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宏
(中山市环境监测站 广东中山 528400)
市级环境监测站环境应急监测工作探讨
陈志宏
(中山市环境监测站 广东中山 528400)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很多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件不断增加,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正常生活,因此环境应急监测工作受到了更多的重视,本文从目前我国市级环境监测站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出提高监测站的应急监测工作的措施。
环境应急监测;污染事件;探讨
1.1 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
应急环境监测工作区别于其他的特种监测,因此一般的传统的检测技术规范无法满足应急监测工作的要求,由于目前我国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技术指导和规范,因此监测工作往往受监测人员的工作经验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导致监测工作缺乏科学性、规范性,获得的数据资源可靠性和准确性受到质疑,影响了市级站的工作质量,导致应急监测工作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影响了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
1.2 应急工作人员、设施欠缺
与省级环境监测站相比,市级站的仪器设备和试验分析水平还有待提高,检测管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关于常规污染物的便携式仪器种类不足,无法满足对于多种环境污染物的应急监测和分析工作,从国外引进的设备与我国的实际情况不符,因此导致使用率不高;目前我国市级监测站的人员素质较低,对于仪器的使用和相应方法的掌握程度不高,监测经历有限,这也是影响我国市级站监测效果的重要因素。
1.3 协同监测能力差
环境科学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比较陌生,涉及范围和领域广泛,一旦出现环境问题,监测站的工作人员要根据环境突发事件的不同危害对象与不同的部门沟通,相互协调进而控制环境污染的范围和程度,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这方面的准备工作存在不足,因此一旦出现环境污染事故,各部门之间无法有效的协调,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会加重环境污染程度。
2.1 根据具体情况建立数据库
目前,由于我国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市级环境监测站要做还相关的基础工作,对于突发的环境污染事件要做好记录,包括单位名称、地址、污染物名称、日常存储量、影响区域;对于可能存在的危险做好预防工作,编制基础资料记载相关的危险品,包括危险品的名称、特征、危害等级以及防护措施,并且要对于新出现典型应急预案分裂编制,及时更新,在这样会使应急监测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才能真正发挥环境监测站的作用。
2.2 重视地理平台信息的建设
市级环境监测站的各项工作要与GIS系统紧密有机结合,这样在事故发生后,才能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进行准确定位,这样工作人员才能够第一时间进行治理,并且结合该地区的风速、风向、现场流速等外在条件迅速判断敏感目标和要保护的对象,减少损失,这样也有利于搞清污染程度和范围。
2.3 增加环境应急模拟演练
环境污染突发事件较为复杂,需要综合考虑更方面的因素,因此在污染事故发生时能否顺利进行处理关系到污染程度和范围,因此市级监测站要根据不同的污染类型进行针对性的演练,例如针对化工企业气体泄漏的事故、交通事故引发的危险品泄漏事故、上游污水污染事故等等。强化应急模拟演练是治理污染、面对突发事件的有效手段,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增加环境应急模拟演练的次数、提高演练的难度,这样才能实现对突发事件的有效管理和预防。
2.4 市级站要做好上联下达的工作
市级站虽然检测能力有限,但是县级站的反应速度快,距离事故现场相对较近,能够为市级站提供初步的、及时的信息,因此要充分调动县级站的工作热情,使县级站发挥自身勘察、布点、采样工作,同时还要完善县级站的设备,配备快速检测管、检测试纸、轻型个人防护装备等。同时市级站要充分利用省级站的技术力量和支持,在遇到重大事故时要积极联系省级站,以便调动周边的市站的力量进行支援。
2.5 及时处理污染事故
速度是应急监测的关键,因此在事故发生初期,监测站对于监测数据结果的速度有着很高的要求,监测站对于污染范围、事故危害程度等要做出快速反应,这样提供的数据才能够成为接下来的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才能够知道人员是否疏散、水源是否关闭等等。
2.6 确保监测人员安全
市级监测站的主要目的便是保障人员的安全,无论是检测人员还是市民群众,因此监测站的一切工作都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避免工作中出现盲目指挥、违背科学规律的现象发生,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应急检测指挥工作,才能发挥市级站的作用和职责,做好上下级的沟通与协调。
环境污染事故关系到市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存权利,因此要重视环境监测站的工作,尤其是市级站的工作,首先要做好合理规划,严格把关,严格审批,以免为日后出现环境事故埋下隐患,其次是环境监测站要做好日常的监督工作,深入企业进行环境污染宣传工作,提高企业的重视程度,最后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增加演练次数与难度,并且要落实责任,只有这样市级环境监测站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保障环境安全。
[1]龚美兰.区级监测站对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J].莆田学院学报,2005,12(5):92-94.
[2]卢华.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思考[J].内蒙古环境科学,2007,19(4):108-110.
[3]边归国.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在突发性污染事故监测中的应用[J].干旱环境监测2003,17(4):20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