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晓芳,于敏,刘露露,杨洋,刘霞
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太原 030001
美国一位资深心理医生曾经断言:“随着社会向商业化的变革,人们面临的心理问题对自身生存的威胁,将远远大于一直困扰于中国人的生理疾病……”。在目前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生活逐渐富裕、眼界更加开阔的背景下,心理问题突出表现于大学生这一社会群体中。医学生面对日趋严峻的社会竞争压力,不仅要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超负荷的学业压力而且过高的自我期望与严峻的就业形势都会使其心理健康受到挑战。
针对这一现状,课题组以山西医科大学大一到大四临床专业的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共250份,回收245份,回收率为98%。其中男生99人,女生144人。依据问卷进行分析,总结得出山西医科大学在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大方面。
诚如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所说:“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每个人离开了原来的生活环境,面对新的人际群体时,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不适应。在调查中这种人际关系适应不良问题在大一新生表现的尤为明显。据调查:“在面对自己的人际关系时,大一新生感到满意”的比例为所有年级中最低,仅为9.39%,此数据显示新生人际关系存在着适应不良。在问及“进入新环境后是否会经常怀念以前的老朋友”,其中一年级学生有13.1%,在所有年级中所占比例最大,此数据可以显示新生在新环境中适应上有困难,对当下人际关系处理有欠缺,因此才会经常怀念老朋友。社交不良以及个体心灵闭锁造成了新生的人际关系问题,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更有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走上了一些极端道路。
近几年来,社会竞争不断加剧,就业岗位供不应求,医疗环境不容乐观,面对这样的现状,在校大四学生极易产生相关的心理问题。在此次调查中:“对交往中遇到与其兴趣爱好或观点不同的人时,大四学生觉得索然乏味而离开或没有兴致”的比例,分别为3.32%、14.5%,在各个年级中所占比例最多。体现出大四学生在面对现实的就业压力时,极易产生冷漠的消极情绪反应。同时,“在面对老师错怪”这一问题时,大四学生选择当面与老师争辩所占比例为四个年级中最高,达4.13%,体现出大四学生情绪易失控,考虑问题较偏激,主观化严重等问题。
美国著名音乐治疗协会学家布鲁夏(Bruscia,1989)在其《音乐治疗定义》一书中写道:“音乐疗法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利用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以及在治疗过程发展起来上的,作为治疗的动力的治疗关系来帮助被帮助者达到健康的目的[1]。”中国传统音乐理疗历史悠久,我国古代医籍《黄帝内经》依据五行规律,运用角徵宫商羽五音,针对不同病症,按不同的音调、音量、节奏、旋律等予以治疗,创立了五音疗法,即“宫动脾、商动肺,角动肝、徵动心、羽动肾”[2]。传统音乐发展到现在同样采用音乐欣赏、咏唱、演奏等现代音乐治疗所采用的治疗方法。
音乐自古以来就被认为可以影响人们的心身和行为。《礼记》一书中就有“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于人心之感于物也”的记述。音乐作为人类精神食粮,已经是现代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调查数据显示:95%的医学生平时喜欢听音乐,而每天听音乐的学生更是占到了50.8%。在欣赏音乐种类的调查中48.9%的学生喜欢听柔和轻松的音乐,27.0%的学生喜欢听宁静安逸的音乐,13.3%喜欢摇滚劲爆的音乐,而喜欢忧郁悲伤的占到10.7%。可见,音乐为医学生所广泛接受,这就为音乐理疗提供了一个宽阔的平台。
有史以来,人类就惯用音乐来表达情感的,有心理学家认为,当音乐刺激意识时,潜意识的幻想和受压抑的回忆便能抒发出来,紧张的神经因而得到松弛。现代科学家研究发现,音乐对人心理的影响是有其生理基础的。大脑皮质的右侧颞叶是音乐的活动中枢,随着音乐的影响机体的呼吸、循环、消化、内分泌以及神经、肌肉等系统都会发生变化。另外,音乐活动还可以为同学们提供一个通过音乐和语言交流来表达、宣泄内心情感的机会[3]。调查中,86.3%的医学生会选择在感到疲惫或压力大时尝试听音乐放松自己。听过音乐后,58.9%的学生认为抑郁心情被改善,30.2%很开心激动,5.81%睡眠质量有所改善,还有4.98%的学生对生活充满激情。由此可见,音乐是一种有潜力的情绪治疗工具。
目前,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主要以教育、访谈、咨询等说教方式开展。音乐理疗利用音乐的非语言性、非具象性的固有特点,避免了形式单一、内容“说教”的心理咨询弊端。
据调查,仅有40.5%的学生听说过音乐理疗,但谈及音乐理疗对人际关系是否有影响,90.34%的学生认为会有影响并且有83.6%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在医学院校开展音乐理疗对医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可见,音乐理疗在医学院校开展具有广泛的可行性。
著名指挥家郑小瑛女士认为“音乐教育,绝不是每周一节课就够了,而是要形成音乐教育的氛围,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音乐教育活动[4]。”面对人际交往敏感、学习焦虑为主的医学生心理问题,如何运用音乐理疗将“大问题”转化为“小毛病”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①开设音乐基础课程,培养医学生音乐素养。研究发现:具备音乐基础的学生相较于不具备音乐基础的学生来说在接受音乐治疗中积极性高,能更好的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具备音乐基础的学生接受音乐治疗更为有效[5]。因此,在医学院校开设相关的音乐基础课程或是相关选修课,不仅可以培养医学生音乐素养,而且可以为音乐理疗的实施奠定基础。
②利用学校硬件设施,营造浓郁的校园音乐氛围。针对不同时期的学习任务,利用校园音乐广播,传播适宜的音乐,以此帮助医学生缓解心理压力与不良情绪。诸如,在考试周可以多播一些舒缓、柔和的音乐,缓解学生焦虑情绪。另外,也可以尝试在图书馆设立音乐视听室,利用视听资源改善医学生心理健康。
③开展与音乐相关的学生活动,潜移默化中实现音乐理疗。鼓励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音乐文化活动,提高医学生的生活情趣、促进人际交往。同时,配备相关心理辅导的师资力量予以指导,在活动中实现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可以通过开展连续性的音乐团体活动持续为医学生们提供改善情绪与心理健康渠道与平台。
音乐理疗对于医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积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医学院校可以运用音乐增进学生间的亲近感,缓解学习、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1]薛力源.音乐疗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浅析[J].小说评论,2011(5):217-220.
[2]林丽娅.音乐疗法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兼谈大学音乐疗法课程体系的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03,11(11):86-88.
[3]侯庆琦.音乐疗法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干预的适用性[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97-100.
[4]刘文婧.浅谈音乐教育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科技信息,2007(8):115.
[5]刘春艳.音乐类型与音乐基础对音乐疗法缓解考试焦虑的影响[J].徐特立研究—长沙师范学校:专科学报,2011(3):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