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勇200437总后上海干休所
干休所糖尿病患者保健管理探讨
蔡勇
200437总后上海干休所
本文通过管理模式、管理措施、管理目标3个方面探讨干休所糖尿病患者的保健管理,将患者的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自我保健能力和疾病控制,大大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
糖尿病;管理模式;保健管理
军队离休干部糖尿病患者大多年龄大、病程长、基础病多且复杂,在保健管理上有生活居住集中、保健人员专职、就诊检查方便等特点。如何进一步发挥优势细化保健管理措施,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有较大意义。本文将就此作粗浅探讨。
建立管理小组:多年来,卫生所对老干部保健管理大多按门栋实行医师相对分工负责制,为提高糖尿病患者保健效能,可抽调专业能力和责任心强的医师、护士各1名成立糖尿病管理小组,对糖尿患者实行单独管理,并由卫生所所长担任组长。
制订管理计划:根据干休所老干部特点,制订糖尿病管理计划,包括治疗护理方案、宣传教育计划、运动饮食指导、应急处置预案。通过精细地实施管理计划,强化患者自我管理意识,使经济、实用、方便、易于接受的管理手段延伸到老干部家。
成立病友联谊会:干休所老干部居住集中、联系方便,很多是同甘共苦的老战友,沟通交流顺畅,特别适合以联谊会形式建立一个平台。联谊会活动方式自由、内容不拘,以聊天为主,医师、家属都加入其中,适时邀请医院专家辅导答疑。通过患者之间相互交流,得到情感支持;通过患者与医护人员的交流,消除对疾病的疑虑与担忧;通过患者家属间相互交流,获得更多保健信息和知识,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1]。将患者、家属、医护人员互动起来,共同抵御疾病,为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寻求更有效的干预措施。
定期随访:军队干休所建所已近30年,老干部平均年龄多在87岁左右,糖尿病患者病程10~20年,出现心、脑、肾、眼、血管、神经、皮肤等并发症非常普遍。病程中大部分患者曾多次住院,相关检查完善、治疗方案全面,干休所医师更主要的是督促和执行检查、治疗计划。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及保健等级确定每周随访次数,定期检测血压、血糖、血脂、肝肾功等,密切观察合并症发生、发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认真填写《军队老干部糖尿病患者管理卡》。护士要随医师一起参加巡诊,仔细检查患者皮肤、足等情况,指导家属对卧床患者做翻身、拍背等护理。
宣传教育:高龄老干部存在看不清、听不明、记不住等困惑,以往的集体讲座式宣教已不适合“后两高期”情况,小组成员要利用门诊、巡诊、家访、联谊会等机会反复宣传糖尿病管理知识,而且要重点面向家属、照料者,讲清糖尿病可控、不可根治的特点,只要接受终身治疗并控制好血糖可同正常人一样生活。宣教中要注意避免使用医学术语,力求口语化,便于理解接受,特别要教会如何进行皮肤护理、并发症观察、低血糖症状及应急处置办法,掌握胰岛素注射方法、血糖自我监测和控制目标,指导家属每天为患者洗脚时检查双脚皮肤有无变色、破溃等异常,鞋子要常换、勤晒,每天检查鞋内有无异物、是否平整。
饮食指导:控制饮食要用通俗、易量化的方式告诉老干部和家属,如一两馒头、半碗米饭,不要用类似“每日每千克体重25千卡热量”这样过于专业的话。要重点提醒忌食各种糖果、饼干、冰淇淋等甜品以及芋头、甜薯、藕等含淀粉量多的食物,主食以稻米、大小麦、玉米为佳。吃水果最好是在两餐之间或睡前,这样既能防止低血糖发生,又不至于血糖太高。饮食指导特别要注意加强患者自主性参与,让其认识到糖尿病的危害,在重视血糖控制的同时避免营养失衡,使老首长以积极愉快的心态与医生、家属配合。
运动指导:军队干休所多有独立大院,比较适合以“慢走”为主的运动,根据年龄、个人身体情况步率以每分钟30~60步为宜,时间10~30 min左右,有结伴者可边走边聊,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轻松。定时运动(如每天晚饭后半小时)有利于血糖的控制,运动强度一定要因人而异。运动的合理频率每周3~4次,如果运动间隙超过3~4 d,运动效果及积累作用就会减少,每天坚持运动1次最为理想[2]。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后如出现呼吸费力、心前区不适、头晕、眼花、出冷汗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向医生报告。
应急预案:低血糖是干休所老干部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多表现为出汗、颤抖、心悸、无力、视物不清、甚至昏迷。患者家里必须备有含糖食品、饮料外,单独外出时要随身携带几块糖果以备不测,并在衣袋里留有“我是糖尿病患者,当我发生神志不清时,请速帮我拨打120。家属联系人***、电话*****”的字条。一旦在院内发生低血糖,轻者可口服葡萄糖水,重者需静脉注射50%葡萄糖液40~100mL,在紧急处理的同时应做好后送准备。
糖尿病日记:鼓励老干部用日记形式记录每次检查结果及有可能影响检查结果的因素,主要记录内容包括血糖、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饮食种类和量、运动时间和规律、使用药物和方法、出现症状和可能诱发的原因、医师随访时间和沟通内容。每天记糖尿病日记有助于医师及时了解病情并采取个性化干预措施,促进患者提高自我管理行为[3]。
预防心脑血管事件:阿司匹林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其低廉的价格和良好的安全性,在干休所老干部中应用非常广泛。根据老干部年龄、体重等特点,在排除禁忌证的前提下每日剂量以100mg为宜。
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每年至少检查4次,此指标可反映过去3个月内血糖的平均水平,其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有明显的相关性,被视为糖尿病患者疗效监测的“金标准”。根据老干部高龄特点,控制目标可适当放宽,7~8mmol/L都在可接受范围。
控制血压、调整血脂:积极严格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压(目标值<140/90 mmHg)与降糖治疗同样重要,可以有效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治疗应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不能耐受者可选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ACEI和ARB在降压的同时,可有效延缓甚至避免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并降低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他汀类药物降脂疗效显著,安全性及耐受性好,应作为首选,若血脂不能达标可以考虑联合使用烟酸或贝特类药物。
心理干预: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要坚持药物治疗及饮食控制,生活方式也受到一定限制,随着病情的发展还会出现多脏器功能受损及各种并发症,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4]。所以,做好患者的心理指导尤为重要。卫生所糖尿病管理小组成员要发挥与老干部感情好、交流畅、病情熟等优势,积极开展适合干休所特点的心理干预措施。比如,我所有一位高龄糖尿病患者,抗战时期曾受耳鼻贯通枪伤,由于历史原因直到2011年才在多方努力下评定为9级因战伤残。近3年来,老首长糖尿病并发症愈加明显,白内障、眼底黄斑变性、肾功能不全、冠心病,中耳炎和鼻窦霉菌感染经久不愈,长期受头胀、耳痛、浓涕等侵袭。最近老首长认为自己病情那么严重怎么才给评9级伤残,于是不断在家人陪同下找领导要求重评,还总在家发火,搞得全家不得安宁。糖尿病管理小组及时采取疏导措施,一方面联系专科教授给予积极治疗,一方面耐心宣传“放下、放开、放松”的良好心理状态与健康长寿的关系,再一方面认真解释评残政策,并在就诊、用车、生活等方面重点照顾。积极的心理干预使老首长情绪较快得到平复,现在老首长能冷静面对疾病,前几天愉快地与小组成员一起过了93岁生日。
糖尿病的所有危害和并发症都是由长期高血糖引起的,保健管理的中心任务是长期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通过以上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自我保健能力和疾病控制,大大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
[1]孙子林,刘莉莉.中国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M].解读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33(6):375.
[2]王耀娟,王淑姌.居家糖尿病患者记录糖尿病日记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0,17(6A):74-75.
[3]程亚男.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现状[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1,8(20):39-41. [4]赵峰.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40.
Exp loration of health carem anagem ent for patientsw ith diabetes in sanatorium for retired cadres
CaiYong
SanatoriumforRetired Cadresofthe General Logistics Departmentin Shanghai200437
In this article,the author explored the health care management for patients with diabetes in sanatorium for retired cadres through three aspects of themanagement pattern,themanagementmeasures,themanagement goal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patient's blood sugar in reasonable scope and improve the patients'self-care ability and controlling disease effectively,which greatly improved the patients'quality of life and life expectancy.
Diabetes;Managementmode;Health caremanagement
10.3969/j.issn.1007-614x.2015.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