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雅玲
【关键词】幼儿教育 数学教学
兴趣激发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A-
0125-01
在幼儿教学中,数学学习对于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有的幼儿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导致数学教学效果不佳。对此,教师要不断优化数学教学过程,丰富数学学习内容,想方设法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数学教学与艺术活动相结合
将数学教学与美术活动相结合,能够使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形象,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幼儿对知识的记忆。例如,在教学“有趣的图形”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数学教学与美术活动结合起来,请幼儿看美术教材里的《美丽的图形世界》。幼儿通过欣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图形,能够体会到图形所具有的美感。教师也可以开展绘画活动,请幼儿画出不同形状的饼干,给不同形状的饼干涂上不同的颜色,或者制作大小不一的饼干,用饼干制作拼图等。通过折一折、剪一剪、贴一贴,幼儿能够快速地理解“图形”这个概念。此外,教师还可以将数、形结合起来,使幼儿快速进入游戏情境——粘贴图形和统计图形。实践证明,教学中将数学教学与美术活动相结合,符合幼儿的认知心理,有助于幼儿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从而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教学与音乐舞蹈活动的有机整合,同样能够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开展数学活动“排序”为例,假如教师只是让幼儿通过观察寻找数学规律,没有动手操作,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会令数学教学显得枯燥乏味。将数学教学活动“排序”与音乐舞蹈活动结合起来,在播放音乐的同时,请幼儿结合“排序”的知识做出相应的舞蹈动作,这样能够令数学学习活动“排序”变得有趣,有利于幼儿调动多种感官学习数学。
二、数学教学与语言活动相结合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幼儿搭建一个“说”的平台和展示成果的平台,引导幼儿说一说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这样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将数学教学与语言活动相结合,既能够让幼儿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又能够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讲故事、学说话等语言活动中,使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具体,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教师在教学“数数”“序数”时,可以将数学知识与故事《小熊请客》结合起来。首先,教师在教学时创设故事情境,明确与小熊请客有关的情境、角色,同时让幼儿进入故事中的角色,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其次,教师开始讲故事,并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融入相应的数学知识,同时提出问题:狐狸碰到了几个去小熊家做客的小动物?谁是第一个?谁是第二个?谁是第三个?小熊家里一共有几个客人呢?最后,教师要对幼儿的学习进行评价,提炼“数数”“序数”的知识要点,强化幼儿对知识的记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叙述故事与学习数学结合起来,不仅令幼儿在听故事中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培养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数学教学与体育活动相结合
幼儿天性活泼好动,对体育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为数学教学与体育活动相结合奠定了基础。将数学教学活动与体育活动相结合,教师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在参加体育活动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实现体力与智力的同步发展。例如,教学“数数”“序数”“加减法”这些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运西瓜”“蚂蚁搬家”等体育活动,培养幼儿的数学意识。在开展体育活动“运西瓜”时,教师可以让幼儿比较“西瓜”的大小,从而认识数字的大小。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每个小组分别运了几个西瓜?谁运的西瓜多,谁运的西瓜少?然后引导幼儿解决问题。由于有了参加体育活动的体验,因此幼儿们能够很快得出问题的答案。对“图形认知”“速度认识”“高度感知”等内容,教师也可以将它们与体育活动结合起来,从而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因此,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将数学学习与各种活动结合起来,丰富数学学习的内容,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幼儿今后学习数学奠定基础。
(责编 欧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