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青青,张 扬,顾希俊
(1.温州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浙江 温州 325000;2.浙江广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20;
龙湾区位于温州市东片区,区域内河流纵横交错,河网密布。全区有主要河道267条,总长度416km,总面积837万m2。其中属于温瑞塘河水系的河道有42条,总长度69km,面积173万m2;永强塘河有225条河道,长度347km,面积664万m2。轮船河、上横河、中横河、瑶溪河等为主要河道。
“温州模式”是温州市自1982年以来,以家庭工业和专业化市场的方式发展非农产业,形成小商品、大市场的发展格局,使温州成为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模式。
在“温州模式”30余年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管和引导,环境污染成为当地之痛。虽然目前龙湾区的污水总处理能力已经达到18.00万t/d(永强片已建成处理能力10.00万t/d的东片污水处理厂1座;滨海园区已经建成处理能力5.00万t/d的滨海园区污水处理一厂1座,处理能力3.00万t/d的污水处理二厂1座),但受家庭式工业重视效益观念的主导,大多数老百姓的环境保护意识薄弱,截污纳管工程困难重重,城区污水随意排放。
经统计,2012年龙湾区工业废水排放总量1012.84万t,达标排放量916.99万t,达标排放率仅90.54%。沿河排放的工业污水、废水主要来自镀金、造纸等化工企业。随着生产规模的增大以及外来人口的涌入,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入临近河道,河流水质恶化严重。
根据2012—2013年龙湾区的水质监测成果,区内除了双岙水库、丰台水库、天河西水库、天河东水库等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山塘和水库的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Ⅱ~Ⅲ类标准外,其余内河的水质均为劣Ⅴ类,明显劣于《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对片区内河道需要达到Ⅲ类水质的目标,河道平均污染指数高达5.10,属于严重污染河道,区内部分河段的溶解氧含量偏低,水质主要受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和总磷含量的影响。受不同类型工业污水排放的影响,排污口临近河道处水体颜色“五彩缤纷”。
2013年10 月,温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造“美丽浙南水乡”的美好愿景。2013年底,浙江省委提出了“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的伟大战略目标。结合“美丽浙南水乡”及“五水共治”的契机,为满足龙湾区群众对河道越来越高的生态环境、景观、文化功能需求,龙湾区的水环境整治已刻不容缓。
河道的演变是人类繁荣和文明的发展史,孕育了河道两岸灿烂的文明,促进了沿岸经济的发展。温州市龙湾区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正一点点蚕食着河道的生命,严重的污染使城市失去了应有的魅力,河道的安全受到了威胁,目前龙湾区正处于水质型缺水阶段。
优美的水环境是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城市的窗户。首先,可靠的水资源可为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其次,能抵御洪涝灾害,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使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成果得到安全保护;第三,自然和生态、人和水环境的和谐相处会使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得到可持续发展;第四,具有景观功能,即文化性,使人们赏心悦目,修身养性。
温州市龙湾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与水是息息相关的,好的水环境不仅可以为当地人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还可以通过精心规划,对具有特色的水道进行整治、改善水质,修缮具有浙南风格的沿河建筑,形成水乡风景,结合自然景区,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为创造就业机会和提高居民收入创造条件。
近20多年来,国内外关于城市河道污染的治理一般是采用外部控制和内源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外部控制主要是利用技术方法和严格的管理机制限制进入河道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内部控制则是采用先进的技术对已形成富营养化的湖泊进行治理。
水环境问题是个国际性难题,早在20世纪,一些著名的流域就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在水环境保护技术、管理体制和政策法规等方面都积累了大量经验。目前,已经有较多治理成功的例子,可为龙湾区河道水环境的治理及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从国外的莱茵河、泰晤士河到国内的苏州河、西湖的治理,其核心和根本均在于运用了系统规划、综合整治的思路。在治理前期,工作准备充足,包括污染源及污染成因调查、编制规划方案,采用阶段性目标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1980—2005 年,莱茵河流域的治理投入了巨资,约300亿欧元。泰晤士河经过将近20多年的艰苦整治,耗资20亿英镑。上海市苏州河的治理体现出大气魄和大手笔的特点:大气魄体现在强力领导上,自1996年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成立以来,历任市长亲自担任组长,把苏州河的环境综合整治确定为上海市城市管理和环境建设的“重中之重”,以苏州河治理为重点,带动全市中小河道整治,还上海“东方水都”的原本风貌;大手笔体现在投入上,上海市为治理苏州河已经投入了130多亿元。
治理地区水污染,增加环境容量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截污减污,即强化环境保护、降低单位产品排放;二是生态调水,即从环境容量比较宽裕地区引进环境容量。截污减污为治污之本,生态调水是治污之标。
截污减污措施主要包括工业污染治理、城镇地表径流截留、农业面源污染截留、生活污水治理。
生态调水措施主要是从水量充足水质优良的地区引水至本地区,对本地区的水体进行补充和置换。苏州河及西湖为了增加水体的环境容量均引入优质水,对河流、湖泊的水体进行置换。优质来水对原有污染水体进行补充和稀释,保障了城镇居民的生活用水,改善了沿河居民的用水环境。
2013年2 月起,温州市各地“悬赏环保局长下河游泳”的呼声越来越高。随着污染事件的频发,政府从战略高度认识到大力治理污染的重要意义。政府更坚定了治理污染的决心,专门立法规范治理行为,为污染治理提供政治保证。
水环境污染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威胁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要彻底治理河道环境污染仅依靠国家执法机关的行动是不够的,需要全民参与,大家共同努力。
河网整治和水质改善的首要措施是截污和达标排放。
龙湾区经济发展迅速,但工业布局的不合理造成河道污染严重,水体COD和BOD含量过高,尤其是电镀、化工、造纸等高污染排放的小作坊,企业环保意识薄弱,其工业废水的污染物含量高且伴有重金属、有毒有害的有机物,同时污水管网无法纳入覆盖,导致废水未经处理直排入河。因此需优化龙湾区永强片内的工业布局,倡导绿色工业。
龙湾区永强片的农药、化肥使用不合理,农用化肥的施用量高达5805.0kg/hm2,远高于国际水平。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应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和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大力推广节肥、节药和农田污染最佳综合管理措施等先进适用技术。
根据龙湾区一维水动力模型进行计算分析,通过截污减污控制,削减80%的点源污染及30%的面源污染入河量,NH3-N、TP、COD浓度分别降低24%、15%、27%。
河道底泥中含有大量污染物质,且有机污染物质的分解消耗大量氧气,底栖生物的生存环境产生了变化,作为生物响应,一些不适应环境变化的物种逐渐减少,耐污种群得以繁衍,底栖生物多样性降低。底泥中的有害物质主要存在于表层0.20m的范围内,一般很难降解,如不及时、有效地去除,容易被水生动物和水生植物摄入体内[1]。
龙湾区内河道平均淤积0.62m,NH3-N、TN、TP、COD的释放强度分别为 17.00,27.00,0.23,155.00mg/(m2·d),污染物释放强度较高,有必要对近岸的建筑垃圾、水面漂浮物等进行清除,对受污染河道的底泥进行清淤,清淤厚度为0.2~0.4m。
对于河底污染严重的区域,仅清除底泥还是无法解决底泥释放污染物的问题。因此,在必要的河段进行土工膜隔离,同时,结合河道生态工程,如种植水生植物 (尤其是可以对污染物进行富集的植物)或草皮、应用生态混凝土等,利用生态所具有的自我净化功能净化水体,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达到改善河网水质的目标。
龙湾河道属于平原河道,洪水期,其水流方向由边界水情决定。平水期,由于水面平缓,河网水体几乎处于静止状态,加之河道污染物浓度较高,河道自净能力低,NH3-N、TP、COD的降解系数分别为0.009,0.038,0.063和0.023d-1,环境容量很小,容易引起河道水环境的恶化。
治理龙湾区的水环境,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增加河道的水环境容量。龙湾区虽然水源众多,但是可利用的水源较少。经研究分析,龙湾区中期可采用中水 (新建处理能力达到12.00万t/d的膜生物污水处理工艺),远期采用瓯江水与中水作为龙湾区的生态调水水源。
根据龙湾区一维水动力模型的计算分析,通过生态调水工程,在现状入河污染物负荷不变的情况下,通过中水回用,NH3-N、TP、COD的浓度可分别降低41%,32%,42%。由此可见,仅通过河道自身的净化能力,在截污减污方案无法完全落实的情况下,生态调水是增加河道水环境容量的有效措施。
龙湾区河流纵横交错,河网密布,但水质较差,为劣Ⅴ类水体,明显劣于Ⅲ类的水质目标。通过国内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经验可知,合理的规划、巨额的投入、政府重视与全民参与是水环境治理工程开展的重要因素,缺一不可。龙湾区水环境治理方案的探究与实施有助于降低河道污染物浓度,有利于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
[1]仇健,顾希俊,陈青青,等.温州市龙湾区河道污染源及对应措施浅析[J].浙江水利科技,2014(3):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