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良
金秋九月,正值露地葡萄成熟时节。9月11日,记者走在农安县万金塔乡五里堡子村的村路上,宛如踏上了葡萄销售一条街:村路两侧每隔几十米就有一个葡萄销售摊位。为了招揽顾客,农户不仅在摊位上摆放了一串串新采摘的葡萄,还在摊位两侧的路边插上了十几面彩旗。
在农安县郝万彬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郝万彬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从1990年就开始种植葡萄。为使葡萄种植逐步走上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发展之路,他于2011年组织该村72户农民成立了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并实行了“五统一”管理。如今,在他的组织带动下,全村近百户农民种植葡萄,葡萄种植面积近40公顷。该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葡萄村”。
郝万彬告诉记者,今年,风调雨顺,瓜菜丰收,葡萄长得也特别好。他家今年一共种了1.4公顷葡萄,主要品种有巨峰、夏黑和白鸡心等。初步估算,今年他家最少能产4.3万公斤葡萄。
“我家的葡萄虽然没经过有机认证,但是完全是按照有机标准种植的。”郝万彬告诉记者,他采用的是最新无公害葡萄种植技术,使用农家肥和生物防虫法,真正做到了无化肥、无农药、无污染。
“我家的葡萄不仅安全,而且都是特优级果品。”在葡萄种植基地里,郝万彬一边采摘葡萄,一边向记者详细介绍说,他家今年采用了无菌套袋技术,这种技术不仅可以减少果实生长期病虫害,减少日灼和鸟害,减轻灰尘污染,提高果面光洁度,还可以改善果实生长微环境,使果实着色均匀,色彩鲜艳,果肉细腻,提高了葡萄的耐贮性。
“好酒也怕巷子深哪。”郝万彬说,虽说他家的葡萄都是特优级果品,但是由于该村地理位置较偏,距农安县城28公里,离长春市区90公里,葡萄卖得并不理想。不仅仅是他家,该村多数农户都靠门口摆摊零售和少量对外批发,有实力的农户则自建一个贮藏窖,将葡萄装箱窖藏到年底再卖。
“但是窖藏不仅费工而且费电,再说也会影响葡萄的口感和质量。”郝万彬告诉记者,近期,他打算让儿子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开展一次“城乡对接市民团购”活动,利用周末时间将葡萄运到城里,与市民面对面进行交易,不仅能让市民吃上最安全、最新鲜的葡萄,也可以直接拉动他家的葡萄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