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艳
南京林业大学综合门诊部,江苏南京210037
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传播的应用分析
沈艳
南京林业大学综合门诊部,江苏南京210037
艾滋病的致死率世人皆知,近年来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速度极其惊人。高校的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属于艾滋病的易感人群之一。针对当前我国大学生艾滋病高传染率的问题,对大学生预防艾滋病进行健康教育是高校的义务也是责任,该文探讨了构建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体系的目标、成果与应用。
艾滋病;大学生;预防;健康教育
艾滋病的严重危害影响了社会经济、稳定和社会安全。大学生处于青春期,是艾滋病感染和发病的高危年龄段,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对于大学生群体防治艾滋病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大学生教育中对于艾滋病健康教育缺失,不利于大学生群体艾滋病的防治与预防。
艾滋病(AIDS-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导致人类后天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对人类的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重大。艾滋病的传播效率高、传播速度快,同时由于致死率极高,人类尚未针对艾滋病研发出有效的治疗手段。当前,艾滋病已经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令人恐慌的致命传染病之一[1]。2010年7月世界第十八届艾滋病大会在维也纳举行,会议上通报了上一年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的致死人数,据统计2009年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205万人死亡,自上世纪80年代艾滋病被首次确认以来,全球范围内已经有将近2 500万人因感染艾滋病死亡,感染艾滋病的总人数近7 000万。且每年因艾滋病死亡的人数在逐年增加。
由于艾滋病的治疗目前没有有效的措施,健康教育是预防艾滋病的最有效的手段。大学生群体处于青春期,性冲动和性需求都较高,且性知识和健康比较贫乏,是艾滋病感染和发病的高危年龄段和高危人群。大学生是我国的未来,是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在大学生群体中预防艾滋病传播已经成为大学健康教育的重点问题之一,是高等教育不可回避的问题和事实。
加强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也有优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素养较高、文化水平较高,能够接受新事物,对艾滋病的理解和认识较快,在大学生群体中宣传艾滋病预防教育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大学生群体积极开展艾滋病预防和传播有利于整个社会对艾滋病的预防和传播活动的推进。目前部分高校和职业学校已经正式将艾滋病的预防和传播以及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课程纳入到学校的教学计划之中,一些高校采取开展健康教育课程或专项讲座的方式促进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一些学校采取开设选修课的方式为学生讲授预防与认识艾滋病的健康教育课程。总体上看,当前部分高校开展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传播的活动都取得了卓有成效,对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全面开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下一步高校以及职业教育、中学教育中全面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都有积极意义,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艾滋病的传播与人们的行为和生活环境有直接关系,社会对于艾滋病的认识和了解以及防范意识对于防止艾滋病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的预防艾滋病的宣传和教育主要通过开设讲座、专题活动或选修课等方式进行,但仅仅依靠高校的自身力量,无论从宣传力度还是广度上都远远不够。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不能仅仅依靠高校自身力量,应当结合社会宣传教育,高校再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宣传和教育。社会对艾滋病的宣传途径较多,主要为报刊、电视、网络、多媒体等媒体,重视大众媒体的宣传效果,充分发挥现代网络、移动通讯等多媒体的高效快速的宣传作用,以及受众较广泛的特点加强全社会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同时针对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地宣传和教育,可以通过普及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传播方式、范围以及艾滋病的后果等宣传教育加深民众对艾滋病的认识[2]。中央电视台曾经举办的大型艾滋病防治公益晚会对全国上亿观众进行了一次深刻的艾滋病的预防和相关知识的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依托社会大众媒体的良好的宣传效果和广泛的受众,我国大众媒体在普及艾滋病预防和相关健康教育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国高校学生对于艾滋病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根据权威媒体在相关高校中的调查研究,约80%的学生至少了解一种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但对艾滋病的防治的更深层次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高校中开展深入的艾滋病防治的宣传和教育还是有积极意义的。许多高校结合社会大众媒体的宣传,在高校开展预防艾滋病专题活动,在“世界艾滋病日”开展海报张贴、条幅展示、宣传册发放等活动在学生中获得了热烈的反响。
高校大学生日益开放的性观念是艾滋病传染和传播的温床,因此高校大学生作为预防、控制艾滋病的重点群体,针对高校学生的性道德的教育在预防艾滋病传播上十分迫切。权威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5岁以下的年轻人中,艾滋病病人或艾滋病感染者的比例占到了70%,其中大部分是由于性接触而传播艾滋病的。因此对于正处在高危年龄段的大学生来说,加强性健康和性伦理道德的教育是高校学生预防艾滋病的当务之急。根据辽宁省2011年对全省高等院校学生的抽样调查研究表明,约1/4的学生有过婚前性行为,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认可程度已经高达80%。上世纪90年代初的调查数据显示,当时的婚前性行为的比例仅为2.7%,这一比例上升了将近10倍。婚前性行为的认可程度约为20%,这一比例上升了4倍,而且趋势表明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的比例还在呈上升趋势[3]。过度开放的性观念和同性性行为等不断提高艾滋病的传染率,这样的观念危及整个大学生群体,使大学生群体成为了艾滋病传播的高危人群。因此在性观念、性行为的宣传和教育上,高校应当提倡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行为,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尽量约束婚前性行为,增强学生的性控制力和明确婚姻、道德的重要性。
高校的校园健康干预能够对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传播起到积极作用。大学生最希望从学校获得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权威知识,高校应当多渠道开设艾滋病宣传的活动,如艾滋病专题栏目、艾滋病预防与治疗的专题讲座、艾滋病专家在线咨询、艾滋病知识专题讲座等活动。在校园中设置安全套自动售货机,提高安全套的正确使用。对校园内的网络和广播等平台进行广泛宣传。通过高效的校园健康干预,加强信息宣传教育,提倡高效阳光健康理念,从身心健康上提高学生预防艾滋病的意识。提高对阳光体育理念的认识,有利于在高校推进阳光体育,对于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许多大学生的亚健康问题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身体出现问题。因此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宣传手段,在高校大力宣传阳光体育的理念,通过课堂、活动、体育课等方式推广阳光体育的理念,唤起学生积极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情,使学生关注健康理念,共同创造良好的阳光体育氛围[4]。高校应当结合大学生的意愿与身体检查报告,制定相应的体育锻炼计划和体育项目,通过坚持体育锻炼,使大学生的身体状况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使大学生的精力更加充沛、学习也更加高效[5]。
总之,大学生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传播的实际工作中,应当针对高校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传播,积极探索先进的健康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充分发挥高校的网络、广播、宣传平台等优势,发挥高校的各种社会组织的宣传力量,有效遏制艾滋病的蔓延。
[1]彭兴艳,张启扬.健康教育在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中的应用效果[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1):272-273.
[2]黄盈盈.“结构—关系—主体”框架下的艾滋病预防—扩展“疾病”的社会学想象[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68-76.
[3]王昕.艾滋病预防干预的“主、客位”视角及其实践操演[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77-82.
[4]陈忠海,黄秀敏.中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及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5(1):54.
[5]朱海霞.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干预模式的方法和效果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338,340.
[6]梁春荣.浅谈现场流行病学在中国艾滋病预防控制中的意义[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0):191-192.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evention of the Spread of AIDS Health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HEN Yan
Comprehensive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Province,210037 China
The AIDS mortality rate is known to the world,in recent years the spread of AIDS in the world is extremely alarming. College students are in adolescence,susceptible to HIV/AIDS among.In view of the current our country university high HIV infection rate of the literary world,college students AIDS prevention health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he obligation and responsibility,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goal,result and application of health education on AIDS prevention system of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 students;AIDS prevention;Health education
R193
A
1672-5654(2015)03(c)-0192-02
2015-12-25)
沈艳(1983-),女,江苏仪征人,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公共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