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亮
(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重庆 400016)
重庆市次级河流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探讨
陶亮
(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重庆 400016)
通过调查重庆市部分次级河流流域水环境,从流域污染源调查、污染负荷及环境容量、整治方案等方面对重庆市部分次级河流流域水环境整治进行探讨。
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
重庆市主要次级河流沿线均聚集了大量集中城镇,近年由于城镇化快速发展,城镇人口聚集和产业集中步伐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监管手段有待加强,执法力量还有欠缺,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有些不能达标排放和未经收集和治理直接排放,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致使次级河流流域部分区域水质恶化。长此以往,必将影响流域广大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贻害子孙后代。因此次级河流流域水环境污染已经到了非痛下决心彻底整治不可的地步。综合整治次级河流流域污染是改善民生、确保饮水安全的惠民之举,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需要。
次级河流流域污染现状调查一般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现状、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和内源污染几方面进行调查。其中点源污染主要包括工业污染源现状、城镇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污染现状三个方面;面源污染主要包括农田施肥流失、水土流失、畜禽养殖、农村居民生活污水、老垃圾堆场;内源污染主要是河道底泥污染。
根据对多条次级河流的现场调查,流域内主要污染源一般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水土流失、畜禽养殖污染以及老垃圾释放污染,主要污染物为COD、NH3-N、TN、TP。主要污染源呈沿河道分布的特性,同时河流水质情况受两岸污染源的影响,呈现上游情况较好,下游逐渐恶化的趋势。以重庆市境内临江河为例,根据监测资料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临江河源头会龙桥断面以上(宝峰镇境内)受污染情况较好,临江河流域沿途城镇的污染对临江河造成了相当程度的污染,到了下游监测断面,河流水体水质的指标数值已出现了下降,水体已不能满足临江河水体功能目标的要求。引起临江河水质变差的主要污染源在于畜禽养殖、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农业面源污染等与居民生活活动相关的污染源。
根据现场调查及基础资料分析,可以得出重庆市境内部分流域水污染存在的普遍原因主要有以下七点:
2.1 流域城镇生活污水沿河大部分乡镇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或经简单处理后,直接排入流域及其支流,对流域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2.2 城镇生活垃圾大多沿河露天堆放,垃圾中大量污染物质经雨水冲刷、河水浸泡、洪水席卷直接进入水体,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2.3 流域内的部分企业工业废水未达标排放,造成对河流水质的污染。
2.4 农田施肥、农药不科学使用导致大量氮、磷营养物质进入水体,形成面源污染。
2.5 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大量的污染物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
2.6 流域干流及支流沿线分布较多规模化及分散畜禽养殖场所,部分畜禽养殖的粪便未经有效处理后排放,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2.7 部分集中居民点较多的河段底泥污染严重。
污染物随污水排入水体后,经过物理的、化学的与生物化学的作用,使污染物的浓度降低或总量减少,受污染的水体部分或完全恢复原状,这种现象称为水体自净或水体净化。河流水环境容量是指河流控制断面满足规划的环境目标下,该河段单位时间内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数量,或指一定水体在规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的污染物量。
考虑流域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排污状况、水体水质目标以及水环境管理方面的需求等因素,确定水环境容量计算的边界条件如下:
3.1 选择河流(河段)进行水环境容量计算;
3.2 选择各河流(河段)近10年的最枯流量作为设计流量;
3.3 选择的断面应达水质标准所规定的污染因子浓度上限值作为目标约束条件;
3.4 假定现有排污口位置不变,河流(河段)的支流作为排污口考虑。
对于河流而言,一维模型假定污染物浓度仅在河流纵向上发生变化,主要适用于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河段:(1)宽浅河段;(2)污染物在较短时间内基本能混合均匀;(3)污染物浓度在断面横向方向变化不大,横向和垂向的污染物浓度梯度可以忽略。
如果污染物进入水域后,在一定范围内经过平流输移、纵向离散和横向混合后达到充分混合,或者根据水质管理的精度要求允许不考虑混合过程而假定在某一断面处或某一区域之外实现均匀混合,则不论水体属于江、河、湖、库的任一类,均可按一维问题概化计算条件。
若河段长度大于下式计算的结果时,可以采用一维模型进行模拟。在一个深的有强烈热分层现象的湖泊或水库中,一般认为在深度方向的温度和浓度梯度是重要的,而在水平方向上的温度和浓度则是不重要的,此时湖泊水库的水质变化可用一维来模拟。从环境最不利的角度考虑,容量测算设计水文条件是保证率为P=90%的枯水期平均流量及相应的设计水深、设计流速、设计水面坡降等。
4.1 工业污染源整治方案
工业污染源严格执行国家和重庆市产业政策,坚决淘汰落后工艺,从源头上控制住工业水污染。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强对重点污染企业集中监控,对达不到排放标准企业实施限期治理。对排污量大的企业进行重点监控。同时规范工业园区环境管理,园内的工业污水采取集中处理的方式,限期完成园区集中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以实现规模环境效益。
4.2 城镇生活污水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不同流域污染负荷预测和环境容量的测算,结合各流域水域功能的要求,针对流域沿线城镇生活污水污染严重的镇域进行集中治理。目前重庆市要求各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城镇污水厂污水处理工艺选择应符合运行稳定可靠、管理简单、建设投资低,运行费用低的原则。根据国内外城镇小型污水处理厂经验,结合重庆市流域实际情况,推荐选用CASS、CAST、生物接触氧化等适合三峡库区小城镇污水厂的处理工艺。
4.3 城镇生活垃圾实施方案
按照《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修编规划》,结合流域范围内各乡镇分布情况,充分利用现有垃圾填埋场功能,合理布局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完善垃圾收运系统建设工程的实施。根据重庆市流域沿线乡镇生活垃圾成分特点,以及垃圾产生量少、分散等特点,推荐采用卫生填埋处理工艺。
4.4 农村面源治理实施方案
主要针对农村散户,以农村连片水环境综合整治和“一池三改”为主要建设内容,对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染严格按《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畜禽养殖区域划分管理规定和重庆市畜禽养殖区域划分及养殖污染控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各流域涉及区县的相关规定进行治理。
为从根本上消除农村面源对河流的污染,应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加快流域农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和生态农业。调整种植结构,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节约型农业技术,建设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绿色食品基地等。在流域沿线重点区域,可着力发展休闲观光等低污染农业,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
4.5 河道生态修复整治方案
按照“清淤清漂、固堤护岸、蓄水补水、防洪防枯、生态修复”的治理思路,工程治理与生态治理结合,河道综合整治、河岸生态建设与流域产业开发并重,全面整治河道污染。划定、控制并合理利用河道岸线,大力实施生态河岸带建设,保护河流自然地形地貌,防止大开大挖。
次级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为了确保三峡库区影响区水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目标的实现,一方面各责任部门和区县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大实施力度,切实承担起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也需要国家和重庆市给予相关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