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后还林地间作大叶芹技术

2015-01-27 23:57千日善史维东刘继霞赵心忠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4年9期
关键词:间作

千日善 史维东 刘继霞 赵心忠

摘要:为实现山野菜大叶芹生产回归自然,开展参后地轮作,本文介绍了在参后地还阔叶林的林下,修复原参床,利用行间间作大叶芹的生产技术,可生产天然食品,恢复生态系统,提高参农收益。

关键词:大叶芹;参后地;间作

中图分类号: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8-60-1

大叶芹[Spuriopimpinella brachycaroa (Kom.)Kitag.],俗称山芹菜,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大叶芹春天萌发的嫩苗具有特殊香气,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是长白山区人们喜食的山野菜,也是我国出口创汇主要野菜产品之一。大叶芹人工栽培[1~3]、反季节栽培[4,5]、无土栽培[5]及鲜菜保鲜[5]等研究较多,而利用参后还林地间作大叶芹未见报道。长白山区林地种植人参和西洋参时,当地林业政策要求参后还林,但林下植被多样性的恢复难度较大,参后地土质疏松肥沃。笔者在多年从事人参等特产技术工作中探讨了部分阴生野生经济植物在参后地还阔叶林下种植,本文将参后还林地行间直播大叶芹技术总结如下,供栽培者参考。

1 林相选择

根据大叶芹的生长习性[7],种植大叶芹的参后还林地所还树种应为苦枥白腊树、杨、刺槐、曲柳、赤杨等易郁闭的阔叶树种,不宜选择核桃秋、黄蘗这类阔叶树种和针叶树种形成的林相。林相郁闭度应达到0.3以上。

2 地块整理

由于参后地土壤疏松肥沃,还林初期参农通常在原参床上种植农作物,因此,种植大叶芹时要清理田间作物残体及根茬,恢复原参床,床面平整,高20厘米左右,为操作方便,一般床宽1.2~1.3米,为便于排水,作业道上过多的松土可培在林木栽植带上。

3 大叶芹种苗准备与定植

用于参后地栽培的大叶芹苗木既可用野生苗,也可用种子繁育的二年生苗。其中,野生苗在采挖时注意勿将与大叶芹伴生的荷青花一同采入。民间每年都有食用大叶芹中毒现象,实为误食荷青花所致,荷青花为罂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幼苗与大叶芹极相像,被称为大叶芹晃子。二者苗期区别荷青花为奇数羽状复叶,叶柄及叶片被绒毛,断茬处有桔红色乳汁外溢。大叶芹为三出复叶,全株光亮无毛,折断处无桔红色乳汁。

大叶芹每年形成3~5个越冬芽和不定芽,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地上植株的增多,不定芽数量则大增,易连片生长。定植时按密度为20×10厘米穴栽,野生苗每穴1株、种子繁育苗每穴4~5株。春秋季节均可进行。

4 种子处理与直播

大叶芹于7月下旬~8月上旬开花结实,大叶芹种子有发育不整齐的现象,新鲜的种子采收后直接与湿沙混拌(会有3%左右的种子萌发),存放于室温条件下,以完成形态发育。随着种子后熟完成,可播种或在存于低温下越冬,大叶芹种子萌发温度较低,如果春季不能及时早播,则会在贮藏窑中发芽而不适宜播种,因此大都选择秋播。

在参后还林地间种大叶芹采用穴播,密度为20×10厘米,每穴播种粒10~20粒种子。播种时间于树木落叶前完成,落叶后搂其盖于苗床面,再以少量河沙压住,如果落叶较少可用切碎的稻草覆盖,以防床面龟裂。春季及时观察幼苗长势情况,出苗期挪动树叶或稻草,避免覆盖过厚处造成幼苗细弱。整个管理过程中,稻草尽量盖住床面无苗处,过多的可移至床边,既可保湿,又可防止杂草滋生。随着幼苗的生长,不断地间去弱小苗,待苗高7~10厘米时定苗,每穴保苗4~5株。

5 田间管理

植株定植当年或直播田,需加强田间杂草的清理,以防杂草形成草荒将幼苗欺死。之后各年度,田间除早春开花植物外,大叶芹较其他植物出苗早,易形成优势种群,杂草较少,而早春开花植物大都为植株矮小,且为短命或类短命植物,不影响大叶芹生长发育。待大叶芹出葶后,再生长其他草本植物,不用清除,有其伴生可预防病虫害发生,还有利于生态系统恢复。作业道的杂草可随林木栽植带的管理一并进行。大叶芹已窜生连片时需隔穴挖出,移至其他地块另行栽植。早期成熟的种子可采收用于育苗生产,采种同时将不成熟的果序和花序摘除。秋季枯萎的植株和树木的落叶覆盖苗床自然越冬。

6 小拱棚覆盖

秋季封冻前,在苗床两侧清理宽30厘米左右的浅沟,用长1.5米的竹片在近床边插入,间隔3米,拱的顶部用直杆连接,形成稳固拱架。第二年3月中下旬扣棚膜,比自然生长的大叶芹可提早2~3周上市。

7 采收

植株高度为20厘米左右时按株丛采摘,约500克捆成一束,装入包装箱或包装袋内上市,外地销售时应标明食用方法。

参考文献

[1] 徐显玉,王富昌,申延林,等.野生大叶芹人工栽植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10,(3):23-24.

[2] 陈姗姗,韩玉珠,乔宏宇,等.大叶芹种子催芽技术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17(10):127-132.

[3] 邰姗姗,胡远满,张洪生,等.辽东山区林权制度改革中林下种植模式对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2010,32(5): 238-243.

[4] 赵权,车熙哲.大叶芹日光温室栽培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14,(3):23-24.

[5] 谢永刚,付文涛,董宇环,等.辽南地区大叶芹反季节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初报[J].辽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4):17-18.

[6] 程顺昌,纪淑娟,魏宝东,等.1-MCP处理对大叶芹冷藏保鲜效果的研究[J].长江蔬菜,2008,(12):67-69.

[7] 于文海,王绍礼,李俊.大叶芹特性及丰产栽培技术[J].农业与技术,2007,27(1):122-124.

作者简介:千日善,本科学历,长白县人参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农艺师,研究方向:特产技术推广。endprint

猜你喜欢
间作
不同间作模式对山苍子光合特性及其栽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
不同间作物对连作葡萄生长影响初探
间作黄豆、花生对核桃幼苗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核桃柴胡间作技术
马铃薯/玉米间作栽培对土壤和作物的影响
枣棉间作系统光合特性研究
长期间作咖啡对胶园土壤养分与土壤酶的影响
基于河套灌区间作种植优势概述
枣药间作滴灌种植技术
杏棉间作棉花干物质积累分配与养分吸收的分析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