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心蕾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虫声笑声记心间。
——题记
人生本由大大小小的音符组成,在阳光的照耀下奏出美丽的乐章。蓦然回首,只有那一章的乐符埋藏于心底,任时光的洪流冲刷也铭记于心。
儿时,家附近有一处长满树木的土山,这土山在大人眼里毫不起眼,但在童年的我们看来却是一片乐土。
秋风起,蟋蟀鸣。风劲虫匿,风停虫鸣,引来顽童一群。大陈是“虫大王”,领着我们,于虫鸣处,掘土挖坑,直捣黄龙。有时,虫栖岩壁,石坚难摧,需引水灌之。虫大王便吩咐下来,舀水的,运水的,各项事宜分于各色人等,毫无疏漏。在虫穴到水池的这几步路上大家各司其职,情景煞是热闹。那一声又一声的笑声,与轻风流水应和着,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而虫大王则立于石后,伺机俘虫。
这时,虫须探了出来——远近的我们都凑了过去,刚想捉,可蟋蟀好像逗我们似的,又缩了回去。我们屏气凝神,待它如是两三次以后,虫大王趁它触须刚一出来时,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伸过手去,捏住触须,这只虫使劲挣扎,但哪里是虫大王的对手,挣扎了没几下,只好乖乖地束手就擒。乐土给蟋蟀们提供了天然的巢穴,也为我们提供了无尽的乐趣。有虫子,有笑声,有快乐。那串串清纯如蓝天般的笑容久久回荡在了每一个捕虫者的心中,经久不息。
去年末土山被埋,虫穴也被混凝土封上了。我时常想重温这集体捕虫的乐趣,时常想再听听那“唏嘘”“唏嘘”的声音,想再听一听那清脆而稚嫩的笑声,但当玩儿过种种高科技后,又有谁再愿意重拾这沾着虫粪的网兜呢?即使愿意,可幢幢高楼在土山上拔地而起。又去哪儿寻觅一片这乐土,听一听这虫鸣和笑声呢?
网兜散了,可以再扎;人心散了,可以再挽回;土山消失了,却再也不可以复原了。虽如此,但我仍不会忘记岁岁秋日的捕虫快乐,因为我相信:经历岁月的种种后,我们还会重聚,为一声虫鸣,也为那轻快的笑声;总有一天,我们还会再次寻找到那一片属于自然的净土,那一片属于我们的乐土。
虫鸣、笑声被永远藏在记忆深处的红匣子中,成为我心灵深处最珍贵、最美好的记忆。
(江苏省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八·7班)
(荐评人:陈晓琦)
推荐理由
一篇文章倘能激起读者情感的共鸣,那么这篇文章无疑是好文章。此文忆童年之事,写童年之趣,思今日之状,由乐土的消失,虫声、笑声的消失,引起深层地思考,思考在高科技出现的今天,乐土何处可觅?人们何时有闲暇去重建乐土?思考是独特的、富有现实意义的。现状令人伤感,但未来依旧阳光,就像小作者所说:经历岁月的种种后,我们还会重聚,为一声虫鸣,也为那轻快的笑声;总有一天,我们还会再次寻找到那一片属于自然的净土,那一片属于我们的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