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蕊 李卫新 (唐山广播电视台 063000)
以赤子之心导引稚子之路
——论少儿节目记者素质要求
王 蕊 李卫新 (唐山广播电视台 063000)
若说我国少儿节目从诞生至今,已逾半百年近花甲,可能有许多朋友不敢确信。其实,1958 年 5 月 29 日, 北京电视台(今中央电视台前身)便播出我国首档少儿节目,获得家长和少年儿童的热烈欢迎和广泛好评。由此,北京电视台同年9 月起正式设置“少年儿童节目专栏”。而众所周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今中央电视台前身)开始试播是在1958年5月1号,由此可以看出来我国儿童电视节目与我国电视事业几乎同时起步。
美著名传播学博士施拉姆教授认为“儿童是电视的使用者。”这句话深刻表明,儿童是拥有利用电视满足自己需要的权利和能力的。应该说,任何节目的素材都来源于采访,而采访少年儿童,绝对不能等同于采访成年人,记者的言行态度甚至一些微小的动作,都会对小小受访者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所以,少儿节目记者应具备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储备。因为,面对特殊的采访对象就应具备特殊的素质要求。
在儿童节目中,记者作为成年人,应该努力做到与小小受访者平等交流,而不是单方施控者。只有让儿童感受到充分的尊重,感受到自己不是外来客,而是节目的主人,这样,孩子才能勇敢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所以,作为记者,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调整体态,在物理高度上首先创造出平等的态势,从而创造与孩子平等交流的外化条件。
作为唐山电视台少儿专栏节目《宝贝向前冲》的专职记者,我每次采访孩子时都会蹲下身或采取坐姿,使孩子们在与我视线平齐的情况下,没有压迫感,轻松愉悦地接受采访。
少儿节目主持人文享艺曾经提出,少儿节目要坚持一切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视角去表现儿童世界。所以,作为少儿节目的记者,必须重视起以儿童的认知方式,了解儿童对节目内容的审美和需求,这对于少儿节目记者来说尤为重要。采访时记者应做好自身形象的设计,要让孩子们一见到你就会产生亲近感而不是违和感,愿意与记者靠近并说出真实的心里话。如果孩子连看都不看你,又何谈其他呢?所以采访前,我都会在着装、造型方面有自己的考虑,色彩上要艳丽,以明快的红、黄、蓝为主,再搭配一些时尚的配饰。比如,我会适当运用心思,描画清新淡雅的妆型,并选择一些颜色明快、款式略显童稚的饰物,坚持拒绝职业装,以免小小受访者产生心理距离感,于采访不利。
孩子的语言是存在一定规律的。比如,他们会喜欢用一些叠声词和短句子。所以,记者在提问时要多掌握儿童心理和语言习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方式调动小小采访对象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专注的和你交谈。不过同时也应注意的是,把握好度,避免过于嗲声嗲气,让孩子觉得你比他还幼稚。同时,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相结合,是最融洽的提问环境。
作为《宝贝计划》的记者,我所面对的多是幼儿园小朋友或者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对于语言的理解还是很有局限性的,对他们进行采访和提问,特别需要注意避免高大上且空洞的概念性的语言。比如提问成人活动的意义没有问题,但如果问少儿你参加活动的意义是什么?他很难回答出来。这时,记者就应该调整思路和提问方式,尽量选用一些具象的简单的词汇、短句,进行启发式提问。同时伴随表情和肢体语言,使孩子们理解起来相对容易一些。对少儿提问就要让其以少儿的视觉回答问题,在许多少儿节目的采访环节,我们经常能看到让孩子朗诵或者背诵成人为其撰写的“台词”,制造“小大人”,效果自然使人啼笑皆非,这也是现在少儿节目成人化的弊端所在。
作为少儿节目记者,在沟通和交流方面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因为很多小朋友面对镜头和周遭不同以往的环境时,都会紧张或者难以专注,因此对于记者问题的理解也会产生误差或发生不配合的现象,这就要求记者要有足够的耐心,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孩子们积极性和表现欲,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引导他们逐渐投入到记者预定的采访框架中来,通过语气、语句、眼神、手势等多重手段对孩子进行鼓励,激发他们的潜能。另外,为了尽快消除他们的紧张感,在提问前要尽量多跟他们接触,消除陌生感,让他们感觉你并不是高高在上,而就是他们现实生活中的大哥哥、大姐姐,是能和他们一起玩、一起闹的伙伴,这样在录制过程中,小朋友就能忘却镜头的干扰,在最真实自在的状态下,与记者自然协调默契配合完成采访任务。在《宝贝计划》2015新春特辑中,我们借鉴少儿卡酷频道经验,制作了一系列少儿测试节目,通过节目组提前设置的任务,看看孩子的表现,从而判断孩子的素质及心理问题,其中有一期是节目组人员装扮成需要帮忙的路人,而在这之前家长会根据节目组的要求先行离开,并告知孩子任何情况发生都不能动地方,测试孩子是听从家长的要求还是选择帮助路人而离开座位。这种节目无疑要通过节目组及家长甚至是孩子的提前沟通才能顺利完成,但是又不能让孩子吓到孩子,让孩子产生心理阴影,所以怎样诱导孩子愉快的进入录制状态就是最最重要的环节,作为这几期的编辑记者,也是主要的路人扮演者,我都会在正式测试前先慢慢的靠近孩子,在孩子并不排斥我的前提下,再自然的拿出孩子感兴趣的食物、玩具等和他一起玩,在他认为我是他的朋友后再提出帮忙的要求,整个节目过程也只到这里,因为他的决定已经达到节目的效果,整个过程又是轻松愉悦自然的。
少儿节目记者除了应具备一般记者的条件外,还应有更高的要求,在采访过程中,应风趣、幽默、活泼,能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对话方式,态度诚恳、语气自然亲切。正如一些专家指出:少儿节目记者最重要的素质不在于知识的多样化和专深程度,而在于具备一种能和儿童心灵沟通的本领。
不仅如此,少儿节目记者还应在自己的工作范畴中,实现工作状态来源于爱心,符合于童心,并略高于童真,能够起到对少年儿童成长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这是初衷,更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