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新桥 江荧 陈健明 黄羊生
胸腔镜手术治疗纵膈肿瘤的效果分析
叶新桥 江荧 陈健明 黄羊生
目的分析胸腔镜手术对纵膈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纵膈肿瘤患者54例,随机均分为2组(n=27)。对照组采用常规开放手术方式,治疗组采用胸腔镜手术方式,比较2种术式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纵膈肿瘤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操作时间、术后引流治疗时间、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出现不良反应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操作期间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胸腔镜手术方式对患有纵膈肿瘤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胸腔镜手术;纵膈肿瘤;疗效
由于纵膈的位置位于胸腔的中部,其内部分布着各种气管、大血管、食管等重要的组织结构,因此对纵膈肿瘤疾病实施手术治疗的操作过程较为复杂,如有不慎会导致出现术中大出血,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本研究应用胸腔镜手术治疗纵膈肿瘤患者,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8月赣州市立医院收治的纵膈肿瘤患者54例,随机均分为2组(n=27)。对照组男18例,女9例;年龄26~82岁,平均年龄(44.8±1.5)岁;患病时间1~7年,平均患病时间(3.4±0.4)年;其中良性肿瘤
19例,恶性肿瘤8例;前纵膈肿瘤17例,中纵膈肿瘤4例,后纵膈肿瘤6例。治疗组男17例,女10例;年龄25~82岁,平均年龄(44.6±1.4)岁;患病时间 1~7 年,平均患病时间(3.4±0.3)年;其中良性肿瘤18例,恶性肿瘤9例;前纵膈肿瘤18例,中纵膈肿瘤2例,后纵膈肿瘤7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抽样研究对象在手术前均接受全身麻醉,然后取平卧位。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方式实施治疗,术前对肿瘤的实际位置进行再次确定,根据确定的定位对肿瘤实施手术切除处理,术毕后根据纵膈胸膜的情况于胸腔放置封闭引流管进行引流。治疗组:采用胸腔镜手术方式进行肿瘤切除,患者取左侧卧位,在肿瘤第5~6肋间骨间位置作手术入路切口,将胸腔镜顺利置入之后使手术操作视野充分显露,并对相关的组织进行分离处理,使肿瘤能够被完全切除。肿瘤切除之后采用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对胸腔进行彻底的冲洗,并对胸腔吻合口出血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确定是否有出血事件发生之后,将胸腔镜撤除,并留置引流管。2组患者术后均立刻将切除的肿瘤病灶标本送病理学检验,并根据标本的实际良恶性情况选择是否或如何实施放化疗治疗[2-4]。
1.3 观察指标 选择2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术后引流治疗时间、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操作期间出血、围手术期出现不良反应例数、纵膈肿瘤疾病治疗效果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
1.4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1)治愈:纵膈肿瘤疾病症状表现彻底消失,手术后检查结果显示肿瘤病灶完全去除;(2)有效:纵膈肿瘤疾病症状表现明显减轻,手术后检查结果显示肿瘤病灶体积的缩小程度超过原有体积的50%;(3)无效:纵膈肿瘤疾病症状表现没有减轻,手术后检查结果显示肿瘤病灶体积的缩小程度没有达到50%,或病情加重,或患者死亡[5]。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纵膈肿瘤疾病治疗效果见表1。
表1 2组患者纵膈肿瘤疾病治疗效果比较[n(%)]
2.2 2组围手术期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开胸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内有7例出现不良反应(占26%);治疗组患者在胸腔镜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内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占3.8%)。该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2组手术操作时间、术后引流治疗时间、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比较见表2。
表2 2组手术操作时间、术后引流治疗时间、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比较(±s)
表2 2组手术操作时间、术后引流治疗时间、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操作时间(min) 引流时间(d) 住院时间(d)对照组 27 143.89±15.60 5.12±1.74 12.43±2.69治疗组 27 94.51±8.86a 2.10±0.44a 7.85±1.49a
2.4 2组手术切口长度和操作期间出血比较见表3。
表3 2组手术切口长度和操作期间出血比较(±s)
表3 2组手术切口长度和操作期间出血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出血量(mL) 切口长度(cm)对照组 27 281.85±24.58 12.53±2.10治疗组 27 122.83±10.26a 3.64±0.35a
纵膈肿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胸外科疾病,纵膈肿瘤疾病主要包括支气管囊肿、胸腺瘤、食管囊肿等疾病,除了恶性淋巴瘤及胸腺瘤两种疾病之外,其余纵膈肿瘤大多数都属于良性肿瘤,因此大多数患者的预后较为理想[6]。纵膈的正常生理位置位于胸腔的中部,并且与一部分大血管、心脏、气管、食管等重要一些的器官和组织相连,因此其生理结构相对较为复杂,通过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的操作难度相对较大[7]。原发性纵膈肿瘤在病情出现的早期阶段患者的症状表现并不典型,胸痛、胸闷、咳痰、吞咽困难是该疾病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但缺乏一定的特异性,使患者疾病的实际诊治的难度明显加大[8]。在以往的临床诊治过程中,常以手术切除治疗方式对纵膈肿瘤疾病进行治疗,但采用传统的开胸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术中的出血量大、手术造成的创伤大、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明显,加之手术的切口较长,因此会导致患者在术后机体免疫力水平明显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的可能性会明显升高。胸腔镜手术治疗方式是从20世纪末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创治疗技术,其手术造成的创伤较小、术后恢复速度交快、患者的痛苦程度较轻。与临床传统开胸手术方式比较,在对纵膈肿瘤疾病治疗方面,胸腔镜小切口纵膈肿瘤切除术主要具有造成创伤小、痛苦程度轻、美观效果好、恢复速度快等几大优点,并且在操作过程中还可以使胸部纵膈的实际结构得到充分暴露,所使用的器械与传统开胸手术器械没有区别,操作更加简便,安全性更高。可以保证在直视状态下对胸门实施解剖,进而对血管及支气管实施处理,淋巴结的清扫更加彻底,在有意外情况出现的时候,可以进行更为及时有效的处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王晨亮,李新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胸癌根治术27例分析[J].人民军医,2011,18(12):165-166.
[2] 陈达,柴莹.胸腔镜下小切口手术治疗胸部肿瘤的临床观察[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16(12):198-199.
[3] 甄强,高丽娜,刘家宝.胸腔镜辅助与常规开胸胸叶切除治疔胸癌的临床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1,18(14):365-366.
[4] 周爱玉,马凤娇.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胸叶切除术的手术配合[J].微创医学,2010,12(12):658-659.
[5] 周海榆,陈刚,吴一龙,等.电视胸腔镜手术在纵膈肿瘤切除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1,23(24):3907-3908.
[6] 张春,黄国武,蒋雷,等.电视胸腔镜手术在肺外周型小结节病变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0,22(16):730-731.
[7] 王强,郭剑波,马旺扣,等.完全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术45例[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0,10(6):486-487.
[8] 韦成信,刘永春,黄健辉,等.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5,5(4):316-317.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1.050
江西 341000 赣州市立医院胸心外科 (叶新桥 江荧 陈健明黄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