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瑶 (辛集市古风玉艺玉石雕刻厂 052360)
从雕刻工艺看玉器的收藏价值
赵 瑶 (辛集市古风玉艺玉石雕刻厂 05236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收藏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爱好与投资手段,其中玉器收藏是其中非常有投资潜力的一个项目,引起了广大收藏爱好者的广泛重视,但在实际收藏过程中,获得的玉器却存在很多问题,不仅损害了收藏者的经济利益,还影响了收藏者的投资信心。本文便从玉雕炉瓶器皿、玉雕人物作品以及玉雕花鸟作品等三个方面,简要论述如何从雕刻工艺来判断玉器的收藏价值。
雕刻工艺;玉器;收藏价值
想要收藏到品质上乘的玉器,不仅需要多听、多看、多比较,还需要对玉器雕刻的类别与生产工艺有所了解,在业界,品鉴玉器的好坏有三个主要原则,包括完美利用玉石原料、精雕细琢的雕刻工艺以及巧夺天工的艺术神韵,这三个原则也是评价玉器收藏价值的主要依据,本文主要从雕刻工艺的角度来评价玉器的收藏价值。
我国玉雕炉瓶器皿的造型主要来源于夏、商、周三朝的青铜器皿,在承袭远古艺术质朴醇厚形状的基础上,稍作变化。在鉴赏过程中,重点要注意作品的比例与表面装饰。对于炉瓶器皿来说,其雕刻工艺主要有浮雕、圆雕、镂雕等,其中,浮雕中又有阳刻、阴刻、线刻等工艺1。一个完美的玉雕炉瓶器皿,从造型到纹饰,都应该体现出其完整性,炉瓶器皿最明显的特点是讲究对称性、规矩性、端庄感。运用一些特殊的雕刻技术与雕刻工艺,对其进行完美的处理,才能将玉雕炉瓶器皿的独特美学工艺特征充分展现出来。
判断玉雕炉瓶器皿是否具有规范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例恰当、颜色均匀;器盖与器身应由一块预料雕刻而成;器身与器盖的制口应严丝合缝;制口没有“冲口”现象;器低、肩耳以及炉腿等细节的工艺要协调;炉腿上雕刻的兽首为浮雕工艺;掏膛技术良好;器皿若有环、链、提梁等装饰,应是在同一块玉材上取料;器皿表面工艺考究,细腻平整。
圆雕是玉雕人物普遍采用的雕刻工艺,在鉴赏玉雕人物作品时,应重视人物身体的比例关系,人物眼神、面部、身形、线条等细节的刻画也非常重要,要求表情真实、眼神逼真、富有感染力。
玉雕行业在人物身材的比例关系方面有一定技巧,讲究人物站立时的长度为七个头;坐立时的长度为五个头;盘坐时的长度为三个头。还可以以此为基础,根据人物的身份与主题进行适当的变形与夸张2。举例来说,古代的很多玉雕人物作品讲究“文胸、武肚、美女腰”,也就是说:如果人物是文人,要着力表现人物的胸部,以显示其胸中有韬略;如果人物是武将,则要着力表现其腹部,以显示其威猛豪迈;如果人物是美女,则需要着力表现其腰部线条,以显示其妩媚娉婷。
衣物线条的雕刻能够表现出人物的着装状态,其根本的雕刻原则是“衣不伤骨”,也就是说:对人物衣物的纹饰的雕刻不能过深,需要把握住人物皮肤以外。衣物线条应表现出宜动宜静、不繁不简、可虚可实,这是鉴定玉雕人物衣物线条的主要原则。另外,衣物线条还应该结合人物的性格特点,如观音沉稳大气,其衣物线条应简约浑厚;弥勒乐观幽默,衣物线条应流畅圆滑;屈原耿直坚毅,衣物线条应奔放挺括。在玉雕人物作品中,运用圆雕工艺来刻画衣物线条最能够体现出工匠的技艺高超,也是品鉴玉雕作品收藏价值的主要方面。
玉雕花鸟作品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其一,花卉类作品。这类作品的表现手法主要为写实,常常配以草虫飞禽,主要为山子或瓶器的陪衬,题材的表现范围也相对较广。花卉类作品的雕刻着重布局章法,需要将花瓣错落有致的进行排列,特殊部位要有动势处理,以显得花卉更加饱满灵动,富有生气。在对其工艺水平进行鉴赏的过程中,要着重判断其“藏”“露”关系的运用与展现,以及花卉“穿枝过梗”的适度3。
其二,鸟类作品。鸟类作品除了刻画实际存在的鸟类以外,还包括凤凰等并不存在但寓意吉祥的鸟类。这类作品在鉴赏过程中需要重点评价其灵巧与动感,鸟类的活灵活现是一个好作品必须要具备的特点,比如鸟类喙、翅、爪的刻画;鸟类动态中各部分的配合情况与和谐度。一般要求作品的刻画要符合悬舌、张嘴、透爪,对翅膀羽毛的刻画上也需要干净利落。
其三,走兽类作品。走兽类作品除了刻画实际存在的兽类以外,还包括麒麟、龙、貔貅等神兽的刻画。这类作品的表现手法不仅有写实,还可以运用写意,需要根据作品的实际内容与刻画方格进行合理选择。这类作品在鉴赏过程中,需要着重观察动物的身体比例与其营造出来的气势,注重细节的处理。一般情况下,玉雕走兽类作品分为单件、对件、套件以及群雕四种,其中,套件常常出现的是五件与八件,值得注意的是,玉马的雕刻基本不会以四件或五件成套,在收藏过程中要注意。
除了上述类型的玉雕作品以外,常见的玉雕作品还有花卉瓶、山子、子冈牌、戒指、吊坠、耳环、手镯等,只要掌握玉雕作品运用的雕刻技法、雕刻类别、所用原料、雕刻工艺等方面,针对具体作品的内容与风格进行判断,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玉雕作品鉴赏的准确度,从而收藏到更加有价值的玉雕作品。
注释:
1.房学惠.简笔意赅,形神毕具——旅顺博物馆藏朱耷绘画作品鉴赏[J].文物世界,2013(05):132-134.
2.施光海,崔文元.缅甸硬玉岩的结构与显微构造:硬玉质翡翠的成因意义[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2(11):247-248.
3.汤德平,姚春茂,解小建等.一些寿山石新品种的宝石学研究[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4(16):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