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梦婕 (华南师范大学 510000)
乡村的改造与规划设计
——英德市孔屋村的开发与保护
刘梦婕 (华南师范大学 510000)
以英德当地作物“茶”为主线,因地制宜,改造出以传承和推广茶文化为目的的体验式茶园,以低技术、低成本、低能耗、低污染为原则,以带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为目标,保护和传承客家文化,保证外来游客与本地居民的和谐共赢。
因地制宜 扶贫效应;茶文化;特色茶室
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经济高速发展下产生的一些错误引导,乡村聚落得不到有效的保护,许多美丽的传统村落已经逐渐消亡成为记忆,这使乡村地域文化、自然生态和社会结构严重破坏。在广东的英德地区,珍贵地保留着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价值的客家村落,但是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其中部分已经呈空心或半空心化。如何通过创意设计激化这些村落内在的活力,使之获得重生的契机,同时探索更多不同的可能性,从而对未来中国乡村发展的模式带来启示。
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地区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城,同时也是国家茶叶、优质米、甘蔗生产基地,是全国农业产业化试点市之一。享有“中国红茶、绿茶之乡”“中国麻竹笋之乡”的美誉。本项目的基地孔屋村则位于英德地区的波罗镇。孔屋村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但自然环境却十分优美,地形较为平坦,土壤肥沃,四周为高山梯田。当地房屋由于年代久远而十分破旧,多为简易砖房,道路为未经修理的黄土路。整个村落没有经过统一的规划,显得有些杂乱无章。
通过对项目基地的研究和对区域特色的发掘,可以利用当地盛产茶叶这一优势,对孔屋村进行了规划与改造。根据当地的地形,依山建造出高低错落的茶室,让游人在茶室内即可品茶、修禅,又可以欣赏当地的自然风光。通过饮茶、品茶、赏茶,体会茶文化的博大。借由饮茶、赏茶,这一链条衍生出茶叶的种植与加工,来增加经济来源,提高农民的收入。由此打造出一个美丽乡村。
对于对孔屋村的保护和开发改造,应保留村落原有的传统文化,在保护的基础上加以新建和开发,打造一个富有地域文化的新村。在规划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保留现有村落民居,在周边邻近山地增加宅基地,新建村民居住与旅游客房的二位一体的新建筑及相应空间。从而改善村民新居的居住条件,同时满足游客的乡村体验需求。
2.保留、修缮和适度改造现有村落建筑与格局,改造成对于游客或包含村民的商业休闲和体验活动场所。
3.在保留现有村落建筑与格局的基础上,在村落外围山坡地新建游客专用的建筑和配套。
在把握这些原则的基础上,我们要有目标、有规划地进行开发,开发目标主要归类为以下几点:
1.乡土文化传承- 特色,性格,个性,名片。
2.乡土归属感- 乡情、乡愁、乡里、乡亲。
3.因地制宜- 适宜当地特有的各方条件。
4.“三低”设计- 低技术,低成本、低能耗,低污染。
5.旅游休闲服务- 特色的硬件、软件旅游配套设施。
6.体验式旅游的解读- 休闲度假、乡村体验、静态养生。
7.扶贫效应- 旅游介入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
8.运营策略- 保证外来游客与本地居民和谐共赢机制。
9.可行性- 必须考虑在当地具有可操作性和相对合理性。
本方案策划的初衷是打造一个以感受和体验茶文化为主,同时结合基地茶种植业发展的茶文化体验园,主要的客源为广东省及周边省份中高收入人群,快节奏生都市的白领以及中高收入的中老年人群等都可以到这里来进行茶文化体验和禅道的体验。
通过分析基地现状,可以看出一些优势和劣势,当地的茶叶产量且质量好高;拥有坡面山丘,可改造为梯田景观;生态破坏较少,整体自然环境好,风景优美;距离广州市中心较近等。劣势主要有基础设施匮乏,建筑老化;出现留守老人、儿童;农田耕种率低,荒废严重;生态环境特色不够突出等。在规划中应抓住改地区的优势并将其开发和扩大,并针对其劣势采取应对措施,解决问题,在开发的同时给村民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以英德当地作物“茶”为主线,因地制宜,改造出以传承和推广茶文化为目的的体验式茶园。英德处于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的过渡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天数年内分配是春夏多,秋冬少,正是适合茶叶种植和生长的气候。茶田种植了红茶和绿茶两大类共计二十余种茶叶,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在茶叶的种植期,游客可以亲自到茶田种植差茶叶,而在成熟期则可以体验亲手采摘新鲜的茶叶,并可参与茶叶的加工制作环节。茶田均种植在村落周边的梯田上,游客可以一边在幽静的特色茶室里品茶,一边观赏茶田,亦或是在专设的观景台上更清楚地欣赏。
除品茶外,还设置了科普茶文化知识的观光长廊,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茶叶的历史和一些故事,还可以观看茶道表演和一些简单的制茶过程,也可品尝新鲜制出的茶叶。了解完茶文化后游客可以站上观景台远观茶田,简单品味茶叶。之后便可以移步特色茶室,经由木质的栈道,感受乡村风味,进入半开放式的茶室,可以一边品茶,一边听着茶室旁流经的溪水声欣赏茶田。
本规划方案是一个以种植业为基础、以茶文化为主题、以弘扬中国茶文化和英德地域文化为宗旨的生态旅游观光茶园。以低技术、低成本、低能耗、低污染为原则,以带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为目标,保护和传承客家文化,保证外来游客与本地居民的和谐共赢。
对孔屋村的开发可以改变该村原有的经济结构和种植业的运作方式,在统一有序的管理下村民们可以得到稳定的经济来源,更加合理地开发资源,发展种植业;对就村落的改造和破旧民房的重建也可以给村民带来宜人的生活环境和舒适的交往空间。游客来到孔屋村可以享受到特色茶室,进行茶文化体验,还可以领略优美的自然风光,同时又可以给孔屋村带来收益,实现了村民与游客的双赢。
总之,将一个未经规划的村落开发改造为一个集观光、休闲、科普于一体的茶叶生态旅游新景点,是一个值得反复考量和设计的项目,过程中坚定把握生态保护和城乡共赢的原则,旨在弘扬茶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建设一个新型生态旅游景区和宜居村落,创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丽乡村。
[1]杨炯蠡,殷红梅编著.《乡村旅游开发及规划实践》.贵州科技出版社,2007.
[2]吕明伟,孙雪,张媛主编.《休闲农业规划设计与开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