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江阴多水源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15-01-27 02:56:50龚振宇
中国水利 2015年3期
关键词:江阴市江阴水源地

周 顺,叶 键,王 坚,龚振宇

(1.江苏省江阴市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处,214431,江阴;2.江苏省江阴市水资源管理办公室,214400,江阴;3.江苏省江阴市江港堤闸管理处,214431,江阴)

江苏省江阴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的北部,北濒长江,南靠无锡,西邻常州,东接张家港、常熟,境内河网密布,属典型江南水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作为乡镇企业苏南模式主要发源地之一的江阴,工业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居民生产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但粗放的工业生产方式,以及管控措施的不足,加剧了河道水源的污染,长期形成的农民就近取用河水的生活方式受到一定影响。同时,更由于乡镇普遍采用的深井取水方式随着工业用水的急剧增加而导致局部地区地陷明显、民房开裂增多,迫使政府出台地下水控采、限采政策,被动造成了长江单一水源供水局面。而2005年11月13日“吉化”松花江环境污染、2007年5月29日太湖蓝藻暴发以及2012年2月3日镇江水源地苯酚泄漏等一系列导致自来水无法饮用、居民用水困难的水源安全事件,直接推动了多水源保障建设。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江阴长江主饮用水水源地保障得到加强,集中式地下水应急备用水源地按期建成投运,绮山地表应急水源也已到施工招标阶段,多水源保障用水体系框架初步形成,为江阴全市安全供水打下了较好基础。但由于各种原因的制约,目前多水源建设中仍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基于此,对江阴的多水源保障建设情况作出分析探索,以期进一步加强多水源建设,充分发挥安全供水保障功能。

一、近年取得的主要成效

1.长江主水源地达标建设效果好

(1)长江饮用水覆盖全区域

经过持续的建设改造,截至2013年年底,江阴沿江已形成了4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共有5家水厂,分别是主要供应江阴中东部区域的现状供水能力相应为60万m3/d、30万m3/d、10万m3/d的肖山水厂(原名区域水厂)、小湾水厂和城西水厂(在建),以及跨区供应无锡市区、常州市区的现状供水能力相应为80万m3/d、36万m3/d的锡澄自来水厂和常州区域水厂。其中城西水厂共用锡澄自来水厂取水管道,江阴西部璜土、利港区域近20万供水人口由常州区域水厂通过过境管道以6万m3/d的标准予以保障。目前江阴总供水能力已达96万m3/d(不含在建的城西水厂),区域供水保障覆盖100%。

(2)主水源地保护实招频出

江阴市按时划定沿江集中式饮用水取水口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范围,埋设醒目标志,树立宣传警示牌。稳步推进保护区的综合整治,在市政府及地方镇、村的支持下,2009年5月顺利取缔城西利港窑港口2家自来水公司水厂取水口保护范围内的3个鱼池,在2010年10月成功拆除城东肖山水厂取水口大堤内侧的小型养猪场,城区小湾水厂上游的江阴扬子江船厂也于2013年5月整体搬迁至靖江。与此同时,水利部门积极开展水政巡查执法,限期搬迁了水源保护区内23只渔船、临时住家船,严肃查处了个别企业、船主在长江抛泥和江滩偷倒医药垃圾等违法违规行为,有效减少了水源地保护范围内的污染源。

2.集中式地下应急水源建成投运

(1)集中式应急水源加快建成

江阴市集中式地下水应急备用水源地位于临港街道黄丹港东侧、澄西水厂南侧,占地30亩(15亩=1 hm2,下同),南北长250 m,东西宽80 m。以第Ⅱ、Ⅲ承压含水层作为开采层,Ⅱ、Ⅲ承压井深度分别为113 m、192 m。长方形布置,长边布6眼Ⅱ承压井及5眼Ⅲ承压井,短边加布1眼Ⅱ承压井及2眼Ⅲ承压井,共计28眼深井。每眼深井井管采用Φ360(内径)的加强水泥管,深井通过DN300管线与DN1000管线相连接。应急供水用200 m3/h的潜水泵,将Ⅱ、Ⅲ承压的深井地下水抽出至澄西水厂,处理达标后再接入供水管网。工程于2013年5月1日开工建设,2014年2月28日竣工,可在江阴市出现长江水污染突发事件时,提供12万m3/d、共7天的供水量,满足居民饮用和基本生活用水需求。

(2)备用水源管护全面展开

随着地下应急水源的试运行,管理单位及时建立了应急水源井养护与监测制度,定期开展管井养护和水位水质监测,保证地下水水位数据准确,水质达到应急供水水质要求。主要工作有:①定期开泵。每天开1台泵,运行2 h,28口深井轮流运行的养护周期为28天。②定期洗井。按28口深井每两年完成一次二氧化碳洗井,每口井洗井持续2 h。③开展水位监测。选择8口深井,Ⅱ层井、Ⅲ层井各4口,建设十字水位监测剖面,在监测井安装水位自动监测仪器,建立水位在线实时监测系统。④实施水质监测。平时取水井按每年2次进行水质取样分析,监测指标参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执行。⑤做好地面沉降观测。在项目周边与中心设置沉降观测点,应急供水时观测地面沉降情况。

3.人工湖水源地建设逐步推进

(1)综合比较确定人工湖方案

2009—2010年,江阴市水利农机局联合省水资源服务中心编制了《江阴市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该规划对江阴的供水现状、水环境状况、供水风险及应急供水方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依据地表水应急备用水源地的应急储备水量要求,同时考虑作为饮用水水源地应有的水质要求,对境内主要湖泊、荡区进行多次实地勘察,并根据现状土地、长江岸线开发利用情况,对各种方案进行了综合分析比较。因规划拟建的云亭绮山采石场人工湖面积约860亩,水深可达12 m,有效库容不小于350万m3,满足水量储备必须达到7天应急供水不低于300万m3的要求,且湖泊周围人类活动相对较少,易于水源保护,最终被确定为江阴地表水应急水源地。

(2)拟建水源地独具天然优势

绮山应急备用水源地具有以下优势,距离肖山水厂8 km左右,沿东外环路铺输水管道,应急输水线路短,管道工程实施较易,地理位置优;两面环山,通过采矿场近年的作业,形成天然低洼地,建设人工湖土石方开挖量较小,工程投资省;东临白屈港、南临应天河,通过白屈港抽水站直接从长江补水,不仅水量、水质有保障,而且补水线路短,运行成本低,水源条件优,由于采用人工水库方式蓄水,一方面水位较周围水体高,另一方面湖区北侧、西侧为山体,故需保护区范围小;此外该水源地建在废弃石宕,地形高低起伏,周围山体岩石裸露,水土流失严重,环境质量差,工程的实施将对石宕周围环境进行综合整治,环境效益大。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薄弱环节

1.污染隐患项目清退缓慢

江阴沿江开发较早,其产业布局规划相对滞后,特别是前些年重点发展了拆船、化工仓储等极易发生水污染的行业,而入江河道临江区域沿岸两侧,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也曾积极支持治污很难达标的小化工、小印染、小铸造等企业的发展。同时,由于立法滞后等原因,目前小湾水厂、肖山水厂2个长江饮用水取水保护区内有较多的已建项目,且部分项目存在水污染安全隐患。尽管政府有关部门已作出水源保护区内相关涉污项目的搬迁规划,并在入江河道沿岸开始全面取缔污染源重头的小化工、小铸造等企业,但资金、安置等方面的问题导致推进速度不快,沿江拟迁项目仍有不少未动,内河沿岸应拆的小化工、小印染、小铸造等企业还有部分仍在生产运行。此外,拟建绮山湖应急水源地项目区清除建筑垃圾、有毒化工废弃物的行动还未开展。

2.水源保护管理仍有不足

目前沿江饮用水取水口一级保护区尚未全部实施封闭管理,隔离措施有待完善,重点部位监控摄像头数量不足,昼夜间连续工作的报警设施和夜间照明设施欠缺。一些涉河建设占用企业及周边部分居民对长江饮用水水资源保护的意识依然不强,随意抛弃垃圾、擅自侵占建设的情况还时有发生。个别涉水建设占用企业防污治污设施管护不足、巡检不到位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治。沿江化工码头装卸时发生泄漏,以及途经江阴船舶发生碰撞、搁浅导致燃油和运输的危险品泄漏等事件都曾有发生。4家污水处理厂可能因关键处理工艺故障,导致污水直接排入长江污染水体的情况无法排除。入江河道临岸少量小化工、小印染企业借雨天偷排污水的情况仍有发生。部分农民耕种技术措施守旧,过量使用农药、化肥的现象较为普遍。规模化养殖场的家禽、牲畜粪便无公害化处理控制还未全面实施。

3.绮山水源建设进展不快

绮山应急备用水源地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由河海大学设计院编制,项目环评、选址、用地、能评、取水许可均已通过相关职能部门的审核,省发展改革委于2011年9月15日以苏发改投资发〔2011〕15号文,批复同意江阴市绮山应急备用水源地工程项目立项,投资概算为4.71亿元。尽管项目前期工作做了很多,建设条件初步具备,且现已进入施工招标阶段,但由于拆迁进展缓慢,再加上一些其他不利因素,极大地干扰了绮山人工湖项目实施计划,迟滞了应急水源地建设进程,给全市人民饮水安全造成了影响。

三、主要措施

1.着力增强水资源保护意识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利用一切手段强化宣传,进一步增强全社会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的意识。要积极完善水法规宣传网络,建立健全法制宣讲志愿者制度,广泛吸收学校师生、社区居民等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员加入宣传队伍,努力加强宣传力量。要不断丰富宣传方式,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传播,利用举办征文演讲、座谈研讨、有奖竞答、进学校入社区等形式增强宣传参与度,不断加大宣传力度。要继续深化专项宣传,重点实施“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的定时宣传,结合具体涉水建设占用的定向宣传,以及借助对涉水违法行为查处的定点宣传,切实提升教育效果。要通过宣传教育,有效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视程度和广大基层干群的参与度,坚决消除侥幸心理。同时,还要尽早出台《江阴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办法》,建立健全村规民约,通过依法管理、全民参与,进一步强化饮用水水源地的建设与管理工作。

2.大力提升区域水环境质量

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完善与本地区总体发展规划相匹配的水利规划、环境规划、供水规划,坚持规划引领,突出生态优先,努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宜人宜居良好环境。要下决心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把住产业准入门槛,从企业污染源头进行治理,适度限制沿江拆船、化工仓储发展,严格控制应急水源区域的项目建设强度,着力提升低碳、环保产业比重。要加快推进绮山湖应急备用水源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实施,科学整理矿山宕口,积极治理水土流失,及时完成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的建设改造,依法取缔入河排污口,按期实现企业污水集中收集不留空白,加快周边村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升级,有效阻截污染源进入。要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生物治虫技术,大力推行水产养殖废水循环利用及科学投饵,加快实施规模养殖场畜禽排泄物的沼气处理和利用,控制点面源污染。要加大农村造林绿化、林业修复力度,加强湿地保护,畅通内外水系,强化河道保洁,大幅度提高湿地水体自净能力。

3.全力推进涉污项目搬迁清理

政府相关部门应从注重民生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坚守生态红线,及时完成涉污项目搬迁清理。要积极筹措资金,坚定贯彻既定方针,及时完成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拆迁计划,关停搬迁污染项目,关闭畜禽养殖场,迁移渔船、住家船,清除滩地垦种;要认真贯彻“限制发展、分步清理”的原则,切实加强对沿江仅剩几个位于水源保护区外围的小码头、低堰鱼池的管控,应结合江阴滨江花园城市建设计划,力争在三年内全部拆除。要强化对临江区域水上船菜馆、可移动网箱养殖等项目的即时清理,发现一个清除一个,绝不允留。同时要加强环保、安监、工商、质监等部门的联动,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全面关停全市“三高二低”(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低产出、低效益)化工、铸造等企业。此外还要加强协调协作,迅速实施绮山湖应急水源地项目区垃圾、有毒化工废弃物的清除。

4.加快完善应急水源工程体系

按照江阴市“饮用水水源地互联互备+地下水应急备用水源地+绮山湖应急备用水源地”多水源互补应急备用水源地布局方案,日前建成投运的利港地下水应急备用水源地主要供应澄西地区,而拟建的绮山湖应急备用地表水源地最终主要供应澄东地区。在目前情况下,一旦发生长江主水源污染,利港地下应急备用水源仅能满足全市居民饮用水及部分基本生活所需,全市供水安全仍然无法得到充分保障。因此,绮山湖地表水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势在必行,而且必须加快建设速度。此外,相关部门还可积极探索建立战备水源的问题,可否利用无锡市太湖、长江双水源供水设施,在进行必要建设改造后,实施太湖水向江阴方面的反向供水,或对部分镇(街道)已封存多年的地下水井进行改造后重新启用,建立起以片区为供水单元,以确保在饮用水水源地发生叠加意外情况时,作为战略储备水源实施特别救援。

5.适时建立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

市政府应认真学习借鉴外地市(县)水源保护地建设保护的先进经验,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有效强化对主水源及应急水源保护区的保护。可划定沿江饮用水取水口上下游保护范围内纵深1 km为生态区,拟建的绮山湖沿岸5 km为一级保护区,严禁建设对水环境有影响的项目,积极实施生态修复,搬迁工厂村庄,退垦还湿,建设沿河(环湖)湿地,营造水源涵养林,大力开展入江(湖)河道综合整治,修筑生态护岸,进行生态清淤,强化生态养殖,建设生态型清洁小流域。市政府还要加快出台《江阴市生态补偿办法》,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范围内的村,按每年每村额定经费予以生态补偿,并不断加大补偿力度,做到应补尽补,以效定补,公开透明。同时,各级政府还要从政策和技术等方面为水源地周边居民提供支持,“输血”和“造血”双管齐下,大力催生水源地生态保护的内生原动力和支撑力。

6.着力开展多水源地长效管护

涉水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管理职责,全面推进长效管护。水务公司要在取水口一级保护区全面实施封闭管理,完善隔离网,增设摄像头及夜间照明设备,安装与警方联网的电子监控报警,强化人员进出管理,防止恶意破坏。水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规范对涉水建设项目的监管,坚决杜绝边建边报行为,确保治污设施“三同步”。河道管理单位要严格执行巡查执法制度,及时发现并制止非法建设占用行为,积极协助上级机关查处在江滩河湖水域倾倒垃圾、排放废液等有毒有害物的案件。闸站管理单位要严格遵守入江(湖)河道闸口控制运行规程,遇污水进入水源地时须立即关闸并应通过引清压污等措施妥善处理。应急水源管理单位要加强对地下水取水设施及水文监测设施的保护,确保应急水源井正常运行。水利部门还要加强与海事、水上公安等部门的协作,定期开展水上交通运输环境专项整治行动,严防船舶发生碰撞、搁浅导致燃油和运输的危险品泄漏的事故发生。

7.切实加强突发水污应急处理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沿江突发水污染事件,严格履行管理职责,积极采取正确应对措施,促进突发水源污染事件妥善解决。各级政府应尽早完善应急体系,包括应急管理机构、应急监测系统、应急处理方法、事故损失评审等。对新近建成的黄丹地下水水源地,应先进行开采性抽水试验,通过试验了解应急取水时含水层的补给条件及供水能力,并根据污染物种类、持续时间、污染范围和对供水的影响程度,最终确定应急备用水源地应急取水方案,并有计划开展应急供水演练。一旦发生水源重大污染情况,在应急管理机构启动应急响应后,全面启动应急备用水源地供水的情况下,各部门要主动宣传事实真相,消除流言扩散,积极参与相关行动,最大限度减少不利影响。

[1]江阴市水利农机局.江阴市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情况调研汇报[R].2014.

猜你喜欢
江阴市江阴水源地
江阴市三个层面构建一体化治理重大事故隐患机制
江阴市24家营运车辆企业被联合警示约谈
魅力江阴
小主人报(2022年19期)2022-11-18 01:54:54
江阴市“三个创新”打造危化品安全监管新引擎
江阴市船舶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船舶(2021年4期)2021-09-07 17:32:20
《登江阴黄山要塞》
中华诗词(2020年1期)2020-09-21 09:24:24
江阴特产——马蹄酥
小读者(2019年24期)2020-01-19 01:52:00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中华诗词(2019年2期)2019-08-27 01:59:06
基于因果分析图法的饮用水源地保护探讨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土壤侵蚀经济损失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