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艳秋
吉林省结核病医院内科一疗区,吉林长春130500
协同家属护理管理模式在老年肺结核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姚艳秋
吉林省结核病医院内科一疗区,吉林长春130500
目的探讨协同家属护理管理模式在老年肺结核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6例老年肺结核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行协同家属护理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治疗效果及干预前、后自我效能、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治疗依从性得分及治疗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自我效能得分及生活质量得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自我效能得分及生活质量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协同家属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老年肺结核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并提高治疗效果,促进自我效能的提升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协同家属护理管理模式;老年患者;肺结核
肺结核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慢性传染性疾病,目前治疗主要以化疗方案为主,但该病治疗时间长,病情时常容易反复,患者遵医性较差[1]。且患者大多数时间均在家治疗,此时,家属参与护理对患者具有较好督导作用。协同护理管理模式源自Orem自护理论,我们对老年肺结核患者实行协同家属护理管理模式,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126例老年肺结核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3例。研究组中男性34例,女性29例;年龄61~85岁,平均(66.35±8.56)岁;病程8个月~12年,平均(4.12±1.06)年;原发型肺结核20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11例,浸润型肺结核15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12例,结核性胸膜炎5例;文化程度:小学32例,初中及中专28例,高中及大专3例;医保38例,自费25例。对照组中男性36例,女性27例;年龄62~83岁,平均(65.98±8.23)岁;病程7个月~10年,平均(4.01±1.08)年;原发型肺结核22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10例,浸润型肺结核13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11例,结核性胸膜炎7例;文化程度:小学30例,初中及中专29例,高中及大专4例;医保39例,自费24例。所有患者均参照《中国结核病分类法》[2]中的诊断标准而纳入该次分析,排除心、肝、肾功能障碍及精神异常、沟通障碍、文盲病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治疗依从性、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比较[(±s),分]
表1 两组治疗依从性、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比较[(±s),分]
组别研究组(n=63)对照组(n=63) t值P值治疗依从性干预前自我效能干预后自我效能干预前生活质量干预后生活质量3.18±0.67 2.72±0.81 3.4733<0.05 35.21±9.68 35.83±9.76 0.35799>0.05 43.62±8.16 37.59±9.02 3.9349<0.05 49.86±8.38 49.27±8.75 0.38652>0.05 63.18±7.59 58.45±8.16 3.3688<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包括疾病相关知识指导,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等。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协同家属护理管理模式:(1)协同宣教及评估。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对患者相关情况进行了解,评估患者及家属对自身病情的认识程度;了解患者对疾病治疗的认知情况及对今后的生活态度、医疗费用的承受能力;了解家属对患者的关心程度;了解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知识的需求程度;向家属讲解协同家属护理管理模式实行的意义及必要性,促进家属对管理模式的配合,使家属自觉参与到对患者的健康照护工作中。(2)协同情感支持。纠正家属的错误认知和态度;向患者及家属强调痰结核杆菌阴性一般都不传染,不必阻挠患者与家属之间、周围人群之间的正常交往;鼓励家属、亲朋好友、同事多主动探望患者,使患者在精神上、生活上都获得更多支持;在院治疗期间指导家属多主动与患者进行谈心和交流,使患者感受到家人的重视和亲情的温暖。(3)协同照顾指导。向家属讲解相关治疗计划、预期疗效及治疗配合事项;教会家属体位引流及有效的排痰方法,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到训练中。(4)协同督导用药。获取家属的联系方式,包括电话、QQ、微信等;通过语音、视频、短信等方式提醒家属督促患者用药及复查;嘱家属为患者设置服药提醒物,以督促患者按时用药;向患者讲解定期复查对病情控制的意义,促进患者的配合。(5)协同心理疏导。向患者讲解患者心理特点及变化的原因、保持良好心态对疾病控制的意义;客观分析患者病情及治疗状况,嘱家属鼓励患者树立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嘱家属在治疗过程中理解患者的感受,使患者获得充分的心理安慰。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指标包括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治疗效果及干预前、后自我效能、生活质量。对治疗的依从性采用Morisky-Green(MG)量表[3]进行评价,得分范围0~4分,得分越高代表治疗依从性越好。治疗效果参照文献[4]进行拟定,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痰检(-),X光检查显示病灶消失;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明显改善,痰检(-)或(+),但结核菌指数有明显降低,X光检查显示病灶缩小;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变或加重,痰检(+),结核菌落指数无降低或增加,X光检查显示病灶无缩小或增大;总有效=治愈+有效。自我效能采用自我效能量表(SES)[5]进行评价,得分越高代表自我效能水平越高。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WHO-QOL-BREF)[6]进行评价,得分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方法
2.1 治疗效果
研究组中治愈12例,有效34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73.02%(46/63);对照组中治愈9例,有效24例,无
效30例,总有效率52.38%(33/63)。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3,P<0.05)。
2.2 治疗依从性、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
研究组治疗依从性得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干预前自我效能得分及生活质量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干预后自我效能得分及生活质量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慢性传染病,该病病程长,病情易反复,患者治疗依从性差。随着对结核治疗效果的提高,该病的病死率也逐年减少,加上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老年肺结核在临床的发病率也出现一定的增高趋势。临床研究资料显示[7],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对肺结核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既可缓解患者的内心压力,还可促进患者身心健康及社会功能的改善。而家属则是社会支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肺结核家属不能较好地面对家人患病的客观事实,加上外界舆论等造成的压力,极易引起家属出现不良心理问题,导致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老年肺结核患者受机体抵抗力及器官机能衰退等因素的影响,本就易产生悲观、焦虑等心理,此种情况下家属的不良情绪更易导致患者不良心理状况的加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及临床疗效。
协同管理模式是以责任制护理为基础,以现有的人力资源最大限度的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决策能力,并鼓励患者家属参与,使集体护理的协同作用更强[8]。该组资料中的两组老年肺结核患者一组行常规护理,另一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协同家属护理管理模式,经比较显示以行协同家属护理管理模式的一组对治疗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都更好,且干预后患者自我效能更强,生活质量也明显得以提升。协同家属护理管理模式的实施使家属和患者都获得了更多的肺结核相关的知识,家属对疾病有了新的正确的认识,从而理解患者、体谅患者,在照护过程中能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患者感受到家属的关心和爱护,思想负担也随之减轻,对家属的依赖性也更轻,对疾病治疗的态度也随之改变,积极、主动地参与和配合治疗,治疗依从性更好,患者战胜疾病和追求健康的信念也更强,自我效能感也随之提升。同时协同家属护理管理模式的实施还使家属对用药知识拥有更多的了解,可督促患者按时服药,还较好地掌握了不良反应的处理方式,不但治疗效果得以提升,还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协同护理管理模式是促进老年肺结核患者康复的有效方式,值得推广。
[1]萨百艳,黄淑敏,谢祎,等.参与型护理模式在肺结核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2,11(8):759-760.
[2]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中国结核病分类法[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8,12(21):716.
[3]蹇泽英.运用优质护理提高结核患者的治疗依从性[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1):1582-1584.
[4]汤荣林.老年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效果的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2):139-140.
[5]邹喜荣,尹凤鸣.行为转变干预模式在肺结核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6):744-747.
[6]杨筱蓉.强化健康教育对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2,26(21):1950-1951.
[7]周洁,周伶俐,熊海荣.连续健康教育改善肺结核患者家属心理健康[J].临床护理杂志,2013,12(1):6-9.
[8]王新,李丽,曲郁祓,等.协同家属护理管理模式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12):1401-1404.
Collaborative Care Management Model Familie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Therapy
YAO Yan-qiu
Jilin Province,A Tuberculosis Hospital Medical Treatment Area,Changchun,Jilin Province,130500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the families of nursing management mode applications tuberculosis in elderly patients.Methods 126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tuberculosis treatment order into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63 cases.Implement routine care control group,the study group in routine care of the families of simultaneously coordinated care management model.Comparison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treatment compliance,treatment and intervention,after self-efficacy,quality of life.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scored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P<0.05);the two groups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of self-efficacy scores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0.05);the study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 self-efficacy scores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P<0.05).Conclusion Families collaborative care management model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compliance,and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promote the upgrading of improving self-efficacy and quality of life.
Collaborative care management model families;Elderly patient;Tuberculosis
R7
A
1672-5654(2015)08(a)-0117-0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5.22.117
2015-05-04)
姚艳秋(1966.3-),女,吉林九台人,大专,主管护师,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