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东亮
(黑龙江省绥化市环境监测站 黑龙江绥化 152000)
浅谈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温东亮
(黑龙江省绥化市环境监测站 黑龙江绥化 152000)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逐渐受到广泛的重视,与此同时本文巩固提出了完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补充建立量值溯源基准体系、建设和推广质量控制指标体系、提高环境监测人员技术能力和水平等4项上述体系提供了新的思路。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
环境质量监测管理(简称环境质监管理)是环境质监工作的重要环节,它的作用不仅局限在使监测结果公开公平公正和科学,也为环保事业增添了多重保障。随着环境质监技术不断提高,水平不断提升,环保管理的需求不断增加,任务日益繁重和复杂,建立、发展并完善环境质量监测管理体系文件已经迫在眉睫。在新的时代背景要求下,大力发展和推动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提高监管的质量和水平,将是环境管理走向公开化、法制化和科学化的必然趋势。
1.1 巩固完善监测技术体系
1.2 加强科研力度,及时更新监测技术的动态信息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迅猛发展,先进的仪器试剂的引进与研发,以及新的监测因素和水平的展开,时常出现监测的新旧方法与结果之前存在差异的可比性和权威性等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加大高端科学技术研发的力度和脚步,及时更新监测技术的动态信息,保证监测工作顺利进行,有理有据。
1.3 实施监测仪器详细监管制度,保证监测有理有据
为数不少的新的监测仪器在投入监测环节时,均存在监测操作规程不明晰、监测方法没有确立以及监测人员没有经过培训等现象问题。应借鉴环境监测标准方法来锁定实验室环境监测的管理模式,建立技术评审和准入制度,确立仪器公司提供数据的验证报告以及详细的图文说明材料,配合使用方(也即质监机构)制定正确而有效的实验监测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重庆市永川区人民医院366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经关节镜证实,均为单膝损伤,左膝164例,右膝202例,均以关节疼痛入院就诊,其中255例伴有关节绞锁、活动受限。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影像资料完整。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损伤部位、膝关节基础疾病或损伤等。
1.4 提高和维持监测技术水平,保证监测数据的权威性
尽管某些监测机构具备开展高水平监测的优势和特长,购置了先进的有关监测活动的仪器设备,但在监测方法没有得到统一和确立的情况下,为保证监测数据的可比性、可靠性、公正性和权威性,提高和维持监测技术的相对稳定就显得至关重要。
1.5 建立监测方法验证的相应机关,保护监测工作标准质量
应将制定监测方法的相关机构和工作人员同验证整理分析数据的监测者分工而治以保证监测的力度,确保监督验证的所有环节和监督过程的准确性况参照标样的定值管理模式,逐步设立合法的将环境监测验证机构,保证验证方法基础下获得的数据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基准是量值传递和溯源的基础,在仪器校准、方法验证、质控考核、分析测试以及检事仲裁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1 建设基础监测标准实验室,辅助国家基础监测的政策和行动
针对已经设定了国家基准的环境监测实验室仪器和相关参数,结合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实际发展动向和状况,逐步建立具有环境监测标准和特色的基准实验室,填补量值溯源的遗漏点未能有效解决的和环境监测工作过程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2.2 建立量值溯源规程,健全行业技术体系
针对还未能有效建立检查判定或按照指定方法和规程实施校准的系统、参数和仪器等,应尽快建立相应规程以确保量值溯源的实施和进行并建立与之相对应的技术评审判定制度。尤其是需要尽快开展监测仪器的应急措施、在线监测或全自动监测的技术空白。
2.3 恢复质控实验室,承担质量控制重任
在标准样品类别、浓度和有效监测范围有限的情况下,对标准样品产生了严重依赖性的质量监测模式使得质量控制的范围和环节暴露出许多技术空白和监管盲区。所以我们应尽快恢复和设定质控样品的研发团队、研发分装样品、自主实施仪器校准、自主验证判定校准结果等,满足监测和控制环节中的工作需要。
质量控制体系是评估质量监测控制效果的实际依据,是使质量控制措施具有法律效力的技术基础。当前,因质量控制和监测结果来源不一致而导致监测范围和活动不能得到有效而合理的规范化,从而导致监管盲区持续存在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盲区不仅造成质量监管和控制的漏洞,而且直接影响监测部门展开的监测行动的法律效力。
3.1 重视质控措施研究,强化监测过程的质控
应在监测方法的开设与建立和巩固中,重点强调质量控制措施的严格标准化要求,建立一条非经验主义的,不过分依赖样品而进行监测的新思路,强化关键控制点和对终了结果控制的力度,建立更加完善的监测技术的体系和团队。同时,应不断深入研发和探索新的监测控制技术和手段。
3.2 注重质量活动策划,主部实施项目和任务管理
针对当前环境质量监测工作中质控在策划性方面相对薄弱的现象分析,应强调大力推广质量控制和监测的活动工作,并建立具体细致的质量监测控制的目标和任务,尤其是建立按照项目或任务实施管理的模式,改变责任不明的管理状况,明确质量控制中对各个数据类别的统计方法,实现环境监测控制数据与质量分析结果同步报送同步审核,并定期实施定量考核。
3.3 建立监控指标管理体系,完善监控审核体系
现阶段下,环境监测系统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发展还在初步阶段,严重影响了质量监测和控制活动的开展。我们应广泛开展技术研发和探讨,加快脚步建立针对不同监测范围、监测技术、监测内容、质量等级等的有效控制途径,并有效利用上述途径,同时完善质量控制审核体系。
3.4 树立质量控制目标意识
应树立质量控制目标和环境监测控制指标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的意识,确立合适的有效的环境质量控制措施和环境质量控制指标,并针对不同监测范围、监测技术、监测内容和工作条件下的环境监测活动,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进行监控。
3.5 参考环境监测技术的监测数据,建立相关质控指标
环境监测工作需要建立相关可行性的说明,且应充分反映其与质量控制指标的异同。所以实验室应根据技术范围和工作需
要,在满足一定监管标准的基础上建立尽可能完善的质量控制指标。组织质控考核时,也应根据考核范围和实际情况,确定高效和切实可行的质量控制指标。
应让相关环境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准和工作经验和受培训的程度均有效而稳健的提升,与此同时,各环保监测地区的设备发展和技术支持水平的不均衡差异性还需要得到改善。不断提升环境相关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质量是提升监测质量的有效措施。
4.1 加大培训力度,加强技术交流
开设技术培训班主要是通过实施相关监测的技术培训,推动和促进技术交流的有效方式。与此同时也应该按照监测技术发展动向和趋势的工作需要,有效设计和充实完善培训内容,把握技术培训的重点,纲举目张。
4.2 丰富培训形式,提升培训实际作用
针对日益发展迅速的监测仪器和环境监管人员的多种培训需求,应建立并发展充分合作和充分互动培训制度,设立专项环境监测培训基地或开放性监测实验室,有效解决相关监测人员和相关监测技术水平在局部地区持续低靡的现状。开发各种培养和训练也是普及监测技术的重要手段之一。与此同时,丰富的教学模式和贵相关人员学习活动的鼓励也具有不可忽略的辅助效果。
4.3 建立深度教育机制,激发在岗培训热情
基于监测机构管理体系不完善、监测标准繁杂、监测技术众多和监测手段多样而各有差距等的实际情况,应充分思量环境监测科学的客观性,建立和推广深度教育机制,激发相关人员的在岗培训热情,给监测项目以广泛的、有效的可靠的技术支持。
4.4 巩固和完善考核机制,推进在岗人员的考试和考核
随着监测领域的不断扩大和深入,监测方法和监测项目的增多以及推广,在岗人员的考试和考核的难度和深度都在不断加大我们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完善考核项目库,高进考核方式和更为细致的管理模式,同时加大监督力度,有效地、准确地、高效地把握考核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促进监测水平全面的提高。
鉴于监测工作,同时也为技术手段的需要,我们需要深入了解相关有效的手段来明确计算的测量方法和环境监测质量控制过程。统计分析方法的合理和有效使用将让数据更有效被使用和帮助我们作出合理的判断,提高了公众的信心。独立的研发和推广将建立环境监测系统的发展带来无穷的动力。
[1]马建宏.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中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体系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
[2]戴秀丽,许燕娟,承燕萍.中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监测体系现状研究及完善建议[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
[3]徐捷,段玉森,黄嫣旻,潘骏,魏海萍,高松.上海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体系规划设计[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9.
温东亮(1983—),男,黑龙江绥化,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