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教育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2015-01-28 07:25柏志华湖南商学院410205
大众文艺 2015年13期
关键词:直觉想象力想象

柏志华 (湖南商学院 410205)

当前,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已明确指出:公共艺术课程是中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普通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艺术教育由于它独特的情操陶冶、智能开发心理平衡等功能,能够达到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和其他形式所难以达到的感化、悟化、净化等作用。在开发智力、培养健康的情感和高尚情操的同时, 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开发创造性思维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创新思维的能力是人的能力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艺术教育促进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目标。创造能力对于人的发展非常重要,对于社会的发展更是不可或缺。那到底什么是创新思维。笔者认为创新思维应是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不按传统的方式思考问题,不循规蹈矩,有着自己特立独特的思维方式。创新思维是指主体在探索未知世界时,以独特、新颖的方式,促进思维的转换,寻找新的突破口。创造意味着冒风险,意味着反常,那么允许质疑现状、打破常规是创新的基本条件,事实上我们常常不知不觉地压抑了人的创造潜力。尤其是在教师所谓的自以为正确的引导下,而将所有的创造性萌芽扼杀。

创造性思维的精髓是非逻辑思维能力,而艺术教育则是培养和发展这些非逻辑能力的有效手段。艺术教育通过听觉艺术和视觉艺术的教育方式,通过感官的熏陶转化为内心的认识和体会,再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无限的空间自由翱翔。艺术教育的核心是对心灵的唤醒,从内解放意识、灵感、想像、联想等等。这才是艺术教育的真谛所在。

一、艺术教育有助于观察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能力,它包括人的直觉、注意、感觉、记忆、想象等心理因素,所以说人的心里因素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创新能力的高低,在潜移默化的艺术教育中,不断强化受教者的心理素质的同时,也促进人的创新思维的发展。

对艺术的感知力是对外部事物形象的感受、把握的能力,这种能力一般称之为观察力。艺术的创造者总是下意识观察、扑捉自己需要的创作素材,例如杨丽萍的孔雀舞,那惟妙惟肖,高贵典雅的孔雀,之所以能称之为经典,那是她热爱生活,对大自然有着敏锐的观察力,从而创造出高于生活的艺术精品。通过艺术教育,对学生的感知力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独到的眼光和独特的感受力,让学生对大自然、对身边习以为常的人和事等,都能获得新的、不一样的感受和认识。

二、艺术教育有助于想象力的培养

对于创造力来说,想象是否丰富很重要,所以要特别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艺术是一门想象的艺术,它能更大限度的发挥人的想象力。艺术教育中,一个艺术作品的欣赏,需要欣赏者集中注意力,专注的欣赏,通过外在的艺术形式,引起你的想象、记忆、思维等心理的反映。黑格尔曾说“如果谈到本领,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如在欣赏音乐、美术等作品时,声音、色彩等外在的媒介,刺激学生的感官,再根据自己的知识、阅历、性格的不一样,产生不一样的联想,与艺术作品形成共鸣。例如欣赏交响乐《黄河》,虽然我们没有亲眼看见黄河,但是音乐一出,立刻呈现磅礴气势的黄河,呈现船工同惊涛骇浪殊死搏斗,无数中华儿女为保卫黄河,前仆后继,英勇不屈的献身精神的景象。

历史证明,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发明也得益于想象的启发,例如电话的发明、计算机的发明等这些发明都首先源于发明家的想象,而非逻辑推理。培养想象力,艺术教育有着独特不可取代的优势,这由艺术的特点决定的,艺术具有自由的特征,在音乐里有无标题的音乐,在舞蹈里有只表现创作者内心的抒发却毫无意义的动作,在美术作品里也留有无限想象空间的“留白”处理,这些艺术表现手段和表现形式无不说明艺术是自由的,艺术中处处都有想象的空间,通过潜消默化的艺术教育,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头脑灵活起来,想象力也逐步丰富,从而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艺术教育有助于灵感的培养

灵感的来源通常是直觉的结果,通过直觉,一些新的形象、新的思想突然在脑海中产生,让人豁然开朗,解决了一些长期来未能解决的问题。而直觉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感觉,是大脑的一种高级理性的“感觉”。而这种直觉、感觉的产生,不是产生在我们课堂上训练的语言、逻辑、分析的左脑里,而是出现在我们的右脑里,右脑就是艺术的大脑,节奏、音乐、艺术的大脑。艺术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最大区别是,它是必须主体亲身参与和直接感受,在欣赏过程中,刹那间感到“真、善、美”,有时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这就是没有经过思考,所谓的人的第一感觉和印象,通常称之为“直觉”。而直觉和灵感思维是需要经过后天的训练而得的。艺术教育是将人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有机的结合起来,更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其他学科的学习。

四、艺术教育有助于个性的培养

目前,我们的教育大多数学校都是统一管理,统一的模式,要求学生完全听从老师的教育,教育的过程犹如工厂的流水的生产线了,在统一模式进行的培养,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没有个性,自然也就没有特色,没有了创新能力。现代社会里往往强调共性,忽略个性的培养,视个性为消极因素而百般贬低,不仅使个性受到严重压抑,而且使民族文化的个性也逐渐消失。 离开受教育者自由而又活跃的天性, 成功的艺术教育无从谈起。

艺术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一味着教育应以育人为核心,为根本。以人为本的教育,首先应体现在对人的尊重,尊重他人的个性,反对对人的理性压抑,排斥个体生命的诉求。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允许他们有不同的声音,有自己的想法,鼓励他们与众不同的独特性,给予他们个性自由发展的空间。

在艺术世界里,需要受教者置身于作者的历史境地,去真正理会创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同时结合自己的理解,去扩展作品的内在含义。不一样的文化背景、不一样的生活阅历,自然就有不一样的感受和领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艺术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有个性、特色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激发起潜在在创新思维和能力。

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有机结合,当前我国普通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在内容、形式、方式等方面正在不断拓展、丰富。作为从事公共艺术教育的工作者,我们应客观、科学的对待上述问题,不懈努力,充分利用艺术资源与历史背景,潜意识地影响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形成,让学生在接受艺术教育的同时,永远保持着新鲜的创造活力。

[1](美)苏珊·朗格.艺术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2](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3]陈明.艺术创新思维概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

[4](美)布朗,科赞尼克[M].马壮寰译.艺术创造与艺术教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3.

猜你喜欢
直觉想象力想象
快乐的想象
看见你的想象力
直觉为舵 意象为帆——儿童直觉线描的“意象”表现教学实践
林文月 “人生是一场直觉”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想象力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嘿,来点想象力——读《跑酷少年》
昆虫料理,你敢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