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探讨脊柱骨折患者40例脊柱骨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保守治疗30例,手术治疗10例,住院时间36~65 d,平均45 d。结论 矫正所有移位,尽量恢复脊柱的正常生理弧度。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03.083
作者单位:150100 双城市骨伤科医院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40 Cases of Spine Fracture and Dislocation
ZHANG Renzhong The Orthopedics Hospital of Shuang Cheng,Shuangcheng 150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in spine fracture and dislocation is to be investigated. Methods Analyz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icacy of 40 patients with spine fracture and dislocation. Results 30 patients choose conventional treatment,while the other 10 patients choose surgical treatment,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is from 36 to 65 days with 45 days on average. Conclusion Rectify all the spine dislocation and try to correct its physiological curvature into normal.
【Key words】Spine fracture,Conventional treatment,Surgical treatment
脊柱骨折和脱位多因间接暴力所致,是指脊柱骨的连续性中断,常表现为椎体的压缩。是较为常见的骨折之一。脊柱(包括椎体及附件)发生骨折,而脊髓和神经的功能未受影响,则为单纯性脊柱骨折。选取临床2012年10月~2014年8月收治的40例脊柱骨折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19~72岁,平均48岁。损伤原因车祸致伤9例,坠落伤14例,砸压伤17例。12例胸椎骨折,24例腰椎骨折,T 12、L 2、L 4压缩性骨折4例。
1.2 方法
1.2.1 胸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适应证于不稳定型骨折。背后正中切口,其长度及部位根据骨折情况和所选用的内固定物而不同。剥离骶脊肌.显露棘突椎板、棘突及横突等,定位骨折椎体,必要时可术中X线定位。常用的内固定装置有Harrington棒、椎弓根钉和椎体钉等。若术前检查(包括 X线、CT及MRI)发现椎体后缘或骨片向椎管内突出,应同时做椎板切除,将突出的骨片复位。注意保护脊髓和马尾神经。
1.2.2 颈椎骨折脱位切复内固定术 适应于骨折移位或关节交锁难以复位,则必须做切开复位。颈后路切口,显露移位或交锁之节段,咬除交锁的关节突,小心撬拨复位。复位后,可用棘突钢板或钢丝固定。术后石膏头盔固定3个月。注意手术操作一定要轻柔,以免损伤颈髓。
1.2.3 非手术治疗 稳定型骨折,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某些高龄患者或全身条件不允许的,可采用非手术治疗;不稳定型骨折也可采用非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以卧床制动为主,腰背肌锻炼为辅。如屈曲压缩型骨折,一般仰卧于硬床,并在骨折部垫枕,使脊柱过伸,尽早进行背伸锻炼,以利于压缩之椎体恢复高度。卧床时间8~12周。一次性手法复位要慎重。颈椎轻度压缩骨折无移位者,可用颌枕吊带在卧位做颈椎过伸牵引,牵引重量3 ~5 kg。牵引4~6周后,可改用头盔石膏固定,整个固定时间约12周。有时也可采用颅骨牵引 [1]。颈椎骨折或脱位一般采用持续颅骨牵引复位,牵引重量3~5 kg,必要时可增至6~10 kg。及时行X线检查,如已复位,则维持牵引3~6周,再改头颈胸石膏固定,固定时间总共约3个月。颈椎骨折或脱位有关节交锁者,牵引重量需增加,在逐渐增加重量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及脊髓神经功能的变化,以免牵引过度、过快,导致颈髓损伤。并随时行X线检查,了解复位情况,调整牵引方向。一旦复位,即改维持重量牵引,3~6周后换头颈胸石膏固定。总固定时间约3个月。
2 结果
保守治疗30例,手术治疗10例,住院时间36~65 d,平均45 d。
3 讨论
根据骨折脱位后脊柱的稳定性程度分为稳定性与不稳定性骨折。凡单纯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压缩不超过1/2,不合并附件骨折或韧带撕裂),或单纯附件(横突、棘突或椎板)骨折,称为稳定性骨折;椎体压缩超过1/2,粉碎并压缩骨折,骨折伴有脱位、附件骨折或韧带撕裂等,称为不稳定性骨折。不稳定性骨折容易造成脊髓神经损伤。
单纯性脊柱骨折的治疗目的是恢复脊柱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矫正所有移位,尽量恢复脊柱的正常生理弧度。压缩较轻者可卧平板床休息,局部封闭止痛。积极锻炼腰背部肌肉。如仰卧位五点支撑(头、双肘、双足)。俯卧位则使头颈与双下肢主动背伸。争取4~6周活动至最大程度,即可起床。亦可穿戴胸部强弹性支具,早期下地活动。对压缩程度较重,或有轻微脱位,但后柱保持完整者,可即时采用后伸复位法复位。其原理是以完整的后柱作支点,利用前纵韧带牵开压缩的椎体前方。方法有(1)仰卧位,用枕头、砂袋或充气的橡皮枕,置于受伤腰背处使脊柱过伸,令其自然复位 [2]。(2)硬膜外或局麻下,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受伤处对准肾桥,然后将肾桥升起使脊柱超伸,即可达到短时间内迅速复位。复位后石膏背心或支具维持躯干过伸位,持续3个月,其间仍需积极锻炼腰背肌。
胸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Harrington棒内固定术适用于胸、腰椎骨折,撑开作用强,对压缩明显、粉碎骨折及多节段骨折较为适用。但暴露范围大,上下钩放置的部位与骨折的椎体需间隔一个以上的正常节段,故组织损伤较大。上钩一般置于胸椎的椎间关节间隙内,下钩放置于椎板的上缘。撑开复位时,力量要合适,不宜过大,以免劈裂置钩处的关节突或椎板及术后脱钩、断棒等并发症。
椎弓根钉内固定操作的关键在定位,包括骨折椎体和进针点的确定。胸椎的进针点为关节突中线与横突中轴水平线交点的外下方1~2 mm处,进针方向与脊柱横截面呈头倾5°~10°,并与脊柱的矢状面呈内倾5°~10°。腰椎的进针点为固定椎上关节突的外缘垂线与横突中轴水平线交点外下方1~2 mm处,进针方向与终板平行,与脊柱的矢状面呈10°~15°内倾。定位后,先用手钻在进针处钻孔,然后改用丝钻钻入。如方向准确,钻入时有松质骨的抵抗感,且较稳定,不摇晃。钻孔深度在胸椎一般为4.0 cm,腰椎为4.5 cm,不能穿透椎体前皮质。最后将椎弓根螺钉拧入。再次X线检查以确定椎弓根钉的位置及深度,如符合要求,便可安装整个内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