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陶艺在国内外城市公共空间的应用现状

2015-01-27 16:33:49程红璞徐玉玲
中国陶瓷工业 2015年1期
关键词:唐山陶艺壁画

程红璞,徐玉玲

环境陶艺在国内外城市公共空间的应用现状

程红璞,徐玉玲

(唐山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环境陶艺作为公共艺术在诸多国内外城市公共空间的应用,对于体现城市的文化内涵,提高城市的形象品味,改善公众的生存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环境陶艺;公共空间

1 环境陶艺介入城市公共空间的时代背景

二战后,很多文化城市变成一座座废墟,人们开始对城市进行系统改造和建设,提出了公共空间设计的概念。在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许多城市的新意象改造,是依据环境配套设施的实用功能性和艺术审美性以及它们与公共空间的和谐统一性进行的。然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导致在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中,城市面貌出现新的雷同:世纪广场、微缩景园、大草坪、大树进城等曾经盛行一时,甚至在各地城市中都能找到华盛顿白宫、巴黎凯旋门、天安门等粗糙的仿制品。

城市规划设计者们很少去思考如何凸显该地特色和文化创意,因而容易形成“千城一面”、个性不强的空间形态。许多具有历史传统的旧城区被一一拆除,取而代之的是高高耸立的现代化摩天大楼,开 阔 的 景观大道,空旷的广场和大面积的绿地……然而,当我们回过头来审视这些现代化的建筑及城市景观的时候却发现:人仿佛已失去了在城市中的位置。鉴于此,城市的空间规划形象化设计所反映出的是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对人的忽视。这就难免会使人们在城市生活中出现焦虑、烦躁等现象。环境心理学研究认为,人与环境具有相互作用的关系,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人可以改变环境,同时,人的思想和行为也可以被环境所影响。

这种不研究本土特色文化,却盲目克隆外国外地成果的行为比比皆是,其所复制的东西因缺失文化价值,早晚会陷入被拆除的命运。因此,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必须摆脱桎梏,走创新之路,用实际行动营造原创现代城市空间。尊重文化差异性,传承历史文脉,是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的重要原则,据此而设计建造的公共空间易为市民大众所认同。

城市文化和文化力是城市软实力的组成要素。在公共空间建设中,利用文化设施、文化活动及建筑艺术、环境艺术来表现城市文化主题特色,对提升环境文化品味和社会教养水平会起到潜移默化作用。

环境陶艺作为公共艺术形式介入城市,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当代诸多艺术形式中,陶艺具有原始性、现代性和公共性等特征;陶艺在建筑和环境领域空间的运用已成为必然趋势,比如陶板壁画、陶艺景观工程,都是建筑工程重要部分。广义的环境陶艺还包括室外公共空间中的大型陶艺壁画、景观墙、陶雕小品和室内公共空间中的壁画、日用陶艺品以及陶艺装置等,它们在城市公共空间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2 国外城市公共空间环境陶艺应用现状

中国早在2000多年前发明了瓷器,并以其精美绝伦的瓷器艺术震撼欧洲,促进了欧洲乃至世界的陶瓷艺术的发展。然而作为陶瓷艺术重要转折的现代陶艺却出现在19世纪中后期的欧洲,由莫利斯所倡导的恢复手工艺运动为现代陶艺的出现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基础。不过,真正将现代陶艺发扬光大的是亚洲的日本,以八木一夫为代表的“走泥社”,把陶艺从实用器物的约束中彻底解放出来,摒弃用途,成为纯粹的造型,通过陶艺作品,真诚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作为现代陶艺中的一员,欧洲、美洲及亚洲的日本和韩国的环境陶艺起步较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比较成熟。早在20世纪50年代,西班牙著名的雕塑家、陶艺家米罗就成功地为设立在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总部设计制作了独立陶板壁画景观。

作为独立的陶板壁画景观,这件环境陶艺作品至今仍然被人们所推崇。在那段时期,陆续出现了一大批环境陶艺大师,除了米罗还有日本的会田雄亮,美国的露丝、辛莫曼、梅森,挪威的可丽斯太斯,荷兰的巴巴拉,加拿大的柏得利,西班牙的梅斯特等。比如日本的会田雄亮设计并实施了许多陶艺景观工程,像地铁壁画、神户人工岛陶艺户外景观工程《陶与水》、巨型陶板壁画等。美国的辛莫曼和梅森也以巨型陶艺作品参与到环境艺术中来。在西班牙瓦伦西亚的高速公路旁,梅斯特的环境陶艺作品让人惊叹,他那如建筑般的陶艺作品竟达几十米之巨,其宏伟气派可想而知。同时,还有许多陶艺家在不断地加入环境陶艺的行列,如美国的温·黑格比、库瑞儿、日本的伊藤公象等。温·黑格比的陶板壁画作品《大峡谷》采用古老独特的乐烧工艺,色彩变化丰富,突出了陶艺材质本身的魅力,这种丰富的视觉效果是其他材料所无法比拟的。

由此可见,在经济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大众的审美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大众的参与性越来越强,使得环境陶艺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以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已经进入相对成熟的阶段,他们的成功对于我国的环境陶艺发展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

3 国内城市公共空间环境陶艺应用现状

国内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繁荣应该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观念的改变和经济的繁荣激发了各个方面对艺术的渴求与向往。在城市建设方面,原来的城市环境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大众的广泛要求,特别是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极大地推动着城市建设改造的步伐。由此,公共环境和艺术的建设便进入了一个繁荣的阶段(藤守尧,1998)。尤其是在一些国内大中城市,公共环境艺术发展更是迅速,1979年由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美院)教师祝大年教授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航站楼设计的陶瓷壁画《森林之歌》,运用了3000多块陶瓷壁画,其内容和表现方法充满了中国文化的特点,在当时引起巨大轰动。可以说是当时公共环境建设中的一个代表。目前环境陶艺在诸多不同种类的公共环境作品中已经占据了一定的比例。

驰名中外的千年“瓷都”景德镇,近几年在城市形象建设中,充分运用悠久的陶瓷文化优势和陶瓷资源优势,在城市环境建设中融入环境陶艺,环境陶艺已经成为“中国瓷都”的文化视觉符号。从作品上看,在设计环境陶艺作品时,创作者充分考虑了作品与其周围环境和建筑的融合问题。比如景德镇街头的青花陶瓷、入市高速路口的标志性陶瓷景观柱、高速公路旁的山体陶艺壁画、休闲广场的环境陶艺小品、街头陶艺景观等,以现代陶艺的造型形式,传统的青花装饰方法结合中国传统艺术剪纸、山水画、印染等,呈现给公众一种全新的艺术感觉。在景德镇的城市公共空间中,环境陶艺无处不在,处处体现出瓷都的城市形象。让走进景德镇的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这座千年陶瓷城所独有的陶瓷文化魅力。

在广东佛山的城市广场上也可见到标志性环境陶艺的存在,作品采用当地质朴的陶土,运用多种肌理手法和几何体块的构成方法,构筑了一个宏伟、开放的世纪之门形象,体现佛山作为一个新型的城市所具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城市特色。不管是景德镇,还是广东佛山,都是中国著名的陶瓷产区,城市的管理决策者能够根据城市的特点及文化内涵进行建设,使环境陶艺作品融入城市公共空间,让人们在欣赏或使用作品的同时能够感受到该城市的悠久历史传统和文化底蕴。

在城市环境陶艺建设的过程中,有些设计创作者仅仅考虑了作品自身的视觉效果,并没有考虑到作品与城市、作品与环境以及作品与人的关系。当然有些主题性环境作品设计者水平不高,只是一些简单几何形体的拼凑,这样的作品根本无法表现城市的特色与内涵,同时也不容易被广大群众所接受。环境陶艺在城市中的创作题材和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是以哪种形式,都应围绕着其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属性进行表现。不同的地域、城市和国家,其历史发展进程各不相同,甚至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会直接影响城市的文化属性,或者说,没有两个文化背景完全相同的城市,不同城市的人群对各自城市的认识都有很大的区别,所以环境陶艺的建设一定要以其所在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为汲取素材的的依据,创作者必须根据城市的不同特点及环境特点进行创作,通过环境陶艺这种手段将这些内涵表现出来。例如:景德镇陶瓷学院国际陶艺交流中心的环境陶艺壁画作品《千年圣火》,主要运用了浮雕和彩绘的方法进行制作,演绎和表现景德镇青花瓷的制作历史,创作者是景德镇陶瓷学院著名陶艺家郭文连教授,陶艺家创作时充分利用景德镇的原料及其传统的青花装饰手法,在创作形式、表现手法上进行了突破和创新,将青花的艺术魅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件作品在陶艺大厅的环形墙壁上延展,从视觉上给人以震撼,从而引发观者对青花瓷古老历史及其美学品格的赞叹。由此可见,优秀的陶艺作品不仅要与环境相融合,其作品本身所承载的城市文化、城市精神和历史传统是打动公众、引起公众共鸣的最重要的品格特征。

作为“北方瓷都”的唐山,近几年对中心城区进行了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在建筑外装改造、夜景亮化、道路广场绿化等方面进行了合理规划。唐山政府近几年加大了打造“文化名城、经济强城、宜居靓城、滨海新城”的力度,改造旧街道,重建凤凰山公园、大城山公园、大钊公园,建设南湖大公园,开辟环城水系……这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使得唐山的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街道开阔,公园也从封闭式走向了开放式,广场的景观绿化更加吸引公众的视线……

但从人文的角度观察,还是缺少能体现城市文化内涵的和人文精神的艺术作品,陶瓷文化的意味、形象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今天走遍东西缸窑、建设路、新华道、文化路等主要街道,游览纪念碑广场、会展广场、大城山公园、凤凰山公园、南湖公园等代表性的广场和公园,欣赏环城水系两岸的景观绿化,基本上见不到与陶瓷有关的雕塑、壁画、装置等陶瓷艺术,这与“北方瓷都”的盛名是不相符合的,但是要改变这种状况并不是很难的一件事情。

就唐山而言,环境陶艺既能成为“北方瓷都”的文化符号,又能提高城市的文化品味。环境陶艺作品与现代人居环境相融合,使自由奔放的现代陶艺与浪漫舒适的城市环境相得益彰,给人们带来艺术化的审美享受。

通过调查,笔者惊喜地发现,在唐山不少地方可以看到环境陶艺零星介入公共空间的实例,但大部分环境陶艺还停留在室内公共空间范围,面对的是小部分群体,而不是唐山所有的市民。而在室外,如广场、街道、公园这些公众聚集较多的开放的公共空间中,却很少有环境陶艺作品。笔者通过对唐山的公共空间调查发现,在大钊公园内的建筑物外墙上有一幅《江山多娇》的釉上彩绘作品,这幅作品不论是作品的内容还是形式,题材陈旧,形式不具现代美感。其整体感觉与周围的环境并不协调,同时也与现代的城市环境建设格格不入。在唐山市中心的唐山百货大楼上的一件环境陶艺作品,大楼虽然几经装修,但依然保留着一块80年代由中央美院设计,唐山雕塑壁画装饰厂制作的《龙凤呈祥》陶瓷浅浮雕壁画,以高温陶瓷颜色釉点缀,形成丰富的视觉效果,展现了唐山人民祈求吉祥幸福的美好愿望。其他的都是室内公共空间的环境陶艺作品。如唐山火车站大厅大型《唐山全貌》三彩沥粉陶瓷壁画,采用鸟瞰的全景式构图方式,向唐山火车站来来往往的人们展示了唐山这座工业城市的全貌。笔者创作的唐山人大政协办公大楼《唐山颂》陶瓷浮雕壁画,采用质朴的陶土,以浮雕的表现手法展示了唐山的工业文化历史,如陶瓷、水泥、开滦煤矿、第一辆龙头火车机车、曹妃甸的发展等,向人们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和未来的宏伟蓝图。壁画色彩质朴自然,体现了“北方瓷都”的地域特色。

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环境陶艺介入城市公共空间,大都采用壁画形式,陶塑等形式的环境陶艺作品鲜见。这种现象的存在,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说明在唐山的城市公共空间中,环境陶艺还有参与与发展的广阔空间。

环境陶艺以其材料的独特性、创作手法的多样性、表现形式的多元化而受到陶艺家及建筑设计家的关注,环境陶艺与建筑相结合的机会越来越多,国内外介入城市公共空间的优秀环境陶艺作品也越来越多。

[1] 安秀. 公共设施与环境艺术设计[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2] 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M]. 范景中, 译. 天津: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8.

[3] 黄景藏. 浅谈环境陶艺肌理的制作与运用[J]. 中国陶瓷工业, 2012(2).

[4] 王亚红, 程幸. 基于建筑设计“文脉”原则的环境陶艺设计[J]. 陶瓷学报, 2010(2).

The Status Quo of Environmental Ceramic Art in Public Space in Chinese and Foreign Cities

CHENG Hongpu XU Yuling
(Tangshan College, Tangshan 063000, Hebei)

Environmental ceramic works have been adopted as art objects in public space in many cities at home and abroad. They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embodying urban culture, improving a city’s image and enhancing the living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ceramic art; public space

TQ174.74

A

1006-2874(2015)01-0060-04

10.13958/j.cnki.ztcg.2015.01.014

2014-10-15。

2014-10-18。

程红璞,男,讲师。

Received date:2014-10-15 . Revised date: 2014-10-18.

Correspondent author:CHEN Hongpu, male, Lecturer.

E-mail:taoxinzhai@qq.com

猜你喜欢
唐山陶艺壁画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唐山分行
壁画上的数学
唐山香酥饹馇圈
北朝、隋唐壁画
收藏界(2018年5期)2018-10-08 09:10:54
“疯狂”的陶艺
小学生导刊(2018年1期)2018-03-15 08:02:40
学陶艺
做陶艺
帮壁画“治病”
学与玩(2017年6期)2017-02-16 07:07:26
王大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