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总结小儿静脉输入刺激性药物过程中应注意的护理细节,防止输液并发症,引发护理纠纷,保证护理安全。方法 通过分析回顾近两年来入院治疗的238例静脉滴注刺激性药物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此组患儿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45%,82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43例患儿主动告知疼痛,7例婴儿在静脉输液时突然哭闹,28例局部发红,4例局部皮肤发白。静脉滴注刺激性药物不良反应最为常见的以疼痛为主(P < 0.01)。结论 对于静脉注射刺激性药物的患儿,护理的关键是预防药物外渗。护士要对药物性质熟练掌握,准确配制药物,合理选择静脉,密切观察可有效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18.160
作者单位:130011一汽总医院
Analysis on the Nursing of Pediatric Venous Input Stimulus
SHI Guojing 1 SHENG Jingyi 2 SU Dan 3 FAW General Hospital,Changchun 13001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nursing details in the course of the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the children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complications caused by transfusion, and to guarantee the nursing safety.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238 cases of children with irritant drugs were reviewed in the past two years.
Results In this group,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34.45%, 82 cases of adverse reactions. Among them, 43 cases of children take the initiative to inform the pain, 7 cases of infant in intravenous infusion suddenly crying, 28 patients with local redness, 4 cases with local skin white. The most common adverse drug reactions of intravenous infusion were pain (P < 0.01). Conclusion For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irritant drugs in children, nursing is the key to prevention of drug extravasation. The nurse should have a good command of the nature of the drug, the drug, and the reasonable choice of the vein.
【Key words】Intravenous injection,Irritant drugs,Observation,Nursing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因进行静脉滴注刺激性药物导致患病的儿童的一些临床上的资料。资料上显示这238例事件是因为患儿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了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10%)、甘露醇(20%)、多巴胺,抗生素,白蛋白。手背静脉65例,头皮静脉173例。78例为轻度炎性改变,表现为大片红肿苍白。6例为重度炎性改变,局部皮肤苍白,继而出现水泡。其中,男性患儿125例,女性患儿113例;患儿年龄分布在1~15岁不等,平均年龄为(6.53±3.5)岁。
1.2 静脉滴注药物
(1)应用剂量为2~10 ml的葡萄糖酸钙(10%)的就有107例患儿。(2)应用剂量为15~125 ml的甘露醇(20%)则有73例患儿。(3)剩下的28例患儿则应用多巴胺注射液。14例患儿应用白蛋白,剂量为新生儿5~10 ml,婴儿10~40 ml,儿童40~80 ml [1]。16例患儿应用抗生素,剂量随所使用药物的不同而不同 [2]。
2 护理
加强护士责任心:由于有些儿童由于年龄过小,对疼痛不敏感(尤其是新生儿),且不会说,家人不注意,需要护士加强责任心,勤巡视,观察输液是否通畅及输液部位有无红肿渗漏。由于个别护士责任心不强以及观察输液经验不足,以至个别患儿情节严重 [3]。输强刺激性药物,选择合适的静脉,尽量选择粗大的血管,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对血管壁的机械损伤,尽量减少一条静脉连续注射的次数。正确的掌握输注药物的浓度,输入抗生素应使其完全溶解,输入20%的甘露醇应避免结晶,局部堵塞和供血不足是由于溶液中的结晶颗粒进入血管并引起血栓造成的,这会导致组织缺氧,最终会产生水肿和炎症。所以要求严格掌握输液速度:静滴多巴胺及钙剂等药物要慢,确保药物无外渗,若皮肤发红应减速,若不缓解,继而苍白,应立即停止,给予药物封闭。正确拔针:输液完毕,需拧紧调节器,除去胶布,快速拔针,在针尖即将离开皮肤的瞬间用于棉球沿血管方向按压穿刺点及上方5 min,直至不出血。如发现患儿有心慌不适,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处理。健康教育:输液前,对患儿病情应熟知,正确评估,为了让患者及其家属能够更好的配合治疗,在使用药物前,应当就所使用的药物等向家属以及病患讲解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助于患者和家属对治疗增强可信度,做好相关的心理准备,自觉看护好病患,对不良反应的发生正确对待,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
3 结果
在注射葡萄糖酸钙(10%)的107个患儿中,主诉疼痛的有25个;而局部皮肤发红的则有16个;另外,还有7个婴儿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突然哭闹不止。在注射甘露醇(20%)的73个患儿中,出现主诉疼痛的有16个,局部皮肤发红的则有8个(其中,有2个患儿在输液的同时出现了局部组织肿胀;甚至有1个患儿在开始输液的20 min后出现了皮肤发红,肿胀的症状,但是回血正常,并且在拔除8 h后会在注射部位出现2 cm×2 cm的瘀斑)。在注射多巴胺的28个患儿中,局部皮肤发白一共的出现3个。而在注射白蛋白的14个患儿中,皮肤发白的却只出现1个。在注射抗生素的16个患儿中,出现主诉疼痛的有2个,局部发红的有4个。好现象是在注射三种药物过程中,患儿均未出现心慌等严重不良反应(以疼痛为主是静脉滴注刺激性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P<0.01)。238个患儿中有82个出现不良反应,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45%。其中疼痛者43例,为不良反应的52.44%;局部发红者28例,为不良反应的34.15%;哭闹不止者7例,8为不良反应的8.54%;局部发白者4例。为不良反应的4.88%。
4 讨论
由于儿童血管细而薄且天性好动极易发生药物渗漏所以静脉输液是治疗儿童疾病的主要手段。但为了避免药物渗漏,在选择注射的静脉时应选择较大的血管,在注射期间应当密切观察注射部位的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例如出现红肿,应立刻将针头拔出,避免皮下组织坏死的发生。静脉推注的速度要慢,在推注过程中要观察着注射皮肤区域的变化,一般采用微量输液泵严格控制速度较好。若出现皮肤红肿,应减慢速度应停止推注仍不缓解当出现皮肤苍白应立即停止给予药物封闭。为了减轻对血管的损伤和较大的刺激,一般会采取一次性穿刺成功的方式,而较细的血管在进行注射强刺激药物时可增强局部血流。拔针时为了减少甚至消除针对血管的损伤,应当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拔出针头退出管腔,在以后的注射过程中也应当注意不可对一条经脉进行多次重复使用。