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庄子的“乾乐”思想

2015-01-28 11:40李朦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辽宁省大连市
科学中国人 2015年9期
关键词:老子庄子万物

李朦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辽宁省大连市

浅谈庄子的“乾乐”思想

李朦
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辽宁省大连市

说起“道”家,其开山祖应该是老子,先秦时期道家的音乐文字实在过于简略,老子其人对于音乐究竟如何看,难求答案。因此要研究先秦时期的音乐观不得不从《庄子》谈起。庄子是思想家、哲学大家、文学大家,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是道家思想的开拓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其音乐思想很有研究价值。

音乐思想;道家;老子;庄子;老庄

《古典新意》研究过程中,闻一多同志在著作的评价中曾经就指出“中国艺术出自道家。”如果要问我国几千年的音乐艺术文献,征诸历史上道家对音乐的巨大影响,当下我们敢认为此言准确。

《庄子》的著作中充满着矛盾:智者与愚人,天与人,理想和现实,无为和有为,自由和安命,绝欲和审美,唯物和唯心,内容和形式……等等。在这些矛盾中用音乐哲学的角度审视,会找到发现一个主要矛盾,那就是“天”与“人”的矛盾。《庄子》著作的作品,想象非常奇特,文笔和变化较多,非常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情怀,而且是采用寓言故事的样式,较富有幽默和讽刺的意味,对后来哲学世界观思想有很大影响。汉建安年间刘熙说庄子“意出尘外,怪生笔端”。

现三玄主要是《周易》和《老子》和《庄子》。鲁迅先生讲过:“其汪洋辟阖文彩,仪态万方,是晚周诸子百家中都不能与其相比。著作有《逍遥游》和《齐物论》和《养生主》等为其代表之作。

一、庄子本人著作中音乐哲学思想

《庄子》音乐思想中最骄傲和推崇的是自然之乐。庄子认为“乐”是自然完美的创造,是宇宙的交响。所谓自然之乐,就是“天道”的音乐。即乾乐,也称道之乐。

庄子的哲学认为“道”是无限的的自由主体,它生于乾坤万物中,又无穷大,自然延伸,表现在一切乾坤的万物内。然而它又是无为自然的,是虚无的本质。在我们的感受中就是其一、抛出一切身外之物,其二、达到“忘我”的境界。

庄子谈“道”

庄子是崇尚自然朴素之美,在《天道》中提出“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在《知北游》谈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肯定了天地自然之美是一种品格最高的美。“大美”是以“不言”的状态而存在,并且显示的“道”之美。此意正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庄子的音乐观中,“不言”是具有美的属性,庄子在《天道》中讲到,以“”于天地虚静,万物通乐,以之为“乾乐”。这里的“虚静”是以“乾乐”而存在,并以万物天地相互沟通,“在与人和时,称为之人乐”,“与天和时,称为之乾乐”。

庄子一生无所求,自己一生做隐士,他与“天”融二为一”并超脱于世俗。他追求“贵真法天”贵真天大”,在乾坤中体会最美的音乐感受。在“乾乐”中体会天地的博大与无穷震撼;而“乾乐”需要“心斋”,具备"坐忘"的心理状态。

他反对孔子倡导的“礼乐”。反对虚伪仁义的礼乐。

他肯定最自然最质朴的音乐,认识到“至乐无乐”思想高度;在艺术中的音乐审美状态下追求“无言而心悦”

庄子的最主要大思想有无为”,相对的世界观和认识论,没有任何条件的自由精神。庄子的思想属于典型的唯心主义。并且片面放大所以事物的相对观点,不认为客观事物的差异性,不赞同客观真理,在主观认识上趋向相对主义思想。从此种认识论看,庄子对待生活是:一切希望自然,安时和处顺的想法,知道不可改变并且安之现壮。在政治思想上,庄子认为无为而治天下,并且反对所以的社会制度,放弃所有文化理论知识。他的思想是在老子认识上发展而来,他把老子思想发展成最主观唯心主义思想,把最朴素的辩证法想象成为相对主义思想。庄子对“道”的认识更加玄相,认为“道”是“天生地长”的“非物”,是心里性的认识,庄子把老子的矛盾面转化的看法导向极端,认为无论高矮、胖瘦、大小、阴阳、天地等所以差别都是不存在的,在此这个观点上,庄子认为“天下没有大于分毫的,太山为太小;不过寿于殇子(夭折的幼儿),看彭祖(传说中最长寿的人)为夭性。”这就混同了大小阴阴、寿天夭的区别,具体认为事物的规定性,都是走向“不同异”、“所有一样”的相对主义。于是庄子提出“方生和方死,方死和方生……是一样的,彼亦是否也;彼一是否非,此一是否非”。这就是说所有的事物不必过问是非,生死都是如一,极大的表现出悲观和厌世的情绪思想。作为后阶级的代表性人物,庄子竭力的逃避当下的现实社会,极力的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思想,真正的达到忘我境界。老子、庄子思想中的消极和颓废的,在后来成为所有消极的阶级或寄托精神领域的武器。

二、庄子的极乐与至乐思想

庄子《逍遥游》:在北冥有鱼,其名字为鲲。鲲之大为,都不知其几千里大;并化为鸟,其名之为鹏。鹏的背,又不知道能有几千里;发怒而飞起,翅膀和云一样。是鸟也,在海运则将飞翔到于南冥。——南海者,天池是也……。(其中谈的是的大鹏和小鸟的故事)文字简单,但寓意深刻,其中蕴含着较高的思想,所说的有一种极其快乐的感觉,称为极乐。

逍遥游是庄子的一种处世思想,他希望通过内心道德的修行,达到一种内在逍遥。这种理想境界,可以使人不受外界风雨的束缚,达到无所为并游于无穷。这是一种逍遥型的理想人格,只要求个人的自由感受。

庄子《骈拇》中提到: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人要想戕贼万物,强求一致是徒劳的。体现庄子不求条件,只求人自由自在的极乐观。

极乐与至乐相互联系而统一:庄子《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其中有:庖丁为文惠君杀牛,手之所触到的地方,肩之所倚到的地方,足之所履到的地方,膝之所踦的地方,砉然响然响起,奏刀騞然响起,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庄子认为,庖丁解牛的感觉是炫技快感的极乐表现,动作简直可以和音乐表演相比美。就是当中的最美的音乐-——至乐。

在《毛诗序》中谈《诗经》中的第一篇《关雎》时提: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庄子把万物(包括死亡悲伤)理解到-——超越正常思维而达到极乐至乐的表现。《庄子》的《至乐》篇作品中提到:庄子妻去世,……庄子敲打鼓盆而歌唱。《大字诗》中说:子桑户死了,……孟子反与子琴张两人,一个编曲、一个鼓琴,相和而歌唱。庄子假借孔子话说:孟子反和子琴张的精神是在宇宙之外,我们的精神在宇宙之内;精神在宇宙之外的,故把“有生命的人”看成赘疣,是多余的,而“死”是赘疣的溃散,不仅不会认为这是不幸,而且还会认为这是难得的机会。这样,生和死是什么?别人怎会知道理解呢?庄子认为:“道”是宇宙之内的去“知”,宇宙之内的“忘我”;只有“去知”与“忘我”才是真正的得“道”。也就是最大的快乐-----极乐至乐(le)。

三、至乐、乾乐

在《庄子》中,能够反映其音乐大美特征的概念主要有三个,即:天籁、至乐、乾乐三个概念虽然概念不同,但“意”是相同的。庄子所说的天籁之音,是说宇宙之间存在的某种具有时代“音乐美”的自然交响乐,所说的至乐和无乐,指的不是打消所有的音乐,而不过说,最好最值得赞美的音乐,不是指的是世俗的音乐,更指的不是统治阶级上层所制造出来的“礼乐”,是宇宙间永远存在的蕴含音乐美的“天上最美”音乐或“乾乐”庄子在《天运》篇中的以北门成问乐的一段奇妙的文字来介绍“乾乐”的思想。庄子借黄帝之口,将宇宙中最美的音乐形象的比喻成“咸池”,把“咸池”中“至乐乾乐”的演出比喻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北门成问黄帝说:“皇帝张《咸池》的乐于广袤洞庭之野上,我始听之惧,在听闻之怠,在听闻之而惑,荡荡默默,特别不自得。

皇帝说:“我开始殆其然哉!我演奏之以人,在对应之以天,行之以礼义关系,建之以太清关系。夫至乐者,先应之以人事,顺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然后调理四种,太和与万物。四时层起,万物都能循生。一盛和一衰,文武与伦经。一清与一浊,阴阳调和,流光其声。蛰虫始作,吾惊之以雷霆。其卒无尾,其始无首。一死一生,一偾一起,所常无穷。

第二阶段

吾又奏之以阴阳之和,烛之以日月之明。其声能短能长,能柔能刚,变化齐一,不主故常。

在谷满谷,在坑满坑。涂却守神,以物为量。其声挥绰,其名高明。是故鬼神守其幽,日月星辰行其纪。吾止之于有穷,流之于无止。

第三阶段

子欲虑之而不能知也,望之而不能见也,逐之而不能及也。傥然立于四虚之道,倚于稿梧而吟:“目知穷乎所欲见,力屈乎所欲逐,吾既不及,已夫!’形充空虚,乃至委蛇。汝委蛇,故怠。

吾又奏之以无怠之声,调之以自然之命。故若混逐丛生,林乐又无形,布挥又不曳,幽昏又无声。或谓之死,或称之生;或称之实,或称之荣。行流散徙处,不能主常声。

庄子就将这种虽“听了之不闻其声,视了不见其形”然而却又“充满乾坤,涵盖六级”的至乾至坤的音乐演奏,称之为“乾乐”。

无为之为、无知之知、无用之用、无悟之悟、无美之美、无乐之乐的大美至乐为庄子的“乾乐”。

[1]《中国哲学简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13年6月北京第一次印刷.

[2]《艺术美学文选》重庆出版社.1996年3月第一版

李朦(1971-),男,硕士研究生学历,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音乐及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老子庄子万物
万物皆可折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万物生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假如万物会说话,绝对会把你萌化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智者老子
《庄子说》(十五)
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