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新意识绽放于青花粉彩之间
——艺术瓷创作题材突破的思考和希望

2015-01-27 16:33:49
中国陶瓷工业 2015年1期
关键词:陶艺家艺术创作题材

刘 坚

让创新意识绽放于青花粉彩之间
——艺术瓷创作题材突破的思考和希望

刘 坚

(景德镇学院,江西 景德镇 333000)

在艺术瓷创作中,加强对题材的突破,倡导并鼓励原创,是陶瓷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题材突破,有三条思路,一是引入现代摄影艺术作品;二是直接在陶瓷载体上的原创绘画;三是将将古典诗词和书法艺术注入陶瓷艺术。在陶瓷艺术创作大军的队伍中,争取画家、诗人和书法家们的加入,参与陶瓷艺术的题材原创,会对强化原创意识,突破题材局限,拓宽陶瓷艺术发展道路,起到显而易见的作用。

青花;粉彩;陶瓷艺术;创新意识

艺术瓷是以观赏收藏为主要功能的陶瓷产品,其价值体现除了一般生活瓷的工艺水平之外,更多了一份文化内涵。

长期以来,艺术瓷的创作以陶瓷绘画和陶瓷雕塑为主要手段。而在题材方面,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传统国画的山水花鸟及古典人物画作品的借鉴或移植;二是现代摄影绘画作品的借鉴或移植。因此,这类艺术瓷作品中,大多数作品仅就题材内容而言,并不能观赏者带来什么全新的欣赏元素,而只是从材质上和陶瓷工艺水平上,体现出某种手段的创新而已。那些移植来的传统绘画作品,人们早已“眼”熟能详,对于它们所描绘的内容,已激不起品味把玩的审美冲动,这就像看一折由京剧传统剧目改编成的地方戏,剧情内容早已了如指掌,人物命运、情节发展已毫无悬念,欣赏的只不过是唱腔表演。

在题材内容方面具有“一度创作”性质的原创性作品可谓寥若晨星。

于是这种现状就使得艺术瓷的艺术创作不知不觉走入了一条狭窄的胡同——只关注工艺技术,不注重艺术创新;只关注手段变化,不注重题材开掘。我们担心,长此以往,陶瓷艺术家的艺术创新意识必将逐渐淡化,其艺术创作能力也不可避免地会日趋退化。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在当今的景德镇陶瓷艺术界,我们所看到的许多冠之以“陶瓷工艺美术大师”名号的人,实际上已经与原来的陶瓷工匠没有多大区别。而现在的许多陶瓷工匠,也正是在为一些陶艺大师们“捉刀代笔”,他们每天所做的,就是在瓷板或花瓶上,精心复制那些陶艺大师从别人的国画或摄影中复制来的画面,然后再在这些复制品上,署上陶艺大师的大名。

就是这样的“陶瓷艺术作品”,这样的复制品的复制品(甚至是复制品的复制品的复制品),正源源不断地进入陶瓷艺术品市场,挂上消费者的墙头,摆上消费者的博古架。久而久之,陶瓷艺术创作的误区,必将成为陶瓷艺术欣赏的误区;而陶瓷艺术欣赏的误区,又怎么会不反过来加深陶瓷艺术创作的错误意识和观念?

如果任其发展下去,终有一天,陶瓷艺术将不复存在。即使存在,也只是一门祖先留下的手艺技术,而不是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陶瓷艺术。

要想避免这一可悲的结局,就必须转变观念,在艺术瓷创作中,加强对题材的突破,倡导并鼓励原创。

当然,题材的突破,并不等于原创;但原创一定会是题材的突破。

在传统的陶瓷绘画题材之外,引入现代摄影艺术作品,实际上也是一种题材突破。这样的突破,虽然没有脱离复制移植的窠臼,但毕竟也是一种创新思路,至少也表现出了陶瓷艺术家的创新意识。而这种题材突破方式,也是有高下雅俗之分的。

说它有高下之分,是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摄影艺术作品都适合于移植到瓷板或瓷瓶上,首先就有一个选择眼光的不同。其次,在适合于移植到瓷板或瓷瓶上的作品中,哪些画在花瓶上更好,哪些画在瓷板上更好,哪些能体现出陶瓷釉面的光洁特点,哪些能利用上陶瓷堆花的手段,表现出强烈的质感,都是需要陶瓷艺术家们的审美思考和创作思维的分析判断的。能不能达到最佳的审美效果,就是由创作水平高下决定的。

说它有雅俗之分,是因为陶瓷艺术毕竟是中国传统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形式之一。只有符合传统美学观念的内容,才能与这种载体形式和谐一体,否则就会不伦不类,甚至低俗不堪。前些年,我们就看到过有些人尝试在陶瓷上画裸体女人,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佛头着粪。那就像给公主画上胡子,给皇帝系上领带,让人哭笑不得。所以这种作品注定是要被淘汰的,后来基本上销声匿迹了。

温州方言的历史面貌不见于或很少见于历史文献,瓯越语方言语汇往往是历史形成,世代口耳相传,缺少书面文本,这也给语料收集、研究、汇录增加了难度。盛教授为了写这本书,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和文献查询,历时近五年时间,比较全面地收集了瓯越语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等语汇。据粗略统计,全书共收集到瓯语语汇4000多条,越语语汇3000多条。而这些材料是前人还没有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研究过的,这为该书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翔实、可靠的语料。

因此,陶瓷艺术家们,尤其是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陶瓷艺术专业的教授讲师们,在这方面如果能作出更多的表率,应该会给题材突破带来较好的影响,也能在题材突破方面较快地收到成效。

原创是题材突破的另一种途径。它能直接扩大陶瓷艺术创作的题材,具有彻底摆脱复制移植式的创作窠臼的性质和开拓陶瓷艺术创作道路的重要意义。

能承担这一使命的,应该有两类主要人物。一是受过高等学校陶瓷艺术专业教育的陶瓷艺术家;二是虽没有受过陶瓷艺术专业教育,但绘画和雕塑水平较高的画家和雕塑家。

应该说,受过高等学校陶瓷艺术专业教育的陶瓷艺术家,都会有绘画或雕塑创作的基本功,很多陶瓷艺术家同时也是画家或雕塑家。这批陶瓷艺术家是陶瓷艺术原创题材发掘的最重要的主力军,当然应该首当其中,当仁不让。他们的作品一旦问世,应该很快就会被陶瓷艺术界奉为典范,模仿借鉴。但我们不希望陶瓷艺术界仅仅模仿甚至复制他们的作品,而是能从中借鉴他们的创作思路和创作方法,形成一种陶瓷艺术创作的原创风气。

第二类人物也很重要。尽管他们没有进入陶瓷艺术领域之前,对陶瓷艺术知之不深,但他们的创作意识一般会很强,一旦进入陶瓷艺术领域,这种创新意识会给陶瓷艺术界带来极为重大的影响,对于转变当前陶瓷艺术创作观念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实际上,目前的陶瓷艺术界就有一大批这样转型过来的艺术家,他们的进入,可以说为陶瓷艺术创作带来了新的生机。其中有些人,已经成为陶瓷艺术创作的先锋力量。这类人物越多地加入,原创的活力势必越强;而原创意识如果能够蔚然成风,又将反过来吸引更多的画家和雕塑家将目光投向陶瓷艺术,成为一种良性地循环。

关于题材突破,还有一条思路,也属于原创性的。那就是在绘画和雕塑之外,将古典诗词和书法艺术注入陶瓷艺术。

诗词书法,原本在传统的国画艺术中就是非常重要的元素,经常是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在目前的陶瓷艺术作品中,也不乏其例。

不过,诗词书法除了配合国画之外,还是一门相对独立的艺术,具有很强的中华文化特点。但在传统的陶瓷艺术作品中,它们却没有能独立充当主角。近年来,已经有人尝试过在陶瓷上题诗,准确说是纯粹的文字,没有绘画。或者有绘画,也只是点缀,或作为背景。他们名之为“诗瓷”。

将古典诗词作为艺术瓷创作内容的主角,借助书法艺术,置入陶瓷艺术作品中,其实是一条更有利于扩大原创道路的办法。

第一,诗歌创作的周期,会比绘画作品创作的周期相对要短得多。灵感来时,一挥而就,一日数首甚至数十首都有可能,笔者平常好写古典诗词,在这方面就有亲身体验。而绘画艺术由于艺术品类本身的原因,是绝不可能有这么快的创作速度。因此,原创诗歌作品在数量上就一定会比绘画作品多许多倍。试想想古代流传下来的名诗数量与名画数量的比例,就不难同意这一点。

第二,写字会比画画容易掌握得多,会画画的人都会写字,会写字的人不一定都会画画 。举个例子,在陶吧里学做陶瓷的人,拉好坯之后,能在上面画上几笔画的人不多,但在上面写上几个字却是人人都能做到的。所以,在普及陶瓷艺术的创作过程中,以题写诗词为主显然更有利于普及。

当然,有人会指出,也许所有的陶瓷艺术家都会画画,但未必都会作诗。不会作诗的陶瓷艺术家怎么可能以诗词书法作为原创作品呢?还有,陶瓷艺术家都会写字是不错,但写出的字未必都能达到书法作品的水平。

这就引出了我们另一个想法,那就是,在陶瓷艺术创作题材突破的队伍中,还应该有另两类人物:诗人和书法家。

当以诗词书法作品为艺术瓷创作内容的主角时,实际上需要三类人物的合作:诗人、书法家和陶瓷艺术家。

当然,也有的陶瓷艺术家能一身兼备三种能力,也有的诗人或书法家能一身兼备两种能力,那固然最好。但分工合作,共同创作,艺术创作活动中并不鲜见,比如歌曲创作,通常就是词作家与曲作家的合作;而影视艺术作品,参与合作的人就更多了,剧作家、表演艺术家、摄影艺术家、化妆师、音响师等等,无一不可。因此,陶瓷艺术创作中,三类人物联手应该能够成为一种常态合作形式。

这样一来,实际上等于无形中又扩大了陶瓷艺术创作大军的队伍,吸引了更多领域的人来关注、参与陶瓷艺术的题材原创,对于强化原创意识,突破题材局限,拓宽陶瓷艺术发展道路,也是具有显而易见的作用的。

以上是笔者对于艺术瓷创作题材突破的几点思考,有些想法,也许在实践过程中,不一定那么容易,也许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障碍。但我们相信,有思考就会有办法。不打破目前艺术瓷题材创作的发展瓶颈,不强化题材突破意识,陶瓷艺术就不可能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这篇论文是前些年写的,几年过去了,虽然艺术瓷创作市场化的趋势并未改变,因循守旧的创作题材依然充斥着陶艺界,但令我们欣慰的是,以学院派为主的陶艺家们在创作题材的突破上已经走出了一大步,有的甚至可以说是卓有成效。

在笔者所认识和接触的陶艺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冯绍华教授,他的乡情系列作品,跳出传统题材的窠臼,将目光投向现实的社会和自然。他走遍江南塞北,高原荒漠,深入穷乡僻壤、远村古寨,由体验而思考,由感悟而升华,进而创作出这一系列充满人文情怀的乡情题材的佳作。

更可喜的是,除了冯绍华教授之外,刚刚升本不久的景德镇学院里,还有一批技艺炉火纯青的陶艺家,已经形成了一股合力,正在探索将陶瓷艺术与非洲文化相结合的新途径,将非洲文化和风土人情作为陶瓷艺术创作的新题材,目前已经创作出了第一批名为“瓷上非洲”的陶艺新作近200款,将于十月份在首都北京展出。相信这批有才华有实力的陶艺家们,一定会在新成立的景德镇学院领导班子的支持和组织下,沿着陶瓷艺术的创新之路,以方队的形式迈开正步,向题材创新的方向大步前行。

当然,我所看到的景德镇学院以外的陶艺家们,也不乏有创新意识者。今年暑假,笔者应景德镇文联书画院邀请,参加了百名陶艺家上井冈“瓷绘井冈山”的主题活动,亲眼目睹了陶艺家们的现场创作,其中有本土陶艺家,也有“景漂”,作品风格多样,技艺各有千秋。而围绕“井冈山”这一红色主题,不少陶艺家们也独具匠心,在发挥自己特长的前提下,创作出了全新的作品,让笔者一饱眼福。但是,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作者表现不尽人意,跳不出自己固有的思维和创作习惯,甚至在“瓷绘井冈山”这个大主题下,画些风马牛不相及的题材,比如有人画的竟然是弥勒佛!(声明一下,我这里只对事不对人,只批评这种现象)。也许他们是想尽量展示自己最擅长的一面吧,但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长期以来创新意识的缺乏和创新能力的弱化,已经养成了一些人的惰性,因此,即使面对美好而神奇的大自然,也激发不出创作的欲望,画不出鲜活动人的画面。我真想对画佛的朋友说:你若真的那么想画佛,也完全可以画一尊被井冈山的泥腿子们踩在脚下的泥佛像,这样既发挥了你的特长,又扣上了主题,且有一定的革命历史寓意嘛!说到底,还是没有用心去思考,或者说是没有思考的习惯。还有些人似乎连写生都不会,很难相信他们的画作能有什么创新,闭门造车怎么可能跳出固有的窠臼,更不用说有突破了。

而相比之下,程永安教授在这方面就充分显示了他厚实的功力,更表现出他的即时创作的水平。他那幅《重峦万代红》大瓷板画就是我为他拟定的画名,因为在上井冈山的第一天中午,我就看到了他交给我的写生稿,并向我谈了他在色彩搭配上的初步构思。画上瓷板后的作品气势不凡,既来自生活,又有艺术升华,既表现出了井冈山的自然风貌,又寓意深远,紧扣了本次创作的主题。试想,如果没有日积月累的创新思维习惯,怎么可能迅速在极短的时间内构思出如此完美而有新意的作品。

最后,我衷心希望所有的陶艺创作者,无论老中青,都能将创新意识植根于心中,倾注于笔端,绽放于青花粉彩之间!

Add Creativity to Ceramic Paintings in Blue and White and Famille Rose: Considerations to Motif Breakthrough in Ceramic Art Creation

LIU Jian
(Jingdezhen Institute, Jingdezhen 333000, Jiangxi, China)

An inevitable pat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eramic art is to achieve a breakthrough in the choice of motifs and to encourage originality in art creation. There are three ways to accomplish this goal: first, introduce modern photographic works; second, paint original works on ceramic directly; third, incorporate classic poems and calligraphies into ceramic art. Recruiting painters, poets and calligraphers for the ceramic art force and encouraging their cooperation with ceramic artists in fresh motifs creation can play a remarkable role in strengthening the originality of a ceramic work, expanding the range of motifs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rt.

blue and white decoration; famille rose; ceramic art; creativity

TQ174.74

A

1006-2874(2015)01-0056-04

10.13958/j.cnki.ztcg.2015.01.013

2014-09-06。

2014-09-08。

刘 坚,男,教授。

Received date: 2014-09-06. Revised date: 2014-09-08.

Correspondent author:LIU Jian, male, Professor.

E-mail:bua@163.com

猜你喜欢
陶艺家艺术创作题材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中国藏学(2022年1期)2022-06-10 05:56:34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
西部大开发(2017年8期)2017-06-26 03:15:56
丰富艺术创作
西部大开发(2017年8期)2017-06-26 03:15:54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电视指南(2016年11期)2016-12-20 22:10:38
陶元浴素——中国当代陶艺家黑白影像(NO.2)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电视指南(2015年7期)2015-05-30 10:48:04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3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电视指南(2015年5期)2015-05-30 10:48:04
广电总局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信息
电视指南(2015年10期)2015-05-30 10:48:04
陶元浴素——中国当代陶艺家黑白影像(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