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环境科学类专业人才培养

2015-01-27 23:53关东明陈陆霞徐东耀于彩虹张文浩肖正豪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5年4期
关键词:专业性学科科学

关东明 陈陆霞 徐东耀 于彩虹 张文浩 肖正豪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北京 100083)

论环境科学类专业人才培养

关东明 陈陆霞 徐东耀 于彩虹 张文浩 肖正豪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北京 100083)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环境教育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本文针对环境科学类专业的发展历程、特点以及现有教学体系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概述,并且提出了几点环境科学类专业如何发展的建议,为如何培养应用型专业性人才提供参考。

环境科学类专业;专业特点;教学体系

环境科学类专业在全国范围内属于一个较新的专业,是伴随着环境问题的产生才发展起来的。这一学科综合性强,知识范围覆盖面广,理论与实际应用紧密联系。如何培养出“高素质、厚基础、重实践”的专业性人才是环境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而教学体系是否完善直接影响到教学成果,影响到学生就业和学科建设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确立学科特色,明确学科定位,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才能更好的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性人才。

1 环境科学类专业的发展历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一系列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这引起了全世界的共同关注。国外的环境教育开始于20世纪60、70年代,目前已得到迅速发展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的环境教育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此前虽也有一些关于保护生态及动植物的专业设置,但并未上升到环境教育这一理论高度。近年来,我国的环境教育事业正处于强劲的发展阶段,但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本身仍未能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学科专业体系。高等院校仍是目前我国培养环境科学类专业人才的主要阵地,以本科生、研究生、博士、博士后学位学生为主,近年来经各类研究院所培养出来的高素质、高学历的环境类科学专业性人才也在不断增加。20世纪90年代,我国共有200多所高校设立了环境科学专业,2006年据不完全统计开设环境类科学的高校约250所,西部地区11个省市也约有50所高校开设该专业。因此,环境类科学专业被人们称之为朝阳学科,环保产业也称之为朝阳产业。

2 环境科学类专业的特点

环境科学类专业是在不同的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也就形成了两个相近的环境科学类专业——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属于工科类,旨在培养以传统的水、气、固废为主的工程治理人才,更加注重实际工程应用类;而环境科学属于理科类,更加注重理论研究一些。本文所指的环境科学类专业是指包括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在内的大学科。

2.1 学科知识覆盖面广

环境科学类专业是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技术科学的综合交叉学科,内容广泛,涉及面广。在环境科学类专业学科的课程设置上,不同的高校开设情况也不尽相同,但核心知识领域包括环境生态学、环境学、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管理学、环境法学、环境经济学、环境工程学、环境规划学、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给排水工程等。这些课程之间大多是平行关系,缺乏纵向联系,这就导致学生对环境科学的知识是样样都学但却又样样学不精。

2.2 学科专业传承性强

我国大多数高校所开设的环境科学类专业都是在已有学科,如化学、自然地理、土壤学、医学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就造成了其传承性强,母系色彩浓重的这一特点。如地质类高校更加注重地质变化对环境的影响,石油类高校更加注重石油开采对环境的影响,矿业类高校更加注重煤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当然这种在原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环境学科专业特色更加浓郁,在专业方面的研究也更加深入,但是不好的一点就在于,原有课程在发展成一个学科的时候很多只是经过适当的增减,并没有形成很好的课程体系,这就造成了所谓的“拼盘”现象,严重影响了环境科学专业本身的教学体系,使得环境科学专业成为母系专业。

2.3 实践教学不可或缺

培养环境科学类专业性人才的最终目标是在于解决实际的环境问题,而不只是会纸上谈兵,这就决定了在该学科的学科建设方面实践教学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目前高等院校的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程范围内的实验教学,期中又分为公共基础实验课程、专业基础实验课程、专业实验课程三部分,短期的认识性环境实习,深入的生产实习,以及最终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整个实践教学其实是一个紧密联系、环环相扣、不可缺一的完整体系,只有首先在学校教育中进行简单的实验室动手练习,掌握基本的实际操作技能;然后经过短期并且多方位的实际切身的认识,并且选择一两个进行深入的生产实习,锻炼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再在之前的认识与实践过程中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这样才能培养出全方面、强动手的专业性人才。

3 环境科学类专业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环境科学类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环境污染防治、环境评价、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环境科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各类公司以及咨询机构的环境咨询工作,以及环境科学的教学、培训工作等。因此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该是具备环境可持续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能力的应用型及复合型人才。但就目前的环境科学类专业体系设置,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3.1 学科定位模糊

正如上文所述,环境科学类专业是一个多学科相互交叉的综

合学科,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就目前的就业形势而言,就业方向也是不尽相同,主要包括各级政府部门、环境保护局、城市规划局、城市建设局、环境监测站和各大中型企业的环保处、各级环保公司、污水处理厂、房地产公司、物业管理公司等,主要从事行业为资源开发、环境管理、环境规划与评价、环境监查、环境污染治理、环境经济分析、环境执法、学校的环境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如此之多的就业渠道为什么还会出现目前环境专业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呢?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在对该学科进行评价时,没有一个清晰准确的定位。对于毕业生,他们就像在普遍撒网一样,如果你问你主要想从事哪一方向的工作或者你的优势学科是什么,他们的回答可能也会模棱两可。只有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下,高校这个小环境中,给与环境科学这一专业明确的学科定位,让每一个有可能成为专业性人才的学生都清楚地知道他们要向哪个方向发展,并且明确自己改在哪个方向努力,才可以让培养出的每一个专业学生都成为专业性人才。

3.2 教学内容缺乏与时俱进

每个学校所设置的环境科学类专业不尽相同,但都大致可以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三类;或者也可以分为人文社科理论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应用课。不管课程名称是什么,但是学习的内容也都基本一致,而且许多高校目前的教学内容可能更新换代并不强,仍然采用传统的“满堂灌”、课堂上老师为主,学生只需要被动接受就可以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资源,与新型的环境问题适应性并不强,与现代高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结合并不紧密。这样一方面学生在接受教学内容时主动性差,一方面解决实际的环境问题的基础知识没有得到及时更新,对现代化高科技技术的应用仍然是一种陌生感,不利于学生今后在专业方向上的发展。

3.3 实践教学问题

众所周知,环境科学类专业人才最终是必须要具备解决实际的环境问题的能力的,但是能力从哪里来,那我们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去教会学生该如何办,当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从认知到了解到熟悉再到掌握的过程。正因为如此,几乎所有高校在设置该学科的时候,也在不同程度上设立了与专业基础知识课相对应的专业实验课,目的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首先在实验室条件下学会处理各种常用的的环境指标的测定与评价,然后对其进行分析,并学会如何有效解决特定的环境问题。当然实验室条件不断改善,实验仪器的不断更新也是使学生快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必要基础设施。在实验室学会动手操作的前提下,再经过生产实习,深入到特定的环境中去得到真正锻炼,将所学的知识真正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这样才可以培养出具有专业素质、并且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性人才。

4 环境科学类专业教学发展的几点建议

4.1 完善学科教育体系

首先应该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学校是教书育人,为国家未来持续快速的发展不断输出人才动力的重要基地,而教师则在知识传输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队伍的不断强大,是提高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关键。其次,应该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保持与时俱进。环境问题本就是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并且逐步引起广泛关注的,而教材的内容往往滞后于新知识和新技能的产生和发展,知识结构过于专门化,知识面狭窄,不能触类旁通,视野不够宽阔,思维不够活跃,创新意识不强,教学内容陈旧和教学方法单一,使得大学生创新能力水平未能有效得到提升。所以环境问题的解决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与环境有关知识的传授,必须在传统理论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新方法,新设备,新仪器的使用首先应该出现在现代教学的课堂上,以避免面临真正地环境问题,新型技术时出现的手足无措。最后,应该加强学科之间的纵向联系,不至于使学生出现与环境有关的知识都知道点,可没有一个方向是深入了解并且掌握的。

4.2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不管哪一门学科,首先掌握理论知识都是必须的,只有掌握了基本的原理,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但是实践在环境教育的过程中不可或缺,在学校可以通过保证理论课程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加大实验课程的力度,完善实验条件,更新实验仪器等条件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其次,高校应该通过各种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地深入社会进行实践的条件,充分发挥各种资源优势,如外请校外企事业环保专家讲学;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研究;学生参与企业问题的解决,如企业技术难题、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学生参与科研院所的科学研究;学生申请学校的学生科研课题;参与各种技能大赛;参加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与考试等,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平台。

4.3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能动性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能动性,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才能让他们更好的去吸收知识,应用知识。高校应该在保证基础专业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增大专业选修课的选择范围,为学生提供更多符合自己兴趣要求的选择。其次在实验阶段,将许多“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独立自主思考,解决实际问题,而老师则从独立传授知识变为指导互教,这样学生的自觉能动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5 展望

我国环境科学类专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但目前发展形势比较好,并且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对于未来国家能否持续有效良好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环境教育事业的目的在于,在现有学科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学科专业体系,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与时俱进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应用型专业性人才,为国家快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技术支撑,最终使得经济发展越来越好,环境问题越来越少。

[1]王焱,胡蓉,刘国东.中国环境专业学科发展探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3):1-4.

[2]董玉瑛,陈景文,马静,等.环境工程专业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途径的研究[J].教学研究,2006,29(6):2005-2008.

猜你喜欢
专业性学科科学
【学科新书导览】
气象宣传新闻性和专业性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声博雅徐兆宪 音响零售,品牌+专业性不可或缺
演员的专业性和多样性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中调协下发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人民调解员登记通知
“超学科”来啦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