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娜 (衡水市评剧团 053000)
我国传统文化发展较快,评剧的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的艺术历史上光辉的一笔,它由以前的简单唯美变为现在的高贵典雅,由以前的简单布置到现在的光学大舞台,它的发展变化是很大的。因此,也越来越注重演员表演技能的素质修养,而在戏剧中对虚拟和真实的适当融合和使用则成为了重中之重。
在中国的戏剧文化中,青衣又称为正旦,在戏曲表演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其特点是,所扮演的角色多为严肃、稳重等正派角色,扮演者年龄不大,多为青年和中年,在舞台上以唱为主且唱功繁琐沉重,念白为韵白,在表演中行动较为稳重并且动作幅度小。如《汾河湾》里的柳迎春,《春秋配》中的姜秋莲等角色。
1.虚拟性。在戏剧表演过程中,以夸张、想象、不完全符合现实的手法来达到写意的目的。因舞台、道具等限制,要想充分地表达出故事的情节,就需要演员通过“虚”演来实现。通过表演者的神情、语言、动作等可以达到瞬间偷天换日、昼夜颠倒的转换,或者是面临千军万马、大海崩腾的景观,这些都来自演员的“虚”演。其中青衣作为重要的行旦之一“虚”演是必不可少的。
2.真实性。在戏剧表演过程中,以大众化、平常化、生活化的手法来对故事内容进行写实的描写,具有真实性。艺术离不开生活,脱离了实际,就等同于脱离了观众。戏剧表演素材来源来现实生活、家庭关系、社会舆论等,如果缺少真实性,用纯理论来表演,想必戏曲艺术动人之处也不复存在了。
3.虚实结合,拿捏有度。在表演的过程中,如果过于虚拟化,人物的情感则难以充分的展示,往往给人一种程序化的感觉,不接地气。反之,过于实际化则会失去艺术本身的美感,甚至和庸俗扯上关系,丧失掉原本的欣赏价值。因此,只有相互结合、拿捏有度才能创造出戏曲艺术的美,虚实结合既能以真情动人,又能用“虚”演放大闪光点,戏曲凭借虚拟手法和写实手法的相互交融,二者相辅相成,塑造出了许许多多动人角色。比如,梅兰芳是青衣表演者的典范,看过其作品的人都知道,正是因为他在“虚”与“实”的掌握上有着过人的技巧,所以他的表演那么鲜活,那么动人。
虚拟性在舞台上非常重要,是将观众带入戏曲情景的重要手段,虚拟性中的夸张化、情景想象则是常常使用的重要手段。例如吕阳在《秦香莲》表演中唱了一段“携儿女,风餐露宿,好不艰辛”中的“辛”拖腔带调来强调此处的“辛”显然运用的夸张的手法,而动作上水袖的合理运用,在舞台上艰难的踱步,以形带景,让观众感觉到演员此刻置身于崎岖的山路,显然这全靠演员的虚拟想象。再比如,朱琳版《蔡文姬》其中一段对话,扮演左贤王的演员道:“待我养兵数载,夺取汉朝天下,带你回国,那时还要封你做王后,岂不容易得很!”在动作上略显夸张霸气,语气上有意拉腔将“汉朝天下”拉长音,用夸张语气来刻画左贤王这一角色想夺取汉朝的急切的心情。而蔡文姬则说道:“哦—王爷,你要取汉天下,便是我仇人,恬颜事仇,妾更不愿意,唯有一死而已!”表演者假装要撞柱自杀,因为舞台空间有限,不可能去布置一根柱子,所以需要靠演员想象,只有演得到位,才能让观众了解到角色心里的复杂情感。亦真亦假的表演,拖腔带调则是为了强调某关键一个字或者某关键一个词来描写角色的心理感受,而在动作上,有时候水袖一遮,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就表示哭了,有时候在乘船,身体轻微晃动也就是坐了,所以说虚拟性在舞台上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真实性在舞台上非常重要,许多闪光点,动人之处都需要真实性来突出,真实的一滴眼泪,实际的喝一口水,都是闪光点,都是接地气的。如《窦娥冤》主人公一句:“满腹闲愁,数年禁受,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主人公有冤情无处诉的悲痛无奈,眼泪湿了眼眶,情到深处眼泪自然流出。台下的观众也会被这种真实的眼泪而打动,不是掩面咿咿呀呀的假哭能做到的。真实性能打动人于无形,能无意之中打动观众,升华了艺术。所以在舞台表演中真实性是不可缺少的。
在舞台表演过程中,虚拟性和实际性不能随意的结合,要注意该剧的主体发展趋势,合理有机结合才能打动人心。如果太随意会给观众带来不伦不类的感觉,例如在古装剧表演中,青衣演员在喝酒时,用水袖遮面端起酒杯后喝下,而在现代戏剧中的演员却是直接端起酒杯真的喝一口,如果两者混用,把直接端起酒杯真喝运用到古装剧当中,必定给人不恰当的感觉。所以说在真实性和虚拟性的控制上要合乎情理,好演员在这个度上要拿捏的非常好。所以说,只有虚拟性和真实性合理、有机地结合,才能真正将戏曲人物演好。
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必须要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1)研读剧本,做好和观众的心灵互动
作为一名演员,要想成功地演绎某个角色,首先要反复研读剧本,掌握剧本的整体内容,并细细研究每一个细节,把握人物角色的特点,从性格、身份以及背景等全面了解人物形象。其次,演员还要做好与观众的心灵互动,了解观众的爱好,确保所演绎的角色能够被观众认可,这也是演员表演的主要目的。,如在演绎《王宝钏》的时候,演员要充分了解王宝钏的形象,她不仅是一位大家闺秀,也是一位苦苦等待夫君的妻子,在表演王宝钏这一角色的时候,既要有含蓄、坚持、犹豫,又要有失落、幽怨。
(2)融入剧情,研究人物角色的具体形象
塑造一个角色的人物形象,不仅要在唱腔上展现特色,还要把握人物的形体动作。这就要求演员在表演的时候,要融入到剧情中,达到与剧中的人物合二为一的境界,这样才能把人物的性格以及内心变化情况详细地展示出来。如在表演《玉桃恨》时,先要研读主人公玉桃的人物特点,她是一位内心善良、安分守已的农村妇女形象,迫于丈夫的赌博欠债与欺压打骂表现得唯唯诺诺、小心翼翼,演员只有融入到剧情才能够把玉桃在家里没有一点地位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我国传统艺术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只有做到与时俱进、精益求精才能使各项艺术种类得到快速的可持续发展,而青衣演员在表演中对虚拟性和真实性的把握成为了戏曲表演的关键所在。因此,博得观众的厚爱才是评剧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根本所在。
[1]宗尧.戏曲舞美中的主体与非主体探索[J].四川戏剧,1989(05).
[2]李佳.浅谈京剧青衣表演艺术[J].大舞台,2011(04).
[3]王景慧.“真实性”和“原真性”[J].城市规划,2009(11).
[4]刘晗.戊道子:京剧“青衣”音乐“花旦”[J].职业,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