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启鹃 蔡 玉 (凯里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556000)
“《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中指出,评价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幼儿的现在发展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速度、特点与倾向”。我觉得这不仅是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对家长的要求。父母可以说是幼儿在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教育者,所以父母的评价对幼儿的自我意识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关注家长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一方面有利于幼儿对成功的体验并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发展幼儿的自我表现能力和感受美、创造美的动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醒家长避免评价的误区,改变评价方法,更好的促进幼儿全身心的发展。
由于教育发展的不全面、不平衡,导致大多数家长接受的教育程度不一样,很多家长都没受过良好的美术教育,再加上不了解幼儿美术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往往在对幼儿绘画作品评价时走入误区。1.以“像”与“不像”,“对”与“不对”作为标准。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有72%的家长更关注幼儿绘画像与不像的问题,仅有38%的家长关注幼儿的画面内容是否生动富有想象力。在与家长的交谈中也常常会听到家长这样的话:“这孩子画的树叶你画的怎么会是这个颜色,树叶应该是绿色的嘛”“他画的小猫真像”。事实上,“像”与“不像”完完全全是我们成人自己强加于孩子的一个自认为正确,实则不合理的评价标准,其实幼儿眼中的世界和成人眼中的世界是不同的。2.家长倾向于采用横向的评价方式
根据对调查发现有62.1%的家长对幼儿绘画作品评价的方式都是以传统的横向评价为主。横向评价是指将自己的幼儿与其他幼儿进行互相比较之后,作出评价。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时,家长总会说,“你看人家画的多好”,“你要像这个小朋友学习,知道吗?”,家长总是爱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比一比”,只要有比较才分得出“好”与“坏”,“高”与“低”。可是他们不知道在评价幼儿绘画作品时,过度的横向评价会使挫伤幼儿的积极性。3.忽略幼儿年龄特点,有的家长会因为孩子画的图形不圆不方,画面凌乱而懊恼,不知道孩子处于幼儿期生理到心理的发展都不成熟,特别是手指和手腕等的发育尚不完善,所以通过他们的小手画出来的图案一般都是不协调和不流畅的。导致他们总是对幼儿提出超出其年龄阶段的绘画要求,作出一些不合理的评价,不利于幼儿的发展。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幼儿绘画的认识、态度以及评价的方式,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年纪越小的幼儿,就越依赖成人,尤其是依赖父母,依赖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并把这些评价当作是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依据之一。有研究表明:成人恰当的信任、合适的期望,合理的评价以及鼓励都可以很好地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幼儿在其绘画的过程中,不论水平、能力高低,他们都倾注了自己极大的热情,当他们认为完成了一幅“杰作”后,就殷切地想得到其他人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和欣赏,当他们的作品得到家长的欣赏和表扬时,他们就会很高兴,对自己的绘画能力有了肯定的态度,既培养了他们的信心,也有利于孩子成就感的体验,这样能激发他们再创作的自信心。如果家长一味的以成人的思维去看待幼儿作品,或是对其进行消极否定的评价,这势必在一定程度上会挫伤幼儿绘画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伤害。而且家长太过成人化和否定的评价往往会将幼儿在绘画中表现出来的许多想象和创意扼杀,严重阻碍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因乱画而遭到斥责,这种情况对于正处在学前期的孩子来说,夸张点说是剥夺孩子的一种快乐和成功的体验,往小了说至少是一种挫折。
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是:让幼儿在进行创作时,可以自由、愉快地进行,促进其想象力、创造力、个性等的发展;发挥艺术的熏陶作用,健全并完善幼儿人格,使其身心健康的成长。假如我们的家长了解了这些基本的观念,转变其教育观念,那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将会向前迈进一大步;笔者认为在评价幼儿绘画作品时,必须先学会了解幼儿;尝试着用幼儿的眼光去看世界,用幼儿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做到尊重幼儿,立足于幼儿的发展;用赏识的态度去看待孩子的绘画以及他们自己对艺术的理解。
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过程是有一定顺序性和阶段性的。在对众多关于幼儿绘画不同时期的能力发展特征的研究仔细的研读后,可把幼儿的绘画能力分为以下几个时期,方便家长认识不同时期幼儿的绘画特点及表现,从而可以更好的对幼儿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
1.涂鸦期(1.5—3岁)
处于涂鸦期的幼儿所作的画,一般是没有具体的形象,可能在成人眼里就是“乱七八糟”的,不知道画的是什么。这是幼儿由于缺乏对手的有效控制和手思维的影响,画的线条通常都是弯弯曲曲,图形也不似图形,在绘画的形式和内容上没有太大的意义,画出的都是一些较为凌乱,又无秩序无规则的线条和图形。涂鸦期的教育目的在于让孩子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这在于家长应如何评价他们的“杰作”,当家长面对孩子“乱七八糟”的作品时,应始终抱着尊重幼儿的态度,以积极地表扬、鼓励来对幼儿进行评价,因为幼儿勇敢的用他稚嫩的双手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认知,有时候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成功,是一种自信的表现,家长应给予他们肯定的评价,理解和支持他们。
2.象征期(3—5岁)
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开始将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与理解在自己的画面上表现出来,根据他们的角度和经验来描绘和表现事物,这个阶段幼儿的绘画特点是他们的画里出现了一些象征性的“符号”,每一个“符号”都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当我们用成人的眼光和思维去看他们的画时,总是认为他们画的是这样,但幼儿讲出的却是那样,所以,我们在评价幼儿绘画作品时,可以先听听幼儿对自己画的理解,说出他们宝贵的想象。这个时期的幼儿总是用很多不规则的“符号”来象征事物,他们还把自己在作品中所描绘的非人的物象赋予了人的情感,比如画的树啊,太阳啊,都会有人的脸,有时候是哭的,有时候是笑的,这其实都是在表达着人的情感。
3.图式期(5—8岁)
这个阶段的幼儿对事物的认知和思维有了更高的发展,开始可以用较为固定的样式来描绘事物,而且他们的画越来越清晰,易于家长理解。但是他们的画仍带有孩子应有的稚嫩特点,当他们在创作时,通常会不顾所画形象的大小,比例是否合理等,但他们能慢慢的表达出自己较为合理的想法,所以家长在评价这个时期幼儿的绘画作品时,尽可能地引导幼儿自己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使家长容易了解幼儿的画中的话。
4.写实期(8岁以后):因为此年龄阶段不在本研究的范围内,所以不作详细阐述。
1.引导幼儿学会自评
我们从问卷调查中分析知道有大部分的家长在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时喜欢横向比较,即和其他小朋友的比较。而且评价的内容偏重于幼儿的绘画知识和技能技巧方面。其实家长可以尝试着改变评价的主体,由传统的家长评价转向由幼儿自己评价。即使这些“评价”显得稚嫩,但这毕竟是也幼儿的一个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良好开始。自评的过程其实也是幼儿对自己作品的思考和理解,在此过程中,幼儿如果突然产生一个想法,那都是他们进行再创造的基础;幼儿参与对自己作品的评价,不仅提高幼儿的鉴赏力,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幼儿能大胆地表达思想和情绪,表现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2.学会倾听幼儿
在调查问卷中,笔者设置了这样一道题“当您看不懂孩子的画时,您会怎样做?”结果我们看出,有46%的家长就只是单纯的表扬,如“漂亮”“画得像”等,有12%的家长当看不懂幼儿的画就不再理会,只有10%的家长会先请幼儿讲述,然后引导幼儿认识到自己画中的不足。绘画作品是幼儿自己想象和认知的表现方式,是幼儿表达自己情感的另一种语言。所以在评价幼儿绘画作品时,家长应该懂得倾听孩子的绘画,让幼儿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画,说说自己独特的思想或感受等,以便家长在和幼儿沟通之后能充分的对幼儿的绘画作出合理的评价。
3. 对幼儿进行纵向的比较和评价
在幼儿园的每个班里都有一份属于小朋友自己的成长档案,当中记录了幼儿的成长,家长在对幼儿绘画作品评价时,可以借鉴这种成长档案,在家里为孩子建立一个作品档案袋,用来记录幼儿的美术学习和成长的过程的资料夹,以便家长在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时与以前的相对比,对幼儿进行纵向的比较和评价。“运用档案袋评价是幼儿园美术教育评价的重要方式,因为它不仅注重幼儿美术学习的结果,还重视美术学习的探索过程”。所以在家里,家长为幼儿设置一个作品档案袋,把幼儿每次的绘画作品收集起来,并按照顺序有序的放好,这样以便于家长对幼儿的绘画作品进行纵向的评价。
在生活中,家长对幼儿绘画特点的了解不深或是用很“专业”的眼光去欣赏幼儿的绘画作品,这样往往会走入评价的误区。本研究针对走出评价误区提出的建议可作为一个参照,因为评价幼儿绘画作品并没有一个定性的标准,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每个幼儿的绘画也就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家长在评价幼儿绘画作品时首先要尊重幼儿的基础上,以一种赞许,接纳的态度与幼儿沟通,从而更好的对作品作出合理的评价。
[1]金洁.用发展和赏识的眼光评价孩子[J].教育导刊,2011(6):75.
[2]康婧.成人评价对幼儿绘画活动的影响[J].内蒙古师大学报,2011(12):262-263.
[3]周念丽.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刘永华.运用档案代法评价小班幼儿绘画的行动研究[D].江苏:南京师范大学,2011.
[5]杨景芝.中国当代儿童绘画解析与教程[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