念。这样一味的唱“大曲目”只会害了学生。

3.不“因材施教、量体裁衣”

我们学习声乐的学生中,有的嗓音条件好,唱功好,处理作品细致,也有很好的舞台表现能力的学生,唱难度高的“大曲子”考进国家重点艺术院校的屡见不鲜。一些老师与同学就不注重过程,只看结果,觉得不唱“大曲子”就失去竞争能力,老师们不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一律给学生唱大歌。其实有许多的“高考尖子生”觉得部分是学习时间长,又上过很多次舞台,也有一些并不是高考应届生是考了又考的老生了。因此,我们学习声乐不是一朝一日,是需要时间与经验积累的。“量体裁衣”是许多老人与小孩都懂得的一个道理。在教授艺考生时,要根据他们自身的嗓音条件、演唱水平来布置高考曲目,而不是盲目的追求“大曲目”。

三、怎样克服“大曲目”的现象

1.从初级阶段抓起

摆脱“大曲子”的不良习惯的前提是学生本人必须认识到自身的根本问题所在,改变自己的“大曲子”就是竞争力的观念,从初级阶段做起,抓住气息的练习,甚至可以把大把的时间花在练声上,解决好基本的元音发音。先学习一些经典的练习气息的艺术歌曲。如《渔光曲》《大海啊!故乡》《飞吧!鸽子》这些曲子既练习气息又练习元音。

2.规范发声习惯

学生们经常模仿各种歌唱家的声音,喜欢唱高音,唱“大曲目”过把瘾,没有形成科学的发声理念,这样的声音直、白、紧,没有光泽度,缺乏共鸣。首先要求学生们做到气息的的连贯性,多建议学生采取胸腹式联合呼吸,将气息呼吸到丹田一带,全身放松,胸腔两肋自然地扩张。保持吸气的歌唱状态唱歌。舌根保持自然稳定,上下颚打开,多做“a”“u”元音练习达到声音的统一,保持发声腔体的通畅,也可借助哼鸣“m”寻找发声的高位置。

3.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发声器官构造存在着差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声音特点,所以在声乐教学中,老师就要根据学生的情况采取“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方法入手,将学生的特点,个性挖掘出来,这一点沈湘老师曾说“不要拼命去模仿别人,要唱出自己的声音特点,艺术的规律就是这样,失去了个性也就没有什么吸引力了”。争对学生的不同的嗓音情况,对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声乐教学有着艺术与科学的双重属性,那么我们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基础教学的成功,不是建立在短期内要唱“大曲目”的声乐作品来实现的,应该避免不求实际的急于让学生彰显成绩的心理,要循序渐进的把握好每一阶段,先做到“量”的积累,从而达到“值”的飞跃。

4.培养学生学习的耐心

歌唱是我们身体的全身运动,不可能让学生同时做到,学生也不可一心多用,只有循序的学习,不能看到别人唱“大曲子”而自己蠢蠢欲动,像修建筑一样要先打好自己的根基,然后向高处前进,才不会摔跤。

总之,声乐教学成功的起点,在于老师得学生打好扎实的基本功,运用能够科学的发展理念更好地、有效地教授出更多的声乐艺术人才。

[1]赵梅伯.歌唱的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7.

[2]周本初.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11.

猜你喜欢
音量气息歌唱
实用小技巧Windows 10音量调整更智能
解放手机的音量键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蕾丝气息
全面管理应用程序音量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春的气息”
歌唱十月
春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