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帕罗西汀联合认知行为在强迫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0例分为A组(帕罗西汀联合认知行为)和B组(认知行为),各45例。结果 A组总有效率较B组高,Y-BOCS总分及各维度评分较B组低。结论 帕罗西汀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强迫症效果显著。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13.132
作者单位:1 133000 吉林省延吉市延边脑科医院;2 133002 延吉,延边大学医学院 通讯作者:许妍姬,E-mail:xuyanjiaa@163.com
Application Value Comparison of Paroxetine Combined With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LI Guangzhe 1XU Yanji 2 1 Yanbian Neurosurgical Hospital, Yanji 133000, China, 2 Medical College of Yanbian University, Yanji 133002,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paroxetine combine with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in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Methods 90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paroxetine combined with cognitive behavior) and group B (cognitive), each of 45 case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group A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B, Y-BOCS score and score of each dimension was lower than that of group B. Conclusion Paroxetine combine with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has obvious effect in treatment of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Key words】 Paroxetine, 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Cognitive behavior
强迫症是精神科常见疾病,表现为强迫思维及强迫行为无法控制,临床常给予药物治疗。现以45例患者为例,分析帕罗西汀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3月~2014年10月收治的90例强迫症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1]中强迫症相关标准相符;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总分≥16分;未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男56例,女34例;年龄20~64岁,平均(37.5±7.2)岁;随机分为A、B两组各45例,两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B组采用认知行为治疗,了解患者强迫行为及思维,了解其中错误思维方式、内容,采取更为合适的思维方式和内容。以认知干预和行为干预等措施,如认知重建、应付技能等方法改进。与患者共同探讨相关的生活事件、认知及情绪关系,帮助建立正确信念,重塑信心。在沟通交流中要求患者书面记录领悟经过及行为实践,治疗6个月。
A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经帕罗西汀治疗,初始剂量10 mg,2周内增加至30~60 mg,疗程6个月。
1.3 评价效果 [2]
以Y-BOCS评分评定疗效,治愈:症状消失,Y-BOCS评分降低50%;有效:症状减轻,评分降低20%以上;无效:评分降低不足20%。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 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A组治疗总有效率80%(36/45),即痊愈14例,有效22例,无效9例;B组治疗总有效率62.2%(28/45),即痊愈8例,有效20例,无效17例,两组对比,P<0.05。
2.2 Y-BOCS总分治疗前后对比
A组治疗前(25.0±6.0)分,治疗1个月后(17.9±5.0)分,6个月后(11.0±2.1)分;B组治疗前(25.6±6.3)分,治疗1个月后(22.4±5.2)分,6个月后(17.4±4.8)分;A组治疗后1个月、6个月Y-BOCS总分低于B组,P<0.05。
2.3 两组患者强迫因子对比
强迫思维:A组治疗前(12.8±3.0)分,治疗1个月后(10.7±2.5)分,6个月后(5.4±1.3)分;B组治疗前(13.2±3.6)分,治疗1个月后(11.4±3.0)分,6个月后(8.7±2.0)分;A组治疗6个月后强迫思维评分低于B组(P<0.05),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对比,P>0.05。
强迫行为:A组治疗前(11.6±3.1)分,治疗1个月后(8.6±2.4)分,6个月后(5.2±1.2)分;B组治疗前(12.0±3.4)分,治疗1个月后(11.3±2.8)分,6个月后(8.6±3.2)分;A组治疗后1个月、6个月强迫行为评分低于B组(P<0.05)。
3 讨论
强迫症是临床常见难以治疗的精神疾病,其预后差,致残率高且易导致社会功能障碍。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通常与患者内向、敏感、多疑等神经质素质相关,且生活事件的影响可使强迫症发生率提高。相关医学认为,强迫症的发生是与脑内5-羟色胺(5-HT)功能相关,患者5-HT功能低下或突触间隙,降低了5-HT含量,导致强迫症的发生。强迫症主要表现为强迫思维及强迫动作,通常心理学认知改变也可相应的改变其心理行为。帕罗西汀为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通过降低位于5-HT神经元终端前膜上的5-HT受体敏感性,使神经元对5-HT再摄取产生抑制作用,并相应的提高了突触间隙5-HT含量,明显降低了患者脑脊液中5-HIAA含量 [3]。且帕罗西汀为不影响患者胆碱能受体,相应减轻了抗胆碱能不良反应,存在较高的安全性。
在改善患者强迫症临床症状时,认知行为疗法可改善患者相应的曲解、错误认知,相应改善患者认知行为,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十分有利。在认知行为疗法中,需严格按照认知行为疗法基本原则与方法,开展一对一交流方法,找出患者病态观点,并与患者一起论证患者观念行为的正确与否,同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患者能够信任自身,确保认知行为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此次研究中,A组治疗总有效率80%明显高于B组治疗总有效率62.2%(P<0.05)。由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经帕罗西汀合并认知疗法治疗强迫症,其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A组治疗后1个月和6个月的Y-BOCS总分低于B组,治疗6个月后强迫思维评分及强迫行为评分低于B组(P<0.05)。由此可见,采取帕罗西汀合并认知疗法治疗强迫症,可改善患者强迫症症状。
综上所述,帕罗西汀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强迫症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强迫行为及强迫思维,应用价值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