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老年人非坏疽性缺血性肠炎的临床效果评价

2015-01-26 21:41:05陈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6期
关键词:罂粟碱坏疽肠炎

【摘要】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老年人非坏疽性缺血性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接收的82例非坏疽性缺血性肠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患者41例,对照组采用罂粟碱治疗,观察组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61%,组间治疗效果对比存在明显差异(χ 2=11.389,P=0.001)。结论 老年人非坏疽性缺血性肠炎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06.199

工作单位:410100湖南省长沙市中心医院老年医学科

Clinical Effect Evaluation of Alprostadil Injection Treatment of Non-gangrenous Ischemic Colitis in the Elderly

CHEN Wei Elder Medicine Department,Changsha central hospital in Hunan province,Changsha 410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orefront, injection for treatment of the elderly non gangrene of ischemic enteritis. Methods Selection in July 2013 to July 2014, the hospital received 82 cases of gangrenous ischemic enteritis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1 cases of patients, the control group treated with papaverine, observation group USES the top injection therapy,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observation group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100%, control group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75.61%, treatment effect comparison exists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χ 2= 11.389,P = 11.389). Conclusion The elderly non gangrene, injection therapy in ischemic enteritis adopts fron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patient treatment effect, effectively improve symptoms, is worth the clinical promoted application.

【Key words】Alprostadil Injection,Non-gangrenous ischemic colitis,Clinical effect

缺血性结肠炎是由于血液回流受阻滞或是肠道供血不足而造成的肠壁缺氧缺血以及再灌注损伤。该病通常依据病变程度而划分成坏疽性以及非坏疽性两种 [1]。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老年人非坏疽性缺血性肠炎的临床效果,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接收的82例非坏疽性缺血性肠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观察组患者通过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后,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其将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接收的82例非坏疽性缺血性肠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本次所选对象均通过肠镜检查以及诊断标准予以确诊,临床表现主要为腹泻、腹痛以及血便等症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量,每组各有患者41例。观察组41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65~80岁,平均年龄为(75.4±2.1)岁;对照组41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66~82岁,平均年龄为(76.8±2.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与年龄等基本资料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具体包括:无渣饮食或是禁食,明显腹胀的患者采取胃肠减压治疗;于静脉给予营养支撑;保证患者酸碱以及电解质平衡;进行抗感染治疗。对照组41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罂粟碱治疗,于30 mg罂粟碱中加入生理盐水,于静脉持续泵入,一天两次。观察组41例患者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于10 μg前列地尔注射液(生产厂家: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中加入生理盐水,于静脉持续泵入,一天两次,一个疗程为14天。

1.3 评价指标

治愈:患者通过上述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大便恢复正常,肠镜显示病变大部分消失,未见糜烂、溃疡以及水肿等现象;好转:患者通过上述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大便恢复正常或是肠镜显示病变还未全部恢复;无效:患者通过上述治疗后,以上症状均未见任何改善甚至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

及时记录上述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汇总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其中计数资料的表示借助率(%)完成,组间率比较的检验借助χ 2完成;如果对比P<0.05,表明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通过上述相应治疗后,观察组41例患者中,治愈的患者有35例(85.37%),好转的患者有6例(14.63%),没有无效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41例患者中,治愈的患者有26例(63.41%),好转的患者有5例(12.20%),无效的患者有10例(24.39%),治疗总有效率为75.61%。组间治疗效果对比存在明显差异(χ 2=11.389,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缺血性肠炎是造成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且患者通常伴随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以及动脉硬化等疾病 [2]。临床症状主要表现有腹痛、肠壁坏死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引发急性腹膜炎、肠穿孔以及中毒性休克等症状 [3]。

罂粟碱能够扩张血管、缓解病情以及提高肠道血流量等作用,但是通常会出现眼压上升、排尿困难以及口渴等不良反应,若用药量过多时还会抑制心肌的收缩性与传导性 [4]。前列地尔属于重要的炎症调节因子与炎症因子,能够轻易将受损血管的靶向特性予以聚积,其药物作用机制可能是直接作用或是利用交感神经在血管壁上发生作用,有效舒缓血管平滑肌,提高肠道血液供应,该药物还能够对肠黏膜的内皮细胞其保护作用,加快内皮细胞再生。另外还能够减少白细胞浸润,降低氧自由基的形成 [5]。此次研究结果表明,前列地尔注射液临床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罂粟碱。

综上所述,老年人非坏疽性缺血性肠炎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罂粟碱坏疽肠炎
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术局部注射罂粟碱后创面有形物质形成原因的探讨及预防
禽坏死性肠炎和冠状病毒性肠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延续性护理在糖尿病足溃疡及坏疽合并感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罂粟碱不良反应文献概述
坏疽性脓皮病误诊为带状疱疹1例
藏医治疗慢性肠炎
藏药六味肠炎灵治疗肠炎临床疗效观察
坏疽性脓皮病一例
三七伤药片外敷预防罂粟碱肌注后皮下瘀斑及硬结的疗效观察
鸡坏死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