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路径研究∗

2015-01-27 01:00曹海霞王宏英
中国煤炭 2015年1期
关键词:煤炭能源发展

曹海霞王宏英

(1.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能源经济研究所,山西省太原市,030006; 2.山西省发改委宏观研究院,山西省太原市,030002)

★经济管理★

新形势下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路径研究∗

曹海霞1王宏英2

(1.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能源经济研究所,山西省太原市,030006; 2.山西省发改委宏观研究院,山西省太原市,030002)

在介绍山西煤炭产业转型总体思路、发展原则和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提出山西应按“清洁、高效、绿色、低碳”的转型路径,全方位改进煤炭的生产、消费方式,真正实现由单一煤炭资源开采向综合能源开发利用转变,推进山西综合能源基地建设。

新形势 煤炭产业 转型发展 清洁发展 高效发展 绿色发展 低碳发展

山西煤炭资源丰富,探明保有储量2695亿t,占全国总量近1/5,优质稀缺煤种,比如焦煤,占全国的近1/2。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在占全国1/60的国土面积上生产煤炭153亿t,占全国的1/4,净调出104亿t,占全国的3/4,焦炭产量和外调量分别占全国40%和60%,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当前形势下,山西省煤炭产业应顺应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要求,全力推进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推动煤炭产业转型发展。

1 煤炭产业转型的必要性

1.1 国家能源安全问题凸显,能源革命催生煤炭革命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能源需求强劲,人均能源资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例如,煤炭资源和水能资源人均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0%,而石油、天然气资源人均拥有量更低,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条件下,我国能源产业存在能源需求量增大、消耗速度加快的趋势,而另一方面,煤炭、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对生态环境损害严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给制约条件较多,能源开发的技术水平总体落后等各种问题依然存在,国家能源安全面临严峻挑战。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必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且能源革命是长期战略,必须从当前做起,加快实施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富煤、贫油、少气”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不会改变。但我国煤炭产业的整体技术和装备水平仍然较为落后,煤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何顺应能源革命趋势,高效清洁地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尤为重要。

1.2 煤炭市场持续低迷,“黄金十年”彻底终结

“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处于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换的阶段,能源需求增速明显下降。尤其是煤炭产业,从2012年后半年开始,煤炭市场的“黄金十年”彻底终结,煤炭价格回落,煤炭企业利润大幅下滑。从大的趋势上看,今后煤炭市场供大于求、产能过剩的局面仍将延续。市场低迷、需求不足成为山西煤炭产业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应抓住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的机遇,积极应对市场的严峻挑战,提升煤炭工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煤炭企业应从优化内部结构开始,以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管理水平为重点,积极向新型煤化工和新能源领域转型;另一方面,小型煤炭企业应及早退出煤炭市场。

1.3 环境污染与雾霾天气叠加,煤炭产业亟需转型发展

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多次出现持续大范围雾霾天气和空气污染,不断引发公众对空气质量尤其是PM2.5的关注。汽车尾气排放、大气环流异常、地形地貌条件等都与雾霾和空气污染有关。但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长期的燃煤积累是大面积雾霾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防治雾霾天气,调整能源结构和转变煤炭利用方式已迫在眉睫。国务院2013年9月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供应;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到65%以下;加快淘汰能源行业落后产能,逐步提高接受外输电比例、增加天然气供应、加大非化石能源利用强度等措施替代燃煤。

在此背景下,山西煤炭产业的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2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的总体战略与部署

2.1 总体思路

从应对气候变化、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出发,以煤炭产业的科学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转变煤炭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主线,全面提升煤炭资源开发转化和利用效率,建立煤炭资源高效开发与洁净利用体系,加快煤炭产业的低碳发展和绿色发展,打造山西煤炭工业发展的升级版,全方位推进煤炭革命。

2.2 发展原则

(1)坚持煤炭生产总量与消费总量双向控制的思路。严格实施煤炭生产总量控制,全面淘汰落后产能;坚持煤炭产品从燃料向原料与燃料并重转变,推动原煤销售向商品煤、洁净煤销售转变,严格落实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工作方案,不断降低以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不断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大力推进节能减排,降低煤炭消耗强度,加强节能监督检查,确保各地区节能降耗目标落实到位。

(2)坚持单一煤电基地向综合能源基地转变的思路。推进煤炭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推进煤炭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坚持输煤与输电并举,安全高效发展煤基替代能源,促进黑色能源绿色发展。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重、集中送出与就地消纳结合,积极开发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适时启动清洁能源项目建设。

(3)坚持高碳产业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思路。要从应对气候变化、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出发,建立健全高碳能源产业低碳发展促进机制,以多联产、全循环、高端化为基本模式,建立煤炭资源综合利用与循环利用体系;构建合理用煤、科学用煤、节约用煤的长效机制,完善生态环境补偿长效机制,加快煤炭产业的低碳发展和循环发展,加强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

2.3 发展目标

(1)集约化程度大幅提高。到2020年,通过煤炭企业大规模的战略重组、兼并整合,严格淘汰生产技术落后企业,最终形成500家集约化程度高的煤炭生产企业,煤炭开采机械化率将达到90%以上,现代化矿井比重达70%以上。

(2)清洁利用率明显提升。大力推广综合利用项目,到2020年,煤矸石利用率达95%以上,煤层气综合利用率达100%,煤矿瓦斯利用率达80%以上;矿井水利用率达95%,达标排放率100%;煤炭伴生品利用率达70%左右;煤基、煤化工企业“三废”排放大幅减少,综合能效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3)绿色开采实现全覆盖。到2020年,在全省范围内实现煤炭企业绿色开采全覆盖,煤炭综采率达85%以上,因煤矿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在2013年的基础上下降50%,矿区生态环境修复率达95%以上,全省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4)碳排放总量不断下降。积极推动煤炭产业的低碳发展,通过实施煤基低碳科技专项,加快二氧化碳利用、捕集和封存技术的研发,促进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到2020年,实现煤炭生产、消费企业能源清洁利用率达95%以上,碳排放水平基本达到欧美发达国家21世纪初水平,在全社会范围内实施碳排放总量控制,形成高碳资源低碳发展的良好局面。

(5)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高。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和研发资金支持,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力争在2020年实现山西省煤炭产业拥有相关知识产权10000余项,相关技术实际应用率达50%以上,自有知识产权在相关生产、加工、消费企业中运用率达70%,成为引领全国煤炭产业清洁高效、低碳绿色发展的排头兵。推进科技进步,注重人才培养,提高煤炭行业创新发展能力。

(6)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成效。要深化煤炭行业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清费立税、项目审批、煤电一体化步伐,积极推进煤炭销售体制、投资体制以及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等领域的改革;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和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矿业权市场建设,提高煤炭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水平;加强煤炭法规制度建设和煤焦领域反腐败,消除权力寻租、滋生腐败的土壤和空间。

3 转型发展路径与策略

3.1 推动产业升级,实现煤炭资源高效集约开发

3.1.1 合理控制煤炭产能,坚持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

合理控制煤炭产能,科学规划矿井开采规模和方式,保证煤炭资源的有序开发和持续供给。要科学制定煤炭产业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合理开发,提高规划的权威性、指导性和法律地位,特别是煤炭生产开发规划、矿区总体规划、矿业权设置方案要相互衔接、互为依据。同时,要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要按照矿井实际资源量和开采年限,对全省资源接近枯竭的矿井和90万t/a以下机械化水平不高的矿井进行摸底,建立有序、自然、正常的矿井退出机制。要坚持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制定中长期产能退出规划,确定退出责任主体和时间表、分布图,通过矿业权二级市场推行落后产能市场化退出机制,对违法矿业权或长期占而不采的企业要依法强制退出,对关停重组的矿井要从资金和政策上支持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企业转产、职工培训和再就业,妥善解决在职人员安置和离退休人员等问题。

3.1.2 提高产业集中度,全力抓好大企业、大集团建设

全力抓好煤炭行业的大企业、大集团建设。按照国家煤炭产业政策的要求,在国家规划的三个大型煤炭基地内,按照“一个矿区原则上由一个主体开发,一个主体可以开发多个矿区”的原则,在企业自愿、市场主导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兼并重组力度;在已有煤炭大集团整合重组基础上,突出动力煤、无烟煤、炼焦煤三大资源品牌优势,通过产业、产权、管理、文化等的深度融合,研究探索分基地、分煤种组建世界一流、国内引领的特大型煤炭集团公司。按照发展煤炭现代物流集团的要求,对晋能集团、山煤国际等现有物流企业植入运煤铁路、公路、港口、船队等资产进行重组再造,形成一体化的大型煤炭物流集团,增强山西煤炭市场话语权和竞争力。

3.1.3 不断提升煤炭科技水平,推动矿井现代化建设

引进、消化与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煤炭科技成果、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积极推进现代化矿井建设,开启煤炭生产革命。现代化矿井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采掘机械化、监控数字化、控制自动化和辅助运输高效化,重点是根据矿井开采条件,引进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不断优化采掘工艺,通过综合自动化控制网络平台,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监测系统,实现地面远程控制。当前应严格煤矿准入标准、建设标准和管理标准,加快高标准、高起点建设现代化矿井的步伐,积极推行以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综采化开采,深化信息技术与煤炭产业的融合。此外,积极培养和引进煤炭行业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加强职工队伍业务素质和技能培训,为现代化矿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到2015年底全省新建成223座现代化矿井,力争到“十三五”末,全省70%的矿井建成现代化矿井,支撑煤矿安全发展。

3.2 延伸煤炭产业链条,促进煤炭资源的清洁转化与洁净化利用

3.2.1 发展清洁高效的利用技术,推动煤炭资源清洁转化利用

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提高煤炭清洁转化利用的水平。一方面,提高原煤入选率,加大对稀缺、难选、细粒煤的高效分选关键技术的研发及示范,着力提高炼焦煤的精煤质量和精煤回收率,不断提高动力煤的入选率和分选效率,到2020年,动力煤入选率力争达到70%以上。发展煤炭提质技术,重点推进低品质煤炭资源的提质利用。另一方面,通过煤炭分级利用与转化技术、分布式利用技术,不断提高煤炭资源的洁净化利用水平。推广煤炭热解燃烧分级转化技术的应用,着力提高煤炭燃烧效率。加强IGCC、CCUS、煤基多联产等技术的研发、工业示范和推广。重点突破煤气化及煤炭/生物质共气化等关键单元技术、电力和不同产品联产的系统集成技术的设计与运行。

3.2.2 着力延伸煤炭产业链条,积极推进煤电基地、煤化工基地建设

努力延伸煤炭产业链条,真正实现单一资源开采向综合开发利用转变。一方面,要围绕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低碳发展,借鉴同煤塔山循环经济园区的做法,推进煤炭基地与火电基地协同发展。要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快外送电通道建设步伐,加快推进现代化大型煤电外送基地建设,实现终端能源清洁化。另一方面,优化煤化工产业布局,加快推进晋北现代煤化工基地建设,延伸拓展特色煤化工产业,优化提升传统煤化工产业,积极推进煤化工产业大型化、园区化和基地化的发展建设。

3.2.3 强化节能减排与污染治理,推动煤炭产业向环境友好型转变

开展煤炭行业工艺装备节能改造,对矿井供电、提升、运输以及通风、排水等系统进行节能改造,加快高效率、大功率快速采掘技术和装备的应用,提高现代化矿井节能水平。煤炭企业要加大节能减排技改资金的投入,通过合同能源管理、自愿节能协议等模式,提高行业节能水平。优先采用清洁生产和对共伴生资源和余热等进行综合利用的技术、工艺和设备,从源头上减少固体、液体和气体废弃物的排放。现有煤炭生产企业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严格实施“三个同步”,即今后所有新建煤炭项目的环保设施必须与项目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产。对SO2、NOx、颗粒物、CO2、汞等重要污染物建立排放总量控制目标,推动实现脱硫脱硝一体化和汞排放的协同控制。制定严格的煤炭消费行业污染排放控制标准,严格控制煤炭利用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下大力气加强矿区环境治理,提高矿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3.3 加强矿区生态修复,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3.3.1 发展绿色开采技术,积极建设绿色矿山

针对传统煤炭开发中地表塌陷、地下水渗漏、瓦斯排空以及煤矸石堆放等生态环境问题,不断转变开采方式,积极开展充填式开采、保水式开采、煤与瓦斯共同开采、地下气化开采、地下生物开采等新型开采技术的研发与试验示范,同时要依靠先进成熟技术提高回采率,发展快速高效充填技术为主的绿色开采,加强工矿区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特别要建好“国家能源充填采煤技术重点实验室山西工作站”,从源头上解决煤炭开采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政府、企业应各负其责,基于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目的,科学规划煤炭生产规模,严格划定禁采、限采区。加大矿区造林绿化和植被恢复工作力度,最大限度减少资源开发活动对周边地区的环境影响和破坏,切实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和耕地,发展绿色矿业。科学规划、建设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工程,把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作为建设绿色矿山的重中之重。

3.3.2 加大矿区生态修复与治理力度,加快推进采煤沉陷区治理

煤炭企业要尽快制定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规划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因地制宜确定矿区生态修复目标,实施土地复垦、林地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修复、矿山生态公园等多模式修复,完善矿区废弃地调查和复垦规划工作,严格土地复垦标准,鼓励社会资金开展复垦,政府给予适当补贴,并且纳入耕地占补平衡、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增减挂钩等等政策奖励范围,对新办矿业企业实行土地复垦费预存制度,加强矿区生态修复技术的系统研究和商业化推广。建立矿区生态恢复治理工程的后评估制度。同时,加大采煤沉陷区治理力度,加快推进采煤沉陷区移民搬迁安置,对严重破坏的居民住宅、受损较轻的居民住宅分别采取搬迁重建和维修加固方式治理。到2020年,基本解决采煤沉陷区受灾群众的安居问题,并力争提前。采煤新造成的沉陷区问题要按照“谁生产谁负责、谁开采谁治理、谁损坏谁搬迁”的原则,把企业在开采中造成的采煤沉陷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3.3.3 引入市场化治理手段,构建煤炭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

通过制度化建设从根本上解决煤炭开采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在煤炭资源税税制改革中要兼顾资源有偿使用与生态环境补偿的内涵和功能。改革煤炭产品的定价机制,使其能够反映包括外部成本在内的煤炭资源开发的完全成本。充分利用转型综改试验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不断创新生态环境治理的市场化机制,积极探索第三方治理模式,逐步建立第三方监督与治理机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责任追究。要引入市场化治理手段,构建矿区居民利益补偿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通道。

3.4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煤炭产业低碳发展

3.4.1 加大低碳科技攻关力度,打造煤基低碳科技创新高地

要做好煤炭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加快实施低碳科技创新专项,依托煤炭企业,加大煤炭科技研发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低碳科技专项。以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为主线,主要围绕二氧化碳捕集、封存与利用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开展研究与示范,着力推进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在煤炭低碳利用领域,加紧研发节能降耗关键技术及装备,加快大宗工业固废资源化高值利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示范,开展矿区废水处理及回用技术研发与工程示范等等。以山西科技创新城为龙头,整合优势科技资源,围绕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等,联合建设低碳科技研发平台。以同煤塔山循环园低碳园区为示范,加快煤基低碳示范园区工程建设,围绕煤-焦化、煤-气化、煤-液化等产业链,探索煤基多联产循环经济体系,创新煤炭行业低碳发展的模式。加快建设太原低碳工业园,在低碳生产、低碳技术创新、低碳管理创新以及低碳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开展试点。

3.4.2 积极推进煤层气与瓦斯气综合利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加强煤层气勘探开发与资源评价工作,加快“一核一圈多环”的配套管网建设。加强煤层气/乏风气规模化开发利用技术研发及示范,实现地面煤层气抽采全部利用。着力推进包括河曲-保德、临县-兴县、永和-大宁-吉县、沁南、沁北、三交-柳林在内的六大煤层气勘探开发基地建设。积极构建晋城、阳泉、潞安、西山和离柳五大瓦斯抽采利用园区。用好煤层气资源管理下放山西政策,统筹利用煤层气、过境天然气、焦炉煤气制天然气、煤制天然气等,优化用气结构,重点实施各市(县、区)城市燃气改造工程,建设1000座加气站,到2020年,全省地面煤层气总产能达到400亿m3,管线总里程突破1.5万km,气化人口实现全覆盖。

3.4.3 构建低碳发展新机制,加快煤炭行业低碳发展

探索制定区域碳排放总量控制和配额制度,率先在煤炭行业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和节能量交易。建立煤炭企业开展低碳项目的信贷和税费激励机制,建立节能减排项目贷款绿色通道,加大低碳项目的财政扶持力度。在煤炭行业创新低碳技术交流与产学研合作机制,建立全行业碳减排目标责任考核制度,为煤炭革命、高碳产业低碳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和活力。

[1] 王儒林.在山西大同朔州忻州三市调研考察座谈会上的讲话[N].山西日报,2014-11-21

[2] 张玉卓.从高碳能源到低碳能源——煤炭清洁转化的前景[J].中国能源,2008(4)

[3] 钟巨全.关于清洁生产对治理矿山环境问题的探讨[J].中国煤炭,2011(4)

[4] 牛克洪.未来我国煤炭企业转型发展的新方略[J].中国煤炭,2014(10)

[5] 吉耀飞.发展循环经济是煤炭企业战略转型的契机[J].中国煤炭,2006(2)

Study on Shanxi coal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path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Cao Haixia1,Wang Hongying2
(1.Institute of Energy and Economy,Shanx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 Taiyuan,Shanxi 030006,China; 2.Institute of Macro-economy,Shanxi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Taiyuan,Shanxi 030002,China)

Based upon introduction of whole idea,development principle and development target in Shanxi coal industry transformation,the authors mentioned that Shanxi should follow the transformation path of“clean,efficient,green,low-carbon”,and omnibearing improve the pattern of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then truly achieve the changing from single mining of coal resourcesto comprehensive energy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thus promote comprehensive energy base construction in Shanxi.

new situation,coal industry,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development of clean,development of efficient,development of green,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TD-9

A

曹海霞(1973-),女,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能源经济研究。

(责任编辑 张大鹏)

山西省软科学研究——山西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设计与制度创新研究(2013041020-01)

猜你喜欢
煤炭能源发展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煤炭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煤炭:去产能继续 为煤炭正名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