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按照数字表法将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12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各56例,对两组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率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对照组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率为28.57%,观察组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率为8.93%,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的差异(P<0.05)。结论通过加强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可能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的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护理效率和质量,应用前景广泛。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01.118
作者单位:110003 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外科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Prevent Deep Vein Thrombosis After Hip Replacement
SUN Dongmei Department of Surgical,The Seventh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yang,Shenyang 11000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prevent deep vein thrombosis after hip replacement. Methods 112 cases after hip replacement from January 2011 to January 2014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apply the routine nursing care) and observation group(apply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by the digital meter method,each group has 56 cases,to compared the Occurrence rate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of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ccurrence rate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of control group was 28.57%,the Occurrence rate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93%,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By strengthening the systematic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the high risk factor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after hip replacement ,can obviously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deep vein thrombosis,can improve nursing efficiency and quality.It has the value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Hip replacement,Deep vein thrombosis,Nursing intervention
髋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文献报道其发生率约为1.3%~25% [1]。深静脉血栓形成将导致严重的后果,影响患者的康复 [2]。我院对2011年1月~2014年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用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效果十分满意,现总结归纳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组以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54~78岁,平均年龄(66.3±8.7)岁;平均患病时间(11.6±4.5)个月;疾病类型:股骨颈骨折15例、股骨头坏死13例、髋关节发育不良12例、髋关节炎16例;观察组患者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56~75岁,平均年龄(67.8±9.3)岁;平均患病时间(11.2±4.1)个月;疾病类型:股骨颈骨折16例、股骨头坏死14例、髋关节发育不良12例、髋关节炎14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方法
1.2.1 严密的病情观察 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导致下肢出现肿胀、皮温降低、皮肤紫绀等特征性表现 [3]。护理人员应当加强患者的术后巡视,密切的观察生命体征的改变,对患肢的色泽、温度、肿胀程度等定时的进行检查,出现特征性的改变应当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并紧急的应对处理。
1.2.2 抗凝过程的护理 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规的应用抗凝措施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4]。护理人员术后12 h遵医嘱应用低分子肝素进行皮下注射,0.4 ml/d、疗程7 d,可达到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同时在抗凝治疗的过程中应当观察患者是否存在皮肤出血点、牙龈出血等出血倾向的出现,应当及时停止抗凝治疗。
1.2.3 功能锻炼的护理 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的功能锻炼是最有效的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手段 [5]。通过穿用弹力袜、有效的功能锻炼以及应用足底静脉泵可有效的预防静脉血栓的发生。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即应当开展关节的跖曲和背伸活动、开展下肢肌肉的按摩和被动活动,促进静脉的血液循环。穿戴弹力袜可通过产生阶梯性的压力差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减轻血流瘀滞。足底静脉泵的压力调节功能加速血流由底向足背流动,使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提高,防止形成血栓。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应用χ 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表示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对照组患者16例出现深静脉血栓,发生深静脉血栓率为28.57%,观察组患者5例出现深静脉血栓,发生深静脉血栓率为8.93%,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的差异(χ 2=5.4253,P<0.05)。
3 讨论
髋关节置换术目前进行关节运动功能重建的较为理想的方法。深静脉血栓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通常是由于血液的高凝形态、血流的瘀滞以及血管内皮完整性破坏为最主要的因素 [6]。本组研究中,分别通过针对血液高凝采取抗凝药物的预防应用、针对血流淤滞采取功能锻炼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十分显著,达到有效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故此,应用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发生深静脉血栓率低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并且存在统计学差异,与国内的相关研究结论相符合,进一步证实护理干预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显著地作用。
总之,通过加强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可能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的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护理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