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对后循环缺血的治疗价值分析

2015-01-26 20:32:38吴晓峰,王月,孙立明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15期
关键词:短暂性椎动脉脑缺血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对后循环缺血的治疗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22例后循环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22例患者血管内支架置入成功率为100.0%,支架共置入30枚,术后残余狭窄10%~20% 5处,10% 21处,经随访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可有效改善后循环缺血,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靠。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15.032

工作单位:132022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神经内科

Analysis of the Value of the Treatment of 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Cerebrovascular Stent Implantation

WU Xiaofeng WANG Yue SUN Liming General Hospital of Jilin Chemical Group Corporation,Jilin 132022,China.

【Abstract】Objective Analysis of the value of treatment of circulation ischemia after endovascular stenting. Methods Select our hospital 2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endovascular stent therapy, therapeutic effect evaluation. Results 2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tent implantation success rate of 100%,a total of 30 stents implantation, postoperative residual stenosis at 10%~20% 5, 10% and 21 at follow-up, all patients had no serious complications. Conclusion Endovascular stent implanta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operation of 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treatment effect is remarkable, safe and reliable.

【Key words】Vascular stent implantation,Posterior circulation,Ischemia

后循环脑缺血为一种比较多发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致死性梗死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当前临床并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但在外科手术治疗中,临床提出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是一种治疗后循环缺血比较理想的方法 [1]。本次研究中,对于后循环缺血患者采用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应用效果显著,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历资料

总结我院从2013年8月到2014年4月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其中22例,所选取的患者均经全脑血管造影确诊为后循环缺血,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大于50%,后循环缺血发作以及狭窄动脉直接相关者,排除严重心肝肾疾病、出血并发症、2周内神经病学不稳定或严重中风、介入治疗路径不良、远端血管有严重狭窄等患者。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情况:男12例,女10例,年龄为22~74岁,平均年龄为48±1.3岁。入院确诊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8例,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6例,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8例。有脑卒中病史7例,心脏病史5例,高脂血症病史为6例,高血压病史为12例。

1.2 方法

术前3 d给予患者用药氯吡格雷,口服剂量为75~150 mg/d、尼莫同30~60 mg/次、阿司匹林100 mg/d,一天3次,同时随着血压水平的波动,而对应调整降压药物的剂量,如有必要,可于术前1 h给予患者尼莫同静脉输注调控血压水平。采用2%利多卡因实施局麻后,切开皮肤(切口为0.5 cm),右侧股动脉穿刺时改良Seldinger穿刺术,顺利将6 F或8 F动脉鞘置入,静注肝素5000 IU,导引管送入到动脉狭窄近端,受路图指导,导丝送入到动脉狭窄远端(应根据支架类型,而选择合适导丝,依据病变位置,明确导丝端深度,支架可支撑到病变即可),依据全脑血管造影结果,沿着导丝送预选的支架到动脉狭窄处,透视以及造影下对支架位置多次调整,并小心释放。3例颈内动脉狭窄在置入支架前,可结合采用脑保护装置,球囊预扩张,之后放入自膨胀式支架;16例椎动脉以及基底动脉狭窄者可放入球扩式支架,3例锁骨下动脉狭窄采用球囊预扩张后,放入自膨胀式支架。在手术实施过程中,间断性用肝素生理盐水对导管进行冲洗,常规心电监测心率以及血压水平,查看神经功能变化。术后带鞘回病房约3 h可拔除动脉鞘,压迫止血包扎,同时心电监护血压24~48 h,调节血压以及查看神经功能。术后终身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用药最少半年。

1.3 随访观察

分别在术后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1年常规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颈部血管蔡少、神经系统体积检查。

2 结果

22例患者共26处血管内支架置入成功,成功率为100.0%,支架共置入30枚,包括锁骨下动脉2枚,颈内动脉3枚,椎动脉颅内段2枚,椎动脉颅外段19枚(其中包括椎动脉开口处5枚)。观察术后残余狭窄10%~20% 5处,10% 21处,且术中均无血管破裂、夹层、动脉内膜撕裂切割。统计后循环缺血症状于术后1~5 d显著改善。所有患者均接受为期10个月的随访,无新发脑梗死、椎基底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无支架置入处再狭窄。

3 讨论

当前临床对后循环缺血疾病的认知,主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多发于颅内段以及椎动脉起始段;最常见的发病机制为栓塞,一部分是因大动脉闭塞性损伤而导致血流动力学源性脑缺血 [2]。本次研究中,分析后循环缺血患者发生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血管狭窄,多发于颅内段、椎动脉起始段。单纯药物用于治疗后循环缺血,效果不佳,因此临床越来越多采用介入方法治疗,该方法也被证明是安全有效的 [3]。临床分析认为后循环血管内支架治疗的使用为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椎基底动脉缺血症状明显,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高于50%。本次研究中,22例患者血管内支架置入成功率为100.0%,且观察术后均无新发脑梗死、椎基底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支架置入处再狭窄,表明手术实施效果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后循环缺血患者经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可明确后循环缺血发作以及颅内外动脉狭窄关系,可提高血管支架置入术的疗效。因本次研究样本资料少,对其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猜你喜欢
短暂性椎动脉脑缺血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尤瑞克林治疗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8例临床效果观察
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
血必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细胞外组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初探
尤瑞克林联合法舒地尔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近期效果观察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辨证施治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